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

2019-12-23杜锐

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主题意义活动设计

【收稿日期】 2019-02-26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杜锐(1984-),男,湖北红安人。硕士, 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活动有其“统整六要素”的特殊内涵,对师生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贯彻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需要遵循四项基本理念:“意义探究”贯彻始终、“文本解读”必须做实、“活动设计”彰显逻辑、“活动目标”指向素养。这些理念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的阅读教学设计中得到阐释。

【关键词】 英语学习活动观;主题意义;文本解读;逻辑;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9)06-0119-06

0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英语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并指出其意义: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和关联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1】。由此可见: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架设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正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依据课程内容设计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因此,要想让素养教学落地生根,一线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

1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意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所秉持的观念和看法。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英语课堂教学是由一连串的活动组成,英语学习通过活动实现语言双基的夯实、文化意识的增强、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2】。

活動观中的活动是怎样的活动?是不是教师带领学生将文本翻译一遍,弄清其汉语意思?是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文本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与拓展,然后让学生记诵默写?是不是教师设计几道题目,让学生读后做一做,从而“更好地”与标准化考试中的阅读理解任务匹配?

这些活动是否隶属于活动观视阈下的活动,要看这些活动是否整合了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六要素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

以统整六要素的角度来看,活动观视阈下的活动应该是基于语篇并以探究“主题意义”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聚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夯实双基、理解文化、发展思维以及优化策略,以促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以这种统整观来审视上述列举的学习活动,可以发现:它们要么就是忽视主题意义与文化内涵的探究,要么就是脱离语篇进行语言知识的讲解,要么就是“以考代教”,把理解与运用语言的活动框束在“练习做题”上,概言之,它们都割裂了“语言—文化—思维”三位一体的学习过程。因此,尽管这些活动也可以促使学生思考、记诵、讨论以及表达等,但是,这些活动是单一片面的,甚至是机械僵化的,当然不属于活动观视阈下的活动。

事实上,笔者所列举的这些活动在一线教学中是相当普遍的。这种教学对学生而言,不能有效地促进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同步发展,致使儿童的学习内容呈碎片化的状态,学习形式很大程度上拘泥于机械僵化的诵记,最终使儿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这种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也是危害甚大。它使得教学降格为语言知识的传播与操练,使得教师在“文本解读、主题拓展、语境创设”等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最终导致教师发展的停滞。由此可见,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来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也让教师能够在专业上取得进步。它注重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扩大了英语教育教学的格局,更加具有“育人”的深远意义。

2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理念。

2.1 “意义探究”贯彻始终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行为的纲领便是“追求意义探究”。这里的意义特指语篇层面的交流意义,而不是词句层面的翻译意义。对“意义”作出这种界定,在于打破阅读教学中“偏重语言形式,偏重语言知识讲授”的碎片化教学的局面。

当然,追求意义探究,并不是说不用聚焦语言形式、讲授语言知识。事实上,这种聚焦与讲授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语篇的处理多半分为两课时,其中第二课时就是“关注语言知识”。但是这种关注是为更好地进行“意义探究”服务的,在这种服务的理念下,语言知识的讲授,除去形式的演绎或归纳,还往往伴有导向语篇、修辞等与“意义如何表达、为什么这样表达”相关的问题。语言知识的讲授决不是字典搬家,列出词的用法、语法条目的内容,进而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脱离教材语篇进行练习。当然这种练习也可适当进行,但是,如果让这样的练习占据阅读教学的主流,无疑窄化了英语学习的意义。

总之,主题意义的探究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线【3】,在课堂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教师应时刻参照这一理念。与此同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意义先行”的原则,以碎片化的背诵作为辅助。

2.2 “文本解读”必须做实

贯彻落实活动观、实现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便是文本解读。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基于教师对文本的语义、文体、社会、文化乃至审美的解读。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五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层层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梳理出结构化知识并解读出各个环节是如何为主题意义服务的,以形成深入而独特的见解【4】。基于此种解读,教师进一步围绕what (主题和内容)、why(主题和作者)、how(文体与语言)三个层面进行内容整合解读,进一步确定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深层含意、价值取向,以及作者为了有效并恰当地表达这样一个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1】。

五个角度、三个层面是文本解读的基本维度,也是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有力保障。

2.3 “活动设计”彰显逻辑

教学设计中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不是随意设置的,而是富有逻辑章法的渐次推进。教师在引领学生依托语篇、探究主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活动设计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可以用图2加以阐释。

从纵向看,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这是一种逻辑。这需要教师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也就是需要教师从字面(read the lines)到字间(read between the lines)再到字外(read beyond the lines)进行文本解读,进而设计学习活动。从横向来看,每一类大活动里面的小活动也呈现递进的逻辑。

图2 活动观的逻辑层次图

纵向的三大活动,以及每一大类活动中的三种小活动,在具体的某课时,并非一定平均、等时地共存。换言之,在具体的一节课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实践中对于三个层次的活动可以有所侧重。例如,对于篇幅较长、生词较多、结构较隐晦的文本,学习理解类活动可能就要占据一节课的重点,应用实践以及迁移创新的活动,可以在同节课上减少抑或暂时搁置。总之,教师要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考量,在不同课时里有所侧重。

