“互联网+”和高校曲艺专业教育对曲艺传承的影响
2019-03-22柯琳
柯琳
曲艺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承载着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各民族的精神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曲艺这种主要基于传统农业社会和渔牧业社会的艺术类型,在现代社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培养新人、为曲艺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已成为当下曲艺传承和发展刻不容缓的事实。
一、高校建立曲艺专业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校曲艺专业教育现状堪忧。发展至今,传统曲艺亟须专业化、系统化和规模化的培养人才,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仅限于以往的师徒传承、家族传承、自发班社等传承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对于曲艺的传承来说,仍没有被正式纳入专业化、系统化和规模化的高等教育,多数高校现状如下。
1.曲艺价值观缺失。目前,从大部分艺术院校和高校来看,没有开设曲艺专业,更没有在传统曲艺基础上形成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具有独立意义的曲艺理念和内容结构,以及进行系统的曲艺理论教育。这种状况表现出的是对曲艺这门艺术门类的认识不足,即曲艺价值观的缺失。实际上,传统曲艺是建立在本土文化传承与创作模式的基础之上,其意义与“主流”文化一样是具有自身价值的,不同地区多元的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与此共生的多元文化格局及其不同的曲艺所表现的价值取向。
曲艺艺术通过与其它文化形式的结合,展演和传承着不同民族在心理、思维、审美观和行为方面的深层意义。
2.课程设置与传统曲艺传承脱节。在现行的高校艺术教育中,传统曲艺较少进入课程设置的范围。对于学生来说,是否具有传统文化的知识结构,是否了解传统曲艺,并具备一定搜集、研究、传播传统曲艺的能力,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之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无形中对传统曲艺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曲艺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尽管一些艺术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穿插式”的曲艺介绍课程,但实际上仍与传统曲艺传承脱节。
3.缺乏曲艺教材。曲艺教材始终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传统曲艺教育的推广和革新。很多地区的艺术教育根本没有涉及传统曲艺,或仅仅把传统曲艺作为“点缀性”教学,实际教学中曲艺只相当于增色添味的一道“土菜”。在这种情况下,何以谈及曲艺传承,更说不上培养学生对传承发展曲艺的意识了。
4.曲艺师资缺乏。现状中,传统曲艺教师极度缺乏,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传统曲艺的理论和实践,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中曲艺教学的实际需要,这种情况下传统曲艺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传承渠道,严重地阻碍了曲艺的传承和发展。这说明相关教师需深入到各地区民间进行学习和实践,加强培养曲艺教师是曲艺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校是专业性、系统性、规模化培养曲艺新人的最佳教育园地,大学生作为时代前沿的智慧群体,是曲艺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传承群体。目前中国仅有几所院校开设有曲艺专业,如中国戏曲学院、中国北方戏曲学校、苏州评弹学校、辽宁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这远远不能满足数百个曲艺品种的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兴办曲艺专业,增设相关的专业学科,全面地培养各民族各地区的曲艺人才,不只在创作和表演方面培养曲艺人才,还要在舞台设计、音乐创作、伴奏、编辑、理论研究、师资等方面培养人才,这样才能使中华曲艺源远流长。
(二)曲艺专业教育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1.曲艺专业教育。曲艺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应成为艺术院校、高校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曲艺专业教育,包括文化基础中的曲艺教育和曲艺技术教育。
文化基础中的曲艺教育,是指曲艺已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行为,它整合于社会文化环境,融于整个社会文化中。文化基础中的曲艺教育,符合与文化意识、行为、形态三位一体的生存规律,有其生存的条件、依据和存在方式。它由相关的曲艺意识、行为、形态三个基本层面构成而存在于实际社会中。其中,曲艺意识体现了特定文化心理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特定存在环境的直接表现;曲艺行为则反映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传统曲艺意识的直接表现;而曲艺形态是这种直接表现所凝集的曲艺形式及形式系统。因此,曲艺的内涵是这三方面的辩证统一的实践和发展。文化基础中的曲艺教育决定了曲艺技术行为的教育。曲艺技术行为教育是指特定人才的培养,即曲艺专业教育。它是以文化基础中的曲艺教育为依据,由市场需求决定培养专业人才的。
