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初中家庭教育

2019-12-23戴成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家庭农村家长

戴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每个学生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结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发展,“城乡统筹”“教育均衡发展”成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当下,受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及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长,给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增添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产生了许多新矛盾、新特点,给教育者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带来无尽的困惑。多数农村家长心中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什么事也没有了,教育、管理和培养孩子是老师的责任,这是摆在我们农村初中老师面前教育管理的巨大障碍。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从初步调查中发现,农村初中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孩子的习惯和为人上不够重视。以自己读书少不能辅导为由,不关心孩子做作业的质量和数量,更不去思考孩子怎么做作业。个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至于如何学习、如何表现及行为习惯等什么都不想管,也不知道怎样管。若几次过问孩子得分较低,则心灰意冷,不管不问了。除了给钱孩子吃饱穿暖,其他全部听其自便,混完法定九年义务教育了事,高中更是顺其自然。因此,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为新时期的教育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深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父母爱的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僻、偏激。在农村,由于父母的外出和文化水平的偏低,无形就削弱了其家庭教育,导致了农村教育的严重滞后。说实在的,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已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家长够不着管、别人不方便管的尴尬局面,当教师的教育在某些学生身上不奏效时,教师很可能就无能为力了。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

现在农村家庭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但他们中多数是看而不知管或者管不住,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性格放纵或骄横、自我、孤立。同时,由于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一是隔代管理监护难,过于偏重溺爱;二是隔代管理沟通难,零碎说教让孩子烦;三是教育顾虑,由孩子任性发展。

沟通较少,缺乏基本的家庭监督和引导

改革开放加速了农村多元化经济的发展步伐,一些农民有的外出经商、打工,有的在自己家门口承包土地搞大棚种植、养殖等。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使家长的注意力放在賺钱养家上,顾不得和孩子交流沟通,更谈不上关心孩子的学习。自制能力强的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发奋学习,争取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自制能力、约束能力差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厌学情绪严重,久而久之学校家长都管教不了,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

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现在进了初中,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觉性了,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学生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周末要么自己独自一人在家,要么在其亲戚家中,尤其是那种父母离异的学生,特别棘手,学生无生活保障,无安全保证。问及这些学生平时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时,就是通过手机通话或视频,父母告诉他们:“我们在外打工挣钱,就是为你们,你们要听话,要好好学习。”孩子都是以“我知道”“我晓得”回答他们。试想 14、15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强的自控能力吗?当下的家庭走访因种种原因几乎很少,仅有的一点通讯沟通,缺乏直观的事实信息支撑,家庭、学校,家长、老师、学生间的信任感大打折扣,主要在于家校协作教育的缺失和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愧疚所致。

农村家长重视分数、轻视育人

一些农村家庭父母由于当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跳出农门,有一个好的前程。存于这种思想,不管孩子特长和兴趣爱好,一味将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强加于孩子,以强压态势逼迫孩子学习,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优秀,家长就满面春风,喜形于色。反之分数考砸了,就满天乌云,埋怨责怪,甚至动手打骂,对与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从不挂心上,不管平时孩子心理需求,行为能力怎样,一味追求高分数、好成绩,使孩子从心理上与家长背道而驰,甚至有的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暗地里却和家长对着干。

农村家庭教育策略探索与思考

政府的参与

党政及有关部门要把家庭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和优秀家庭角色(好家长、好孩子、好媳妇、好母亲等)及优秀社会角色(好干部、好村民)等评选活动,树立新形象。根据当地人们的爱好,开展读书、绘画、体育、歌咏、书法、讲故事等各类竞赛,建立起适合农村初中孩子发展、创造、竞争、成功的健康家庭文化,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乡镇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俱乐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社会的参与

利用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举办一些教育下乡活动,带领家庭教育的有关专家去农村开展讲座,发放与农村家庭教育相关的画册,让农村家长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

学校的参与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长进课堂、家长学校等途径来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1.为每个学生建立家庭档案;建立不同类型学生的思品档案;设立“班级家庭联系卡”;建立家长微信群,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通报学生有关学习、思想情况;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建立每月一天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来校观摩学习。

2.开展家长随机进课堂听课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和在校表现,及时与科任老师进行沟通。

3.把家长学校活动安排在每周五下午,利用家长来接孩子的时间,学校组织一部分家长(家长轮流制)参加一些讲座或经验交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增强家长家校合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开展“万师进万家”和“一师一生”结对帮扶等活动来开展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

关爱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家庭的参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不要将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在家庭中不要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智育的发展,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分清教育与养育的区别。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改变以前“放养”“暴力解决问题”“溺爱”等教育方式。尊重孩子意见,运用民主的教育方式。

对于教育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在家庭内,父亲和母亲要有一致的教育目标,就算在教育上有分歧,也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争执。不能让孩子产生迷茫,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或是错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做到。

总之,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主阵地,强化家庭教育,提升学校教育,优化社会教育,是当下教育改革思考的核心工作。必须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农村初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家校合力,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让我们家校携手合作、共勉,共同创造出属于新时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初中孩子的一片天地。

(盐城市阜宁县吴滩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家庭农村家长
家庭“煮”夫
家长错了
恋练有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家长请吃药Ⅱ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犯错误找家长
寻找最美家庭
新农村 新一辈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