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教师在深入下一层次的活动之时,都要有连接意识,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信息结构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知识,从而搭建脚手架,为有效地掌握知识并把知识转向能力与素养奠定基础。

2.4 “活动目标”指向素养

进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教师需要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就开始强调核心素养,针对具体学科所体现的不同核心素养,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目标中,引领教学任务的开展【5】。在设计整合六要素的英语学习活动时,教师同样需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每一个活动是否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每一个活动培养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中的哪几个方面?这种素养指向的目标意识内在地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中注重“统整”取向,即:注重英语学习是“语言、思维、文化”三位一体的学习,注重在语境中进行知识、技能、策略等的整合性的学和用。这种“统整”取向的素养目标应该是学习活动观的灵魂所在。只要活动指向的是这种统整取向的素养目标,那么这种活动就是活动观所提倡的活动。

3 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案例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模块四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中的閱读课文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的学习活动为例,来阐释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该文隶属于“人与社会”主题下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是一篇介绍珍·古道尔(Jane Goodall)的人物传记。基于单元统整的考量,笔者进入本课文的时机是单元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一节热身说写课。笔者引领学生关注了一些成功的女性,并让学生描写并讲述了自己心中的“女英雄”。

3.1 深入解读文本

依照五个角度、三个层面对文本进行如下解读。

【What】(主题与内容):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是一篇叙事性的说明文,文章以第一人称we来记叙说明,也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介绍珍·古道尔。全文分四段,第一段描述了珍的日常工作,第二段描述了她在工作中的新发现,第三段描述了她的希望,最后一段介绍了她的成就。前三段并列呈现,第四段总结,使全文呈现出“分—总”的逻辑关系。

在情感价值层面,文本通过对珍·古道尔的介绍,传递出伟大女性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传达出“人和自然应当和谐共处”的价值倡议。

【Why】(主题和作者):该文本作为精读文本的理由可用“一箭三雕”来概括。首先,文本的语言形式可为高一学生提供范本,无论是词句,还是语篇,都可以为学生的输入与输出提供养料。其次,该语篇作为单元主题“女性成就”的个案说明,凸显了“人与自我”的主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现自我、自我挖掘。最后,从珍·古道尔的工作使命中,也凸显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主题,这在工业发达快速的当代,更具深刻的意义。

【How】(文体与语言):文章为表达内容、传递思想,运用了以下策略。

首先,用了一个精妙的标题:“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标题中的“A student”事实上与文本内容所体现出的珍的角色是不相符的,而为什么用student,在笔者看来,是因为“student”传递出Jane的“为人谦逊”与“尊重自然”,这正是在处理“人与自我”与“人与自然”关系时应该倡导的、应有的价值取向。此标题妙不可言,值得在教学中好好利用,例如:读前利用标题进行预测,读后再次对标题进行品味。

其次,文本逻辑清晰,用三段文字并列地介绍了珍·古道尔工作的三个方面,贯穿其中的则是珍·古道尔的人格品质。

最后,文本使用了behave,behavior,observe,outspoken,respect等富含交际价值的核心词,以及分词做状语、倒装等语法项目。

基于以上文本分析,教师画出完整的思维导图,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也是期待学生归纳整合出的结构化知识,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文本“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教学思维导图

文本解读出来的内容要通过活动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引领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感知、吸收、内化、迁移【6】。解读文本之后,要结合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思考如何将文本解读的内容转化为课堂学习活动,以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3.2 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文本解读和学情,教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珍·古道尔的基本信息,如职业、工作地点、研究的动物等。与此同时,能够概括出珍·古道尔在文中扮演的三个角色,并利用必要的词汇以及必要逻辑连词,如chimp,behave,worthwhile,observe,outspoken,respect,argue,以及at first,then,before long等词描述珍·古道尔在三个角色里的表现。(2)根据文本信息分析推理,用形容词概括出珍·古道尔身上的优良品质。(3)评判文章标题,品评标题中“student”一词的意蕴。(4)学生基于文本的事实性信息,以及自己的文化性理解,结合当下社会实际,准备一篇“人与自然”的演讲稿。

上述目标都是以活动和行为方式呈现,既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也显示了学习的结果;既可操作,又可达成,同时也可评价。观察教学目标中的动词可以发现:目标(1)属于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目标(2)是应用实践层次的活动;目标(3)(4)是迁移创新层次的活动。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是前一个教学目标的进阶,体现了由字面走向字间,并超越文本的过程。

3.3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依照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观视阀下的活动逻辑层次,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

1) 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学生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以及概括与整合等内容的学习理解类活动,通常涉及到教学中的导入、宏观快速阅读以及基于信息获取的细节阅读。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设计高质量的导入。与此同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宏观的以及微观的语篇分析,帮助学生既获取“林”层面的结构化知识,又能有感于“树”层面的细节描写。

第一,感知与注意。笔者以问答形式简要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以“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another great woman”的结语过渡到“古道尔”的相关图片,借此串出chimp,respect,behave,behavior等文本中的核心词汇。接下来,要求学生结合图片以及文本标题猜测文本大意,由此彰显“猜测”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获取与梳理。紧承“感知与注意”环节里引发的阅读期待,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快速閱读,在“验证猜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取与梳理相关信息,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

Who is this woman?

