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综合实践”成为孩子的智慧之旅

2019-12-23许建武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周长测量

许建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诸多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只涉及到本学科,且均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在其中,综合实践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孕育而生,它以崭新的面貌走入了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世界,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而我自工作起适逢教育改革的春风,与“综合实践”产生了不解之缘,从此开始了一段我与学生基于数学为平台的寻求智慧的旅程……

思想的摩擦——实践与文本知识的结合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伴随着这种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必然需要相应文本知识的介入,在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相互交融中,使学生对文本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

如在教学完数学六年级课程《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进行了一次名为《操场面积的计算》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以下教学:

教学场所:体育场教学用具:探索过程记录单,皮尺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来到了操场,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场地,那它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这节课我就用已学的知识来进行实践研究。大伙觉得首先要寻求哪些信息?

生1:要知道操场的长和宽多少米。

生 2:首先还要弄清楚我们的操场是什么形状的。(两个半圆加一个长方形)

生 3:刚才说的宽也是两个半圆的直径,而这两个半圆是一样的,也就是可以当作一个圆进行面积计算。

……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大抵思路,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吧。(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在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看见平时课堂中没有过的场景:有的学生利用手中皮尺进行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进行解答,显得认真又稳重;有的同学则是利用步测采集数据,显得那么机动;有的学生甚至直接跑去询问体育老师他们需要的数据,显得那么别样又不失为一种敏锐和聪慧,有的学生跑到展览厅看校园的平面设计图,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显得那么深入,学习如此主动。(比例尺是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一次小小的实践活动显现了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课堂上重要的文本知识传授是不可或缺的,但正因没有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直接传授式的文化学习过程,实践活动过程才会显得如此灵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快速激发,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被提升,正由于没有“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测量(做),丰富探索过程,源于生活,兴趣来了,学习效果想必也不会低了,学习效率倍增。课后有学生对我说:“以前解数学题方法总是很单一,解决就结束了 ,原来在实践中还有这么多问题和方法啊!”由此我相信这一次虽然只是短短40分钟的思想摩擦,但已在学生心灵深处烙下了一道不灭的印痕——一条生活实践和文本知识之间相衔接的智慧之路。

思想的火花——实践对文本知识的再认识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 :课堂上学生能说会道 ,但在真正操作中却手足无措,把课堂搅糊得一团糟。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学生亲历实践的机会太少,自认为一切都是他们所想得那么顺理成章(或者说有些是他们根本无法揣测到的),但是现实总是要比理论更复杂。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情景,体验活动方法,用活所学知识,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认识,提升观念,发展能力,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倾向和学生的“眼高手低”趋向。

例如,我们在学习比例知识后,组织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测量大树的高度》。为了让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深入 ,我进行了如下改动:(1)分小组,组长带头安排任务。(2)操作工具学生自选。(3)不进行课前交流,意味着老师不提供任何信息参考和暗示。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有序:首先在草稿本上设计方案,这是带有计划性质的活动,会直接导致结果的成败,然后才是动手实践,实现自己的规划,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但是这里还带有一个选择,就是对工具的选择,这是涉及了目标实现的速率。课后有学生打趣地对我说:“还是做应用题简单,没有想到‘做起来还真麻烦。”我想很多的学生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在这里不再是数学知识地简单再现或是单纯复习,在这里我们更多的看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问题,即完成一个任务需要的步骤——策划→论证→实践。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不仅涉及了文本知识,还蕴涵了更多的思想方法,在实践的引领下学生的思维已悄然从单一走向了多维。说和做,总是相去甚远,实践活动只有在真实任务地驱动下,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中,才会有细致周详的考虑,思想才会在现实中着陆,智慧才会在实践中生长。

思想的迸发——实践对数学意识的突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學,学中做”理论,古语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警句。可见文本的学习固然可贵,然实践的价值更不容小视,实践中的经验正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冲击着文本知识,补充着文本知识,左右着我们的生存和思考的意识形态,现代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实践才是我们学习的“长青藤”。

例如:我们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单元后,我组织这样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1)利用双眼寻找校园中的圆。(2)通过已有知识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3)实践中你有什么发现和问题 ,谈谈你的想法。(4)利用课外时间寻找生活中的圆和意识形态下的“圆”。在实践结束后,全班进行了汇报和反思。

生 1:我们这组计算了圆柱形栏杆还有大树枝干一圈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发现测量的时候其实是很麻烦的,特别围的时候要很小心,不能有偏斜。

生 2:我们测量了空调外机上一圈圆形的面积和周长,还有自行车的轮胎的面积和周长。我们发现在测量比较大的圆的物体时很难一次准确地测量出来,我们测量了好几次,没有办法就取了平均数了。

生 3:我觉得不精确主要是由 3.14引起的,因为它本身是个近似值。

生 4:我们发现校园中圆形的物体很多,说明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我们测量了旗杆一周的周长和面积还有花盆底面的周长和面积。还有我们发现得到的数据是很不精确的,所以应该说是约等于多少。现在我们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包装为什么有“约是“多少了,因为其实在生活很难找到一个精确的量。

生 5:我们这组也同样测量了旗杆还有栏杆一圈的周长,发现得到数据和前几组有所出入,但是我们觉得已经很认真地测量了。

……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长久以来的观念:似乎在数学中答案自身本来就存在着,利用一系列的条件加以解答,答案肯定能找到,是确定的,“数学是无可辩驳的真理的汇集”。但是经过实践活动,学生和我发现这种必然发生了不可预知的转变,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学家克莱因认为的,数学丧失了确定性和真理性,但没有降低数学的价值,而是某种程度上给数学发展注入了活力,数学获得了新的自由。生活实践总是包含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我们会向问题发问,但未必能穷尽所有的标准答案,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和自由,突破一直以来从书本到课堂,书本到考试的惯用模式和呆板的思维模式,实现了“做”的永恒的意义。

思想的延續——实践对生命个体的塑造

假如我们单纯地把学习定义为知识、技能的学习,我想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一种思想,一种智慧在内心深处的蒂固,从而使我们的内心得到充盈,使我们的人格更加完善。柏拉图曾说:“我认为,只有所有的这些研究提高到彼此相互结合,相互关联的程度,并且能够对于他们的相互关联得到一个总括的,成熟的看法时,我们的研究才算是有意义的。”对此,我们继续了圆的研究,通过研究学生论述了自己富有创意的见解。如有的学生通过询查生活中的圆,用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为什么生活中比如窨井盖和栏杆等等都是呈圆形的;有的学生找到文学诗歌中的圆,如:花好月圆,圆圆满满,功德圆满,月有阴晴圆缺等,这里虽然已经把数学的“圆”模糊了,但是赋予更多的意义和内涵,超越了数学,实现跨学科,把实践导向了更深层,活动主题和目标也由此不断升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并且于学生而言,伴随着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思想意识将慢慢深入人心乃至融入学生生命,我们看不见了纯粹的文本知识,但看见了思想意识,使心灵真正从“无”到了“有”!

记得一位文人说过这样一番颇有哲理的话:“存在是一个无穷运动我们永远都不能走到终点,我们永远都在朝圣的途中但永远都不能走到神的位置……”而我和我的学生就是这样在智慧的朝圣途中的旅人,或许我们一生都无法达到“智者”的境界,但我们看到了旅途上的无限好风光,不断开启着我们的心智,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萌发创新意识,给予我们求知的勇气,向未知世界挑战的信心,或许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所在!

(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周长测量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周长面积变变变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