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9-12-23高原哈刚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中医药院校知行合一

高原 哈刚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分析了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存在“知行不一”问题的体现及原因,提出了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关键词】 “知行合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内涵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它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对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对青年群体的培养,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要培养青年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能力,并多次提出“知行合一”思想,对青年“怎么做”这一问题进行集中阐述。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讲到:“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1]2018年5月,在北大建校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再次勉励广大青年要力行、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做实干家。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肩负着传承我国传统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历史重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我国中医药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和质量。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中医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

“知”和“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在“知”与“行”关系问题的研究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他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其一,知行本体。王守仁认为,知行本体也就是知与行的本来状态或本来意义。“知”与“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和包含,并相互规定。[2]所谓“知行本体合一”无非是把人的道德本性与其道德意识活动、认知机能融为一体,以作为实践道德的认识论根据。

其二,知行相即。在他看来,一个实践活动总是“知”与“行”相伴,二者不可分割。一个事件过程的开始,主要的是知,但也包含了行;一个事件的终结,主要的是行,也已经包含了知。也就是说,道德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3]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分析

1、诚实守信与弄虚作假相悖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药院校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普遍认同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但在现实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由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开假病条、说假话等现象时有发生。

2、理想信念与现实追求相悖

理想信念是胜利之“钥”、精神之“钙”,是思想的“总开关”,崇高的理想信念能促进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憧憬和向往,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将“救死扶伤”、“大医精诚”作为自己坚持的理想信念。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在职业的规划选择时,面对理想与现实,他们更倾向于现实的功利性,虽然关于信仰的认知很明确,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更多以现实状况和个人利益为主,导致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更应该用“知行合一”的思想进行教育引导。

3、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悖

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担负着传承中医药事业的重大使命,学校更加注重对他们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培养,在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下,他们认同集体主义原则,懂得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服从集体利益,并且愿意做出牺牲。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也受到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强烈冲击。面对现实生活中两种利益的冲突时,部分学生会优先选择个人主义,放弃集体利益,忽视他人利益。

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知行不一”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社会转型,动摇了传统价值规范体系,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使学生在道德评价、道德行为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困惑与迷茫。[4]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金钱作用的扩大,少数人开始崇尚所谓“财大气粗”、“锱铢必较”、“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不良风气渗入到中医药医疗行业,侵袭着部分医生和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使得他们在价值取向的选择上发生一些变化。其次,随着全球化步伐加快,西方各种思潮纷纷涌入校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个人主义升涨,集体主义原则被淡化,社会不良现象的存在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已有的道德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道德生活中产生了“知行脱节”的现象。

2、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及时性、匿名性和交叉性等特点,使其在群体事件中起到着酝酿话题、形成热点、聚集人气、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左右着舆论的导向和是非的判断,致使社会出现道德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社会责任感弱化等状态,冲击着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道德观,致使中医药院校德道教育中“知行合一”的目标难以实现。

3、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育方法单一

中医药院校是专业性院校,专业课程多, 設置和课时分配上往往偏重于专业技能教学课程,忽视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传统思政课教学缺少符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内容,教学方式单一,注重理论知识的单向输出,片面强调社会功能,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对于医疗服务、医德培养、社会现实的结合、说明、论证不到位,缺乏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

4、中医药院校师资配备不合理

造成中医药院校“知行合一”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是师资配备不合理。中医药院校的“知行合一”教育主要由思政教师承担,这类教师普遍具备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由于他们缺乏医德实践或行医经验,授课内容只涉及道德规范理论层面的灌输,缺乏将理论知识同医学案例相结合的能力。部分中医药院校开设医学伦理课,授课教师依旧由医学专业教师兼任,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医学实践经验,但缺乏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领域的知识,无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

