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13例河北省常住居民中医体质调查报告

2019-12-23焦苗苗武志海刘进娜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中医体质

焦苗苗 武志海 刘进娜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北省常住居民的中医体质,为后续中医药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7—9月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413名常住居民进行中医学体质调查。结果 9种体质分布情况:平和质328名(79.42%)、阳虚质35名(8.47%)、气虚质20名(4.84%)、痰湿质8名(1.94%)、血瘀质7名(1.69%)、特禀质5名例(1.21%)、气郁质5名(1.21%)、湿热质4名(0.97%)、阴虚质1名(0.24%)。结论 河北省常住居民中,以平和质所占比例最高,为79.42%,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占比最高,为8.47%,其次为气虚质,占4.84%。不同性别、年龄的体质分布也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中医;体质;河北省常住居民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0(c)-0175-03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1]。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2]。即体质禀赋于先天而形成于后天[3],在形成过程中受生活环境、风俗和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位于黄河以北,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滨的省份,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河北省居民饮食的显著特色是“杂”,具有五花八门的饮食习惯,大多口味偏咸,重油重色。现在对于河北省居民的中医体质方面无太多研究,此调查对河北省居民的中医体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总结概括河北省常住居民的中医体质情况,完善河北省常住居民体质研究,对于疾病预防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4]。2018年7—9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2016级学生利用暑期完成此次调查,共收回问卷413份,调查报道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①健康成年人:健康即未确诊某种疾病,并未见明显不适应成年人即18~60岁;②河北省常住居民均自愿参与调查。此次共调查413名,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

1.2  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采用中华医学会颁发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中医体质量表进行测试,体质的分类与判定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体质分为9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和特禀质。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该次调查对象共413名,其中平和质328名(79.42%)、阳虚质35名(8.47%)、气虚质20名(4.84%)、痰湿质8名(1.94%)、血瘀质7名(1.69%)、特禀质5名(1.21%)、气郁质5名(1.21%)、湿热质4名(0.97%)、阴虚质1名(0.24%),见表2。

2.2  不同性别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该次调查对象男性共186人,其中,平和质157例(84.41%),阳虚质11例(5.91%),气虚质9例(4.84%),痰湿质3例(1.61%),血瘀质2例(1.08%),特禀质4例(2.15%),未出现气郁质、湿热质、阴虚质。女性共227例,其中,平和质171例(75.33%),阳虚质24例(10.57%),气虚质11例(4.85%),痰湿质5例(2.20%),血瘀质5例(2.20%),特禀质1例(0.44%),气郁质5例(2.20%),湿热质4例(1.76%),阴虚质1例(0.44%)。见表3。

2.3  不同年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将该次调查对象划分为4个年龄段,18~30岁共248例,其中,平和质116例(46.77%),阳虚质21例(8.47%),气虚质12例(4.84%),痰湿质6例(2.42%),血瘀质4例(1.61%),特禀质3例(1.21%),气郁质3例(1.21%),湿热质3例(1.21%),未出现阴虚质。30~40岁共30例,平和质25例(83.33%),阳虚质2例(6.67%),气虚质2例(6.67%),气郁质1例(3.33%),未出现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湿热质、阴虚质。40~50岁共93例,其中,平和质77例(82.80%),阳虚质8例(8.60%),气虚质4例(4.30%),痰湿质2例(2.15%),特禀质1例(1.08%),湿热质1例(1.08%),未出现血瘀质、气郁质、阴虚质。50~60岁共42例,其中,平和质30例(71.43%),阳虚质4例(9.52%),气虚质2例(4.76%),血瘀质3例(7.14%),特禀质1例(2.38%),气郁质1例(2.38%),阴虚质1例(2.38%),未出现痰湿质、湿热质。见表4。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表2),河北省常住人口中以平和质最为常见。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最多,其次为气虚质。阳虚质最多,这可能与河北省地理环境有关。河北省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其中,山地占全省总面积48.1%[5],气候偏冷,《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长期生活在地势高、气候冷的环境下,加之多食多油食物,就容易导致人体阳虚寒盛。气虚体质较多,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河北省居民饮食较杂,整体口味较咸,且偏油腻[6],油腻多生痰濕,最易伤阳,这一点在痰湿质数据中可以体现。痰湿困脾,使脾阳不振,则脾气不足,升清无力,后天之本无力滋养脏腑,导致气虚[7]。五行关系中,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土生金,金生水,土克水,由于痰湿困脾伤肺,咸走肾壮水,使得水旺金弱土虚,更加导致脾肺气虚。同时,气虚与阳虚也与当地人口的社会状态有一定关系。这两类人群长期生活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和经常过度劳累 (劳身和劳心)[8] , 会使气耗神伤, 气机不畅, 心神失养, 而致身疲、神疲,出现阳虚、气虚[9]。