2.曲艺学科的建设。目前在中国曲艺家协会的指导和推动下,曲艺本科教育、曲艺专业人才培养教育以及曲艺普及性教育,正逐渐在一些高校展开,随着曲艺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的推进,中国曲协及时提出了曲艺学建构的方向和目标,开展了曲艺教材编写出版的工程。这些有远见且及时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曲艺学科的建设和传统曲艺的传承和推广。
可以说中国曲艺学科的建立,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角度加强了对中国曲艺的研究,既进行系统的学科体系探讨和建构,也进行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为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曲艺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为促进曲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3.曲藝教育与弘扬民族文化联系起来。传统是在不断创造中逐渐形成的,继承传统就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不断地革新和创造。文化遗产的继承也是知识的继承,只有当我们把曲艺教育与曲艺艺术的发展与弘扬民族文化联系起来,将曲艺教育现状与民族利益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传承和传播中华曲艺文化。
从弘扬民族文化来说,一方面让传统曲艺积极融入到现代教育当中;另一方面也保持应有的传统性的文化整合,既加强各民族的曲艺交流,又维护自身独具特色的传统曲艺,整合现有的优势,对适应新时期曲艺学科理论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说各民族曲艺的失传定会严重影响到我国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深入细致地研究各民族曲艺,是当前和今后曲艺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当前曲艺艺术已迈入教育发展阶段,综合系统的研究各民族曲艺,较好传承我国各民族曲艺精髓,也是 21 世纪中国曲艺发展趋向。
二、“互联网+”对曲艺传承发展不可忽视
“互联网+”是创新 2.0 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创造性转换,创造新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广播电台将曲艺作为主要娱乐节目进行播放,曲艺通过电台进一步得到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电视机走进城乡居民家中之时,观看电视节目便成为广大群众的重要文化娱乐需求,曲艺也成为电视艺术栏目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传播信息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等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地将传统曲艺带入了 21 世纪的“互联网+”时代。
(一)在线教育是曲艺传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或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等,是曲艺传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行概念中,在线教育一般指的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与网络培训概念相似。现有的在线教育,以语言类、应试类发展最为迅速,其次艺术等科目也逐渐得到了人们大胆的尝试。通过网络,学生与老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此外,借助网络课件,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实践。这种大数据发展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传统教育形式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在互聯网时代,传统的曲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互联网+”为曲艺传承助力,我们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互联网+”对曲艺传承具有多种优势。1.可增强曲艺的继承性。当下各地曲艺艺人普遍老龄化,专业曲艺团体由于经费和人才的匮乏也遇到了发展的困境,这都表明传统曲艺面临着流失甚至消失的危险。因此,目前重要地是将曲艺在传播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只有听到、看到、接触到曲艺的人多了,让大众产生兴趣、让曲艺爱好者多起来,曲艺才能生生不息。互联网是现今传播最快、最便捷、最广的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可将优秀的曲艺作品展现在世人眼前,例如:想听正宗的苏州弹词,不用到苏州也能视听到,“互联网+”打破了时空局限,可使曲艺充分地体现出继承性和实效性。
2.可促进曲艺的创新性。近年来,极少出现与传统曲艺优秀节目媲美的新节目,这是曲艺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除去方言方音“说唱”表演的地方性曲种,采用普通话说唱表演的新节目少见,曲艺新人们依然靠吃祖宗的老本过日子。而“互联网+”可促进曲艺的原创性,当具有时代感、具有人文精神的喜闻乐见的曲艺作品出现时,“线上”“线下”一夜便红遍大江南北。传统曲艺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泛征集,挖掘好的曲艺作品、新人,以促进新时期曲艺的创新发展。
