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槛”常登、 “南风”常吹、 “禁果”常吃

2019-12-23戴洁珣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扬帆南风门槛

戴洁珣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巧用一些心理效应的正效应,避免一些心理效应负效应,懂得心理效应的正反效果,会促进我们的班级管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读中学时接触到很多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觉得他们除了有敬业精神等共同点外还各有个性。管理我们的名堂太多,花样百出,但心中虽有“腹诽”,还不得不佩服这些老师,管理班级和调控课堂的效果不错。读大三第二学期时,我们学了一门课程——《班级管理》,了解了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这一心理学的原理,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如醍醐灌顶,认识上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现在我已经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回想过去的师长的做法更增添一层现实意义。

巧“登门槛”,管理高效

高一刚进学校,我们的班主任就宣布,班级实行“夺卡”竞赛制,每个学生要勇夺“三卡”,于是在班级前的黑板角上贴了三张卡。所谓“三卡”,即“启航”卡、“扬帆”卡、“致远”卡,是一组激励升级卡。通过“三卡”的争夺,塑造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优秀形象。“启航”卡是基础卡,采用每天每周授予的形式,以表彰这天或这周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扬帆”卡比“启航”卡高一个级别,每 10张“启航”卡可换取 1张“扬帆”卡。“致远”卡是此组卡中级别最高的卡,每 3张“扬帆”卡可换取 1张“致远”卡,获得“致远”卡的同学同时就自然荣获本学期“五好学生”称号,并作为推荐成为省、市、县优秀学生表彰的候选人。

班主任手里持有大量的“起航卡”、和数量不等的“扬帆卡”及“致远卡”,每个科任老师各有 10张“启航”卡,班长等班级干部手里也有 3张“起航卡”,发现讲文明礼貌、学习认真勤奋、就寝就餐文明有序、小测验成绩优秀、课堂发言积极等好人好事,就及时表扬,发放“启航”卡。或在周一班会课上评选发放。这个活动的开展以后,我们班级迅速展现出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形成了较高的整体素养,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周周花开,学习成绩年级领先,学校领导经常惊诧于这个班主任天天悠闲但班级却欣欣向荣。学校领导知晓内情后把我们的班主任调到德育处,在全校开展“夺卡”竞赛。学校从此形成了“人人德育、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良好氛围。

这不正是“门槛效应”里的“登门槛效应”吗?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学校提出学生做成一件很简单的事就能获得一张卡时,大家都能积极去做,而且容易做成,这樣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那么,我们的班主任经常抛出的今天要完成五篇课外文的阅读,大家大吃一惊,接着他又会说如果读完三篇就可以得 100分时,所有学生高呼万岁。今天想来,是中了班主任的“反登门槛效应”了。

登门槛是得寸进尺,是先小后大,是渐进术,反登门槛是得寸让尺,是先大后小,是让步术。如果这样,学校管理或班级管理就能做到分寸适度、进退有据、从容自如、得心应手。

“南风”吹暖,转化差生

高一时,班上有几个男生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一次一个同学到新华书店偷光盘被当场抓住,是班主任去带回来的。班会课,班主任带了一张当时的《中国青年报》,讲述贵州山区的一个男子在广州打工,虽然久不回乡,但远在大山里的妈妈仍以儿子为荣,逢人就夸儿子在大城市,一天儿子突然回来了,告诉妈妈带她到大城市去享福,于是带着妈妈上了汽车,辗转颠簸了两天两夜,儿子突然不见了,妈妈到了人贩子手里,原来儿子几年前就赌博,输光了一切便偷,被判了刑,出了狱又赌,这次无法可想,失去了最起码的良知,把妈妈卖给了人贩子,事情以警方解救而告终,妈妈得知内情痛不欲生。说来也怪,班主任也没有什么严厉呵斥,也没有过分渲染,也没有点名道姓,从那次班会后,那几个赌博的学生也发生了变化。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升了。

有教育就有“差生”,我的这几个同学经常违反纪律,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差,班主任用一次班会,一篇文章影响感化了几个“恶习”不改的学生,当然还有背后的更多的教育,但这种有别于常规的教育的确收到了奇妙的效果。这不正是“南风效应”“温暖效应”吗?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转化“差生”过程中运用“南风”法则,对他们采取“暖风长吹”“细雨润物”的教育方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辨识“禁果”,扬弃得当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而被贬到人间的故事,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1、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2、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我记得初中二年级时,班主任为美化装点班级,买了花草盆景,布置了标语表格,悬挂了时钟,还安装了窗帘等,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花草盆景,班主任在班级多次特别强调花草盆景的意义,要关爱养护,任何人不得随意触碰,更不得破坏,各小组认养几盆,相互竞赛。可惜,事与愿违,掉得最快的是花叶、枯得最快的是树苗、碎得最快的是花盆,班主任为此多次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撤走了所有花草盆景。初三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使用一招,我们每每上当,他隔三差五的带着一本书或杂志报纸到教室,自己看得非常投入,时而蹙眉时而微笑,读到激动处甚至还拍下大腿,有学生问他读的什么书什么文章,他要么不答要么就说你们不能读,会害了你们。但他却又健忘的临走时把书或报纸忘在讲台上了,我们疯子一般争看偷看相互传看,要在短时间里在语文老师不知情时看完。

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对它越好奇,越想得到。上述的案例里,班主任和学校以及语文老师的做法都值得点赞,学生也不是故意的破坏,但班主任和学校的过度强调和渲染把一些物件和装饰当成了“禁果”,效果都呈现了禁果效应,班主任强化“花草树木”,而语文老师强化了杂志里的文章,这些强化的东西都是“禁果”,产生了“禁果效应”,越是禁果越有吸引力,越要去品尝、练习,记忆力会更强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正用和反用“禁果效应”,有时反用“禁果”效应,也会令人意想不到。它启示我们 :不要把一些东西当成禁果。人为的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否则 ,越禁止的东西学生越想看 ,越禁止的事学生越想干。例如有些不健康的书 ,学生本来并不知道 ,知道了也不一定去看 ,但是教师禁止 ,使得他们想看个究竟 ,平时不爱看的 ,这时也十分来劲 ,想一睹为快。再如 ,班主任对早恋问题的过敏和一味制止 ,反而使男女生之间很平常的交往涂上一层诱惑的色彩 ,容易造成一些学生早恋。还有 ,学校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问题一味的采取禁止态度 ,也会造成“禁果效应”。

(盐城市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扬帆南风门槛
石头
门槛杂说
南风颂
能力扬帆
让我们扬帆远航
“上合之船”扬帆再起航
诡异的偷蛋贼
黑白相片
现代透视眼
杂技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