调查结果(表3)也显示了河北省常住人口不同性别间体质分布存在差异。男性平和质和阳虚质均较大程度低于女性,气郁质和湿热质集中在女性。《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女子从十四岁左右开始,通过月经的形式定期排血,对自身循环系统具有“清理作用”[10],而且男阳女阴,男性总能量代谢较女性快,脏器负担重[11],加之男性多喜烟酒,所以健康体质人数比女性少[12]。《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易传》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可以知道,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属阳,女性属阴,所以女性较男性更容易阳虚。《临证指南医案》说:“女人以肝为先天也。”肝主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女性情志善变,容易肝郁气滞,出现气郁质和血瘀质。湿热质集中在女性可能是因为现代女性多喜节食,且喜瓜果生冷,败坏脾胃,助生湿热,又容易肝郁气滞,导致湿热内盛。

同时,从调查结果(表4)可以看出,河北省常住人口不同年龄段之间,体质分布存在明显差异[13]。偏颇体质与18~30岁人群关联性强。此阶段人群生长发育快,身体强壮,乐于运动,阳气较足,容易出现内热[14],再加上多油多色食物或者节食习惯,容易败坏脾胃,使得阳虚、气虚,导致湿气较重,使得出现痰湿和湿热;同时,由于生活水平提升,此阶段对季节耐受性降低,夏季在饮食上喜好凉饮,喜欢空调屋等寒冷环境[15],导致寒从中生,寒性凝滞,导致血行不畅,出现血瘀;另一方面,此阶段人群面临较大的学习、工作、交往等压力,容易出现气郁体质[16];而特禀质则可能与青年人对过敏源及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经验不足有关。值得注意的是,18~30岁年龄段人群中,平和质所占自身比重较低,说明河北省常住人口中年轻人身体情况不太乐观,这可能与年轻人不良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压力过大有直接关系[17]。

中医体质学说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有利于从整体角度去探讨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18]。该研究初步总结了河北省地区常住人口的体质分布特点,可为该地区调整或制定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及治疗等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由于样本数量有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今后扩充样本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晓峰.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及中西医学体质学说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2]  刘扬.体质理论与现代化指标碰撞出火花[N].健康报,2018-05-09(5).

[3]  朱燕波,虞晓含,史会梅.中医体质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的实证研究概述[J].中医杂志,2018,59(13):1081-1085.

[4]  丁文珺,熊斌.中医体质治未病产业发展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2):3065-3068.

[5]  郭燕岭.河北省实际地形下太阳辐射分布式模拟[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

[6]  刘环亚.河北某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健康素养与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调查[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8.

[7]  吴梦园,章莹,王飞,等.中医气虚体质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7):140-142.

[8]  鹿佳,朱燕波,王琦,等.1114例健康体检人群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的对应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6,33(4):200-203.

[9]  郝俏也,姜华,郭小龙,等.中医体质学说与心身疾病[J].中国卫生产业,2016(3):196-198.

[10]  王宪.月经周期疗法的中医文献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11]  吴梦园,章莹,王飞,等.中医气虚体质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7):140-142.

[12]  程子英,陈芳华.中医体质辨证保健对社区更年期综合征男性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76-78.

[13]  宋丽珍,郭明义,陈鉴,等.福州地区不同年龄正常人群中医体质分析[J].中医药通报,2018,17(3):44-47.

[14]  邸洁,海纳尔,朱燕波.不同运动习惯对大学生中医体质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7,34(10):655-658.

[15]  李海,林嬿钊,杨志敏,等.生活工作环境对中医体质类型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河南中医,2016,36(1):123-125.

[16]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學学报,2005,28(4):1-8

[17]  杜佳蕾.中医体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双足与保健,2018,27(10):196,198.

[18]  杨晓光,李学智,任毅,等.中医体质分型及量表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8):1003-1007.

(收稿日期:2019-07-25)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
顺口溜里的养生经——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平和体质吴 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