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随机对照研究

2019-12-23王宇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王宇明

【摘 要】目的:探讨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42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头痛穴对应假穴位,观察组选用头痛穴,对比两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所取得头痛累计时间、每月头痛次数、疼痛评分数值低于治疗前数值,观察组所取得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平衡针疗法;无先兆偏头痛;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WHR2019052210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该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达到9.3%,导致该疾病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常见因素为冠心病、脑卒中、癫痫、抑郁等,主要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前者的发病率更高,症状不明显,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需要经常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规西药虽然拥有一定效果,但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我国中医学领域开发,理疗、针灸等非药物方法被广泛应用,应重点关注[2]。本研究为探讨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42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1例,其中,对照组中进行救治的男有3例,女有18例,所有患者年龄平均值为(31.22±1.35)岁,患病后病程1~12年,病程平均值为(6.24±0.42)年;观察组中进行救治的男有4例,女有17例,所有患者年龄平均值为(31.26±1.33)岁,患病后病程1~13年,病程平均值为(6.25±0.41)年。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针对患者患病的疾病类型应依据WHO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排除精神类疾病者,排除家属或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选用的针均为一次性无菌针,规格均为0.35mm×75mm;针的要求为无弯针、无锈蚀、无倒钩,针尖圆而不钝。

对照组选用头痛穴对应假穴位,选取患者头痛穴对应假穴位,穴位在患者足背的第3跖骨和第4跖骨的结合位置前方凹陷位置的中心点;找到穴位后,拿出一次性无菌针,针刺的方向为脚底足心,斜45°施针,进针深度为25~40mm,上下提插法或直刺法,针感主要为局麻、放电感、酸胀感;达到上述感觉,施针到位,立即出针,整个针刺的过程控制在3~5s,每天为患者针刺1次,每周针刺5次,连续治疗4周时间。

观察组选用头痛穴,选取患者头痛穴,穴位在患者足背的第1跖骨和第2跖骨的结合位置前方凹陷位置的中心点;找到穴位后,拿出一次性无菌针,针刺的方向为脚底足心,斜45°施针,进针深度为25~40mm,上下提插法或直刺法,针感主要为局麻、放电感、酸胀感;达到上述感觉,施针到位,立即出针,整个针刺的过程控制在3~5s,每天为患者针刺1次,每周针刺5次,连续治疗4周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累计时间、每月头痛次数、疼痛评分数值情况。对疼痛程度选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评估,分数在0~10,数值越高,疼痛感表现越强烈,数值越低,疼痛感表现越轻。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所研究所取得数值输入系统SPSS 19.0中,平均值选用(±s)表示,检验选用t值表示,数值的百分比选用%表示,当P<0.05时,数值差异存在比较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累计时间、每月头痛次数、疼痛评分数值情况

治疗后,两组所取得头痛累计时间、每月头痛次数、疼痛评分数值低于治疗前数值,观察组所取得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偏头痛作为典型神经内科病症,在中医学上,属于“头风”、“头痛”范畴,导致该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分为内伤和外感,其中,内伤指的是火、瘀、风、痰之标实与脾、肝、肾等器官为本虚,外感指的是六淫之邪伤、三阳[3];在现代医学方面,形成该疾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皮质传播抑制学说、中枢敏感化学说等,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变得极差,应重视。

平衡针灸作为现代针灸疗法,与传统针灸方法不同,平衡针疗法强调对特定穴位实施强刺激,完成针刺后,快速出针,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仅3~5s;平衡针疗法的主旨为“突出人体自身平衡”[4],主要通过对患者神经形成刺激,将良性刺激信息往高级中枢传送,在高级中枢的反馈下,对患者机体神经递质调整、分配,对患者自身体内内分泌进行调控,使患者体内经自我调节,形成新平衡[5];本研究选用的头痛穴,位于患者足背的第1跖骨和第2跖骨的结合位置前方凹陷位置的中心点,该穴位在行间穴、太冲穴之间,拥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止痛、醒脑开窍等效果;该穴位单独施针即可达到治疗目的,不需与其他穴位配合,减少了干扰,同时,该穴位易找,操作简单、方便,因此,平衡针疗法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

综上所述,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该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达到9.3%,导致该疾病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常见因素为冠心病、脑卒中、癫痫、抑郁等,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头痛次数,减轻疼痛感,缩短头痛时间,平衡针疗法值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丁妹,周永,等.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MRI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24(09):562-566.

[2] 黄丽芳,董红娟,卢祖能,等.偏头痛患者认知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02):128-131.

[3] 菅鹏辉,王贺波.头痛发作对女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5):2336-2339.

[4] 马守国.反常栓塞致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01):75-78.

[5] 李伯琳,倪銳志.卵圆孔未闭与反常栓塞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7,19(01):46-48.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