当前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普遍都是“96后”,他们知识广博、思维活跃、追求实现自我价值、适应能力很强。他们虽然关注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由于接触社会面窄,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不够深刻,极易受社会环境的左右,情绪激烈。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虽然能够坚持立场,但思辨能力不够,容易盲目从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知道“救死扶伤”是必备的职业道德,但有的学生却临阵脱逃,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四、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1)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中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最根本的一条是落实德育首位的问题。学校的主要领导干部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才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建立健全道德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道德教育管理体系,是中医药院校实现“知行合一”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加强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适应、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引导、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切实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3)丰富思政理论课的教育内容。要做好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仁爱救人”、“赤诚济世”、“大医精诚”人生观;坚持以新时期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倡导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专心救治、精益求精的精神;[5]坚持以医德规范和医疗法规为辅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从而实现中医药院校对大学生医德教育上的“知行合一”。其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医疗案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等方式将现实医德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解释、说明、论证,加强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培养。

(4)创新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课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将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结合。通过慕课、网络学堂、微电影等载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其次,校园网开设红色主题专栏,包括在线浏览马恩经典著作、习近平“三十讲”视频解析、思政理论知识挑战答题、传统中医药文化故事精选等专栏,利用新技术占领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阵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大学生参与引导BBS的舆论导向,由于BBS的环境极易形成少数人观点引领舆论导向,及时、正面、积极的引导成为BBS生态里的关键,由大学生亲自参与引导,是将他们在思政课上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机体现,有利于他们“知行合一”能力的培养。

(5)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中医药院校注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和学分的安排上,社会实践占着重要的一席之地。通过冬夏令营、集训营、无偿献血、组建医疗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践、服务群众,在实践过程中磨炼道德意志,从而使他们从实践中领悟到道德教育的真谛,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2、加强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医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理解学生,办好思政理论课,就是要准确、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只有构建起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顺利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后要服务学生,就是真诚关爱学生的健康成才,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业学习、择业交友、健康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以提高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

(2)提高教师素质。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知行合一”能力,教师要做春风化雨式的表率作用。首先要提高思政教师的素质,思政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讲好每一节课;要深刻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课上课下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做学生的表率。其次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师承是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特点,其基本方式是实行“导师制”。导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医德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加强他们医德规范和医疗法规的学习,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渊博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术及“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达到养成学生高尚医德的效果,最终实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知行合一”。

(3)优化师资力量。中医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结合医学生的特点,课堂案例和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医学案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解释、论证案例出现的问题,作为中医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该时常到附属医院进行“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将资料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使得中医药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案例更真實、论证更充分、分析更具体、印象更深刻,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另外,中医药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师,他们不仅是德育教师,而且是学生医德建设的引导者。一个优秀的医德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传身教,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养成。

3、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1)加强自我教育。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大学生团体的优势,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在共青团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优秀团员在大学生中的典型示范作用,培养大学生自觉树立知行合一意识。

(2)树立慎独意识。新时代大学生面临各种思潮的冲击,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慎独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对网络上抨击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良煽动性言论能够坚定立场,把核心价值观从纯粹的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达到内外一致,知行合一,固化价值观念,最终达到思想和行为统一的境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白衣天使”。

五、结语

综上所述,“知行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优秀哲学思想的瑰宝,面对新时代的种种挑战,大学生“知行不一”现象也受到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解决“知行不一”的问题成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引导青年人扣好第一颗扣子”,中医药院校作为国家中医药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其思政理论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本文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及其原因入手,提出了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的途径,以期为相关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袁月.习近平“知行合一”思想及对青年发展的启示[J].社会科学前沿,2018(7)994-1000.

[2] 卢晶晶.“知行合一”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新西部,2018(7)127.

[3] 周琴琴.“知行合一”与“下学上达”——王阳明与方以智比较研究[J].王學研究,2018(2)143-154.

[4] 田建国.市场化社会与价值取向[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1(3)63.

[5] 莫莉丽.中医药大学医德教育探究——以广西中医学院为例[D].2011(3).

【作者简介】

高 原(1990—),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哈 刚(1966—),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中医药院校知行合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