3.保证了曲艺的系统性。曲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我国各地各民族中,都有各自独特风格和韵味的曲艺曲种。过去曲艺的资料记载和资料整合,不仅更新慢,还无法做到全面而准确,互联网则可以实现曲艺的系统性整合。比如,可以由曲艺研究者建立网站,按地区、民族来划分,每个区域每个曲种的资料,由各地曲艺工作者在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完成,并且可以做到及时更新。这样不仅让曲艺的资料信息与时俱进,还保证了曲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4.可提升曲艺的专业性。我们对曲艺有着一定的误解或不够重视。例如很多书店的书架上,曲艺类图书经常被归放在戏曲类图书中。很少见到曲艺书刊货架。又如在少数民族艺术的分类当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被归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里,或被归在民间音乐中。如此很多的现象,都说明人们对曲艺的知识、概念认识不足。“互联网+”为大众提供了信息平台,可以快速准确而全面了解和学习各民族曲艺,通过互联网可以提升和学习曲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让全面、系统、准确的曲艺技能和理论知识传递迅速,学习便捷。
三、“互联网+”与高校曲艺专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曲艺专业教育的实现,是曲艺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互联网+”与高校曲艺专业教育的结合,是当代传统曲艺发展的一个趋势,开启了新时代视野下曲艺的发展之路。
(一)拉近了曲艺与学生的距离。由于受惯性思维模式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曲艺。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拉近了曲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对曲艺的兴趣和积极性。手机软件 APP、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微信小程序、网络直播课等形式,让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曲艺文化的魅力,能时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了解曲艺艺术更加系统、专业化。
(二)让曲艺教学更具时效性。目前,很多高校成立了曲艺社团,但在发展过程中屡屡遭遇困境。很多地方院校学生自主成立的曲艺社团或曲艺联盟,都因各种原因少有持续。而在曲艺社团中则以相声、评书之类的形式居多,这是因为在其他曲艺的艺术形式上,缺乏较为专业的指导。互联网的出现,可解决这些专业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地与专业曲艺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老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学生们及时进行专业指导。有了正确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办好曲艺社团。曲艺工作者可以录制好曲艺课程,或以直播课的形式,放到互联网上供学生们学习,让学生们对曲艺知识和技法及时获得有效指导。除了课程之外,曲艺工作者还可建立论坛,供曲艺爱好者和学习者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探讨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上传自己的曲艺表演视频,让曲艺专家和老师们指导和点评。有了“互联网+”和高校曲艺专业课程,打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曲艺学习,这为曲艺学习者或爱好者建立起一个专业且便捷的学习平台。
(三)为曲艺学习者提供交流平台。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和未来的主导者,他们非常擅长通过互联网的一些形式来展示自己、分享自己的喜好。所以,爱好曲艺的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下的新媒体,展示自己的原创曲艺作品和自己的曲艺艺术实践,一旦得到了网友的赞赏和关注,一方面会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和对曲艺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让更多网友关注到曲艺,并被曲艺的风韵所吸引。这样不仅扩大了曲艺的传承,同时使曲艺文化在社会各阶层广泛传播,运用互联网可在高校开展曲艺作品的征集,集思广益、招贤纳士,为曲艺输送新鲜的血液奠定了基础,为创造喜闻乐见的曲艺作品做了准备。
(四)搭建起曲艺工作者与爱好者的沟通桥梁。“互联网+”为曲艺工作者与爱好者提供了沟通上的便捷。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直播平台等等,都能让曲艺工作者与爱好者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对曲艺作品的理解,不仅增强了曲艺爱好者的归属感,还让爱好者们及时获得提升,达到交流互动。当代,曲艺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高校曲艺专业教育,互联网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对曲艺的追求,并及时得到曲艺艺术家和艺人的指导,互联网让曲艺工作者与大众可随时沟通互动,使大众学习曲艺更便捷,“互联网+”和高校曲艺专业教育可为曲艺艺术造就一批又一批的曲艺人才,同时可培养一批曲艺爱好者和欣赏者。想让传统曲艺有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互联网,让传统曲艺在创新中发展,在各高校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