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博物馆日海报看主题的视觉传达

2019-12-23徐程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2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

摘 要:文章以2017—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海报为例,将受众“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观看逻辑作为参照,从色彩、骨骼和基本形三方面对博物馆日海报主题的视觉传达、主题推广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日;海报主题;视觉传达

海报又称招贴,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视觉传达的诉求效果上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过目难忘。具体到博物馆日的宣传海报来说,设计师的创作目的是要让公众透过海报的视觉图像迅速、直接又不乏透彻地领悟主题思想。设计师必须根据接受者的知识背景与传达内容来选择符号媒介。

1 通过色彩为受众营造主题的整体氛围

色彩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注意力。台湾色彩学家赖琼琦在《设计的色彩心理》中写道:“视觉由形、色认识外界,其中色彩的刺激又比形状更直接。”在诸多视觉设计语言中,色彩语言最容易影响人们的心绪,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直感性心理效应;二是间接性心理效应。前者是在色光刺激下产生的本能反应,一旦这种反应过于强烈,就会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更为复杂的心理感受,产生更深层意义的效应——间接性心理效应。海报设计师在用色彩表达主题时,必须兼顾这两种效应,要让色彩既能夺人眼球,又能直击内心。

2017年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宣传海报(图1)的视觉冲击力极强,呈现出这种效果的重要原因就是四种颜色的巧妙组合。黑色和灰白色为海报奠定了主基调,象征不堪回首和难以启齿的过往,令人感到压抑、消沉甚或绝望;半透明青灰色仿佛掩盖真相的层层迷雾,若隐若现,透露几分神秘,同时也在暗示我们真相终有拨云见日之时;大红色则平衡整体色调,不至于让人过分失落忧傷,虽说只占据了画面一隅,却也撑起一片天地。整幅作品在掀起受众情感波澜的同时,又能让人们陷入理性深思。

相较于2017年海报的色彩氛围而言,2018海报(图2)色彩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正如其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所传递出的信号一样,海报整体的色彩非常明亮跳跃,新鲜感和新奇感扑面而来。大面积的红色弥漫在整个作品之上,表达博物馆对于连接公众的极大热情,也象征超级连接潜藏着巨大能量,公众在观看海报时也会不禁为之心跳。

“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是2019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活动的宣传海报(图3)第一时间击中受众视觉神经的就是中心位置的红色,这传达出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这一定位。底部蓝色通透而不闭塞,像在诉说博物馆沟通过去和未来、我者和他者的愿景,如蔚蓝的天空和海洋一般辽阔。蓝光和红光分别对肌肉机能和血液循环产生最弱和最强影响,故二者并置于同一平面,能够带来极强的视觉刺激,让受众从视觉图像中探寻主题深层内涵。

2 以骨骼为受众构建起主题的基本轮廓

平面构成中的“骨骼”是指将基本形进行组织而构成整体图形的结构框架,它决定着基本形在画面中的关系。博物馆日海报设计中骨骼的运用,能为受众构建起主题概念的基本轮廓,让其驻足观赏,沿着基本线索走进更细微之处。

2017年主题海报能够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震撼,除了得益于色彩氛围的营造,还少不了骨骼架构的支撑。巨大的肖像几乎填满了整个画面,他仿佛一个亲历者和见证者,试图诉说历历往事,但却陷入了重重封锁与外界隔绝,想要挣脱束缚,却被铁丝网撕扯得支离破碎。受众此刻也会被代入其中,深感步履艰难,但又会不自觉地想要冲出牢笼,重见光明。几条干净利落的大斜线相互交叉,将封闭、伤痛、挣脱等等意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足以引起受众的注视和热情。

不同于前一年海报带给人的沉重感,2018年海报运动感更强,这得益于设计师选择了“俄罗斯方块”和“二维码”这两个极具趣味性的元素用以支撑整个画面。俄罗斯方块是一款风靡全球的电子游戏;二维码则是公众更为熟悉的符号元素。画面中这些方块好比背景各异的社会公众,不断地叠加组合象征着新公众数量以及他们的多方需求;覆盖在方块之上的细密联络网,象征着连通公众与博物馆的新方法。整个骨骼框架传递出博物馆不断优化沟通方式方法,实现超级互联的深刻含义。

2019年海报整体架构同样十分有趣,画面中央是一个偌大的定位符号,而中央和四周又是许多由小定位符旋转而成的放射图形,二者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视觉效果顿时变得丰富起来。巨大的定位符传达出博物馆需明确自身作为文化中枢的这一定位,同时也吸引着公众的目光,邀请他们共同为此而努力。

3 用基本形引导受众领悟主题深层内涵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基本形是海报设计中的基础单元,而对受众而言,它往往又是最后被关注的,但尽管如此,其深化主题和画龙点睛之作用依然不能被忽视。通常来说,基本形进行表意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其自身的形象和意义本就十分明确,无需借助语境就可直白表达;另一种是当基本形置于整个结构关系中同语境发生关系后,受到其他元素的约束,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意涵。

以2017年主题海报为例,画面中包含了这样几个基本形:满目疮痍的石膏肖像和尖锐的铁丝,还有一个挂在肖像嘴部的锁等。前两者在第二章节有所涉及,这里就核心关键“锁”元素的处理发声:设计师特别关照了受众的视觉心理,让他们最开始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个模糊的图形,但却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待他们近距离看清基本形之后,则会更加深刻领会主题内涵——正因为历史难以言说才更要言说,正因为不让“我们”发声才更要挣脱枷锁。

面对全球互联网络的渐趋复杂和多元融合,博物馆不能皆赖于科技,还应更关注当地社区及其成员,注意发现新公众。“扫码关注”人们耳熟能详,据此设计师在海报设计时将基本形锁定为二维码。结合主题来看,通过扫码,公众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同博物馆所储存和展示的信息建立关联,他们是博物馆需要竭力争取的新公众;而反过来看,博物馆也应放低身段,扫码关注公众诉求、倾听公众心声。另外,二维码进入国际博协官网,本身就是对“超级连接”的最好诠释。

4 结语

设计师需关注受众的观看逻辑和视觉心理,通过视觉创意吸引人、打动人:以色彩抓紧受众目光,引发公众对主题关注;通过骨骼为受众构建主题清晰轮廓,让受众驻足观赏;用基本形引导受众直达主题内层,加深受众对核心内涵理解。

参考文献

[1]曾越,杨璐.平面构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2]《中国博览》编辑部.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笔谈[J].中国博物馆,2017(3).

[3]陆思培.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J].博物院,2018(3).

【作者简介】徐程宇(1992—),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中汉字设计的符号学原理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视觉传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论明清招幌广告的视觉传达之美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视觉传达艺术与中韩网页艺术设计的比较研究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