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探析

2019-12-23吴琼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以人为本高校

吴琼

【摘 要】 本文依据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现状,提出了有效的融合与渗透策略。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围绕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构建系统完善的教育激励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规范,在细节中体现人性化特征。

【关键词】 高校;教育管理;以人为本;融合与渗透

“以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思想起源于西方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人的价值逐渐被重视,而这一思想理念也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依靠人、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为目的一种思想理念。高校是为现代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融合并渗透以人为本理念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教学培养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调整思想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分析探究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以人为本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人才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现状

在现代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高校根据依靠人、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育管理做出全面调整,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从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人文性缺失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基于此,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反思,对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以人为本的意识淡薄,教育管理目标单一。目前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传统思想、传统理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缺乏必要的条件。例如,高校在衡量教职工职业能力的过程中,依然将制约与管理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主要目的,而忽视了教职工的发展与完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课程内容的关注作为教学目标的主要实现手段,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构建。

第二,教育管理队伍人文素养不高,影响了人性化教育管理措施的落实。教师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是教育管理措施落实的主导者,其人文素质的高低会对教育管理措施的实现效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目前高校在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中缺乏人本理念的渗透,导致其在实践中缺乏人性化设计,从而激化了教育管理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三,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已基本形成,且由于时代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于自我发展有着强烈的追求,并渴望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展示自我价值。但是高校教育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限制了大学生的参与,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四,校园文化内容单一,缺乏人文关怀。高校校园文化内容相对单一,学校对于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缺乏有力支持,限制了学生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参与性;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难以体现高校自身的文化特色,甚至在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下出现扭曲、偏差,影响了校园文化质量,更难以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怀。

第五,教育管理的制度规范缺乏细节,影响了人性化教育管理的实现。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高校教育管理整体环境的塑造上,还体现在制度规范细节的设计上,目前高校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推动下,在宏观指导上对“人本”理念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方面却缺乏可行的方案,尤其是在与广大师生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制度规范的人性化特征,这使得“以人为本”未能真正落实到教育管理过程之中。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策略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时,高校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做出转变,深入探究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思想,并形成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指导。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应做好依靠人、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工作,即依靠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依靠人的智慧和力量打造教育管理新环境;尊重人的个性化需求,尽量为每一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的成长与变化,将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关注人在发展中的不足,利用激励、约束、规范等手段引导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形成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主动性,以弥补自身发展中的“短板”与缺陷,促进人的不断完善。

第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管理措施落实中最具弹性的因素,教育工作者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措施落实效果的好坏。高校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与融合中,应注重對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即注重对教育工作者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其认识到良好的人文素养对自身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全面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升爱岗敬业精神,在职业规划与发展中体现“人本”理念;促进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交流实践经验,探索以人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以及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方法与途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人本”理念的渗透,以及人性化教育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衡量教育工作者绩效水平的重要依据,以激励其主动融入到人性化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中来。

第三,围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构建系统完善的教育激励机制。激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教学管理反馈,提升高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战斗力。在激励机制构建中,高校应充分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理解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以及展现自我的愿望,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设计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激励,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调整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激励措施,构建人性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动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校园文化是高校体现育人功能的载体,也是以人为本理念融合与渗透的重要途径。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应积极渗透大学精神,营造良好校风,如宣传校训,用校训的文化厚度引导学生、滋养学生,为学生树立成长的精神信条;发掘校史资源,构建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目前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构建中陷入了同质化的弊端,难以体现文化育人的作用,难以针对本校学生需求形成人文关怀,基于此,高校应在校史资源中挖掘人文传统,在校园文化的传承中展现人文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为师生提供精神上的滋养与引导;组织人文活动,如“人文素质讲座”、“人生、事业、国家”主题讲座等,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围绕“人本”思想开展主题教育,将人文思想渗透到歌舞、书法、美术等文艺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养。

第五,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规范,在细节中体现人性化特征。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健全的制度规范是以人为本理念融合与渗透的基本保障。传统的管理制度侧重于对人的约束与控制,而在“人本”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应兼顾制度的规范化与人性化,设计制度细节,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例如在课程选择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既能够根据专业课程需求做出灵活组合与选择,也能够在丰富的选修课中实现自我成长。规范性与人文性的教学管理,能够为个人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师生在制度中感受的不再是制约与控制,而是尊重、关怀与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的价值逐渐凸显,而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应全面认识传统工作模式中人文性缺失的问题,并結合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融合、渗透以人为本理念,指导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加强对教育管理队伍的培养,提高其人文素质;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构建系统完善的教育激励机制;创新、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引导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管理机制,在细节中挖掘人的价值,进而达到依靠人、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淑利.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渗透与体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24)20-21.

[2] 郭海娟.如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283-284.

[3] 聂玉风.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价值及应用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0-21.

【作者简介】

吴 琼(1987.8—)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以人为本高校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