Whats her job?

Where does she work?

What does she work for?

Is she a woman of achievement?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其对于文本信息的把握,并予以指导。

第三,概括与整合。“概括与整合”的目的在于获取明晰的结构化知识以及细节支持。在获取基本大意的基础上,笔者以一个“主问题”提领此环节的教学活动。

What roles does Jane Goodall play in the passage?

该问题是概括文章结构化知识的核心,价值不菲。该问题的答案不能直接寻得,而需要概括与提炼。因此,笔者在此做了另一个备用计划: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提炼出答案,相应的提示应立即给出。也就是将该问题转化为选择题。即:Does Jane play the role of a guide, a researcher, a protector, a teacher, a worker? 这样就降低了难度。事实上,在教学中,笔者也确实提供了这样的选项,这样就帮助学生形成了结构化知识,具体如图4所示。

在获取结构化知识之后,笔者继续以“What did Jane do in each role?”的问题进入“三个角色的细节信息”,引导学生概括与整合这些细节信息时,笔者充分挖掘“发展思维与渗透文化”的契机,尽量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思考、进行转化的深度问题。例如,在聚焦珍·古道尔作为“导游”带领作者等人观察“大猩猩”的日常生活之时,笔者要求学生富有逻辑地描述作者一行的观察行程,这样把语言应用与思维培养结合起来,将教学的目的导向了思维品质的提升。

图4 文本“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结构化知识图

2) 应用实践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学生深入语篇进行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学习活动。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

本案例中的文本对主人公珍·古道尔的讴歌并不是摆列一些形容词,而是通过对珍·古道尔的工作活动、工作环境以及起初所遇到的困难等情境的描写,达到一种“不言自明”的效果。在笔者看来,这种“不言”恰好提供了“分析”的好契机。于是,笔者在该层次活动中,以“what brilliant qualities can you find in Jane?”这一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再次审视文本,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推理,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与此同时,挖掘总结珍身上的美好品质,这本身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引导,有效地避免了“情感教育中贴标签”的现象。

3) 迁移创新类活动。迁移与创新活動主要包括学生超越语篇进行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赏析语篇的文体结构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新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转化为素养【1】。

在本案例中,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迁移创新层次的活动。

1)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上升到批判评价的层面。批判评价的对象便是文本的标题。在前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之后,学生应该明晰珍·古道尔在文本中扮演的三种角色:a guide,a research和a protector,但是标题却是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那么这里把珍·古道尔界定为student,是否与文本信息不匹配?这个标题是否算一个好标题?如果不好,你能拟出一个合适的题目吗?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契机。

2)笔者创设如下情境。

根与芽(roots and shoots),这个由珍·古道尔发起,旨在促进人类关心环境、关爱动物和关怀社区的项目,已在世界各地有了蓬勃的发展。中国不少地方也成立了“根与芽”组织。现在受中国上海“根与芽”组织的邀请,你将代表珍发表演讲。

学生完成该活动,不仅要充分利用文本的语言形式与文化内涵,同时也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这是一个促进学生“迁移创新”的有效活动。

4 结束语

笔者在上完本课之后,深感学生的积极与活跃,笔者认为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首先,学生真正成为了主题意义探究的主体;其次,整合性地处理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让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蕴含在文化学习、美德体会的过程之中;最后,让学生在困难层递的活动中体会到思维的挑战与乐趣。这三个原因其实正是英语学习活动观所倡导的理念。确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教学改变了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碎片化学习状态。

但也需看到:英语学习活动观也只是一个宏观的教学路径,它不可能具体到可以规约每个教师的具体行为。而教师的具体行为,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就正如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能够在45分钟的一课时里,引导学生完成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很大功劳要归结于笔者扎实细致的文本解读,从而能够以一个主问题提领学生的理解。当然,有亮点,也必有瑕疵。这种不足也必然是由于教师自身知识视野的宽度、思考问题的深度、文本解读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水平等主观因素所造成。在此,笔者愿与广大同行共勉:让大家在学识、视野、思维、创新、审美等方面日进有功,因为只有素养型的教师才有素养型的教育与教学,才能够把英语学习活动观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6.

【3】 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教?——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4】 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5】 李金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探析【J】.教学研究,2018,41(3):76-80.

【6】 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新时期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责任编辑 马晓宁】

On implementing the outlook on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in reading course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DU Rui(Xiangyang No.1 Middle School,Xiangyang,Hubei 441000,China)

Abstract

The Outlook on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proposed in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2017 edition)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Based on the outlook,in possession of profound connotations the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ar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eacher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rinciples in implementing the outlook,including significance probing,text interpreting,activity designing and objective achieving.An then a teaching case is used to signify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principles in the English reading course.

Keywords

outlook on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thematic meaning; textual interpretation; logic; activity design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主题意义活动设计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主动参与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