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后学风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23韩同非常明丰叶子珍管学洋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风教育

韩同非 常明丰 叶子珍 管学洋

【摘 要】 文章以问卷方法对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学风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后学情的问题,主要有学习动力不足,学业压力更大,学习方法欠佳等。有针对性的提出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学风问题应对策略:多种教育并举,开展学业帮扶,以班风促学风。

【关键词】 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学风;教育

边防军人子女预科教育是高校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2011年5月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会同教育部共同制定,主要针对群体是边防军人子女,通过适当降分、择优录取,在完成一年预科教育后,作为本科生接受正常教育。目前由烟台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长春工程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西华大学五所学校负责组织培养。由于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生源及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在完成一年预科教育转入本科生教育阶段仍与普通生源的本科生存在很多不同,给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挑战和困难。

优良学风是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本科阶段学业是否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从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的特点出发,设计调查问卷;并从西安邮电大学大一到大四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开展调查研究,涉及专业包括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软件工程等;调查旨在分析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探究相应对策,从而为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日常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一、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后学情评估

通过问卷分析,发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后学风问题主要受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影响。

1、学习动机

调查显示,42%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并非高考第一志愿,77%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并非依据自己喜欢填报的高考志愿,50%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选择目前所学专业是因为有利于以后就业,只有27%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选择目前所学专业是因为对专业感兴趣,38%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不想从事所学专业方面工作。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多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学习动机并非出于个人兴趣,而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但仍有少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不想从事所学专业方面工作,学习动机具有不明确性。

2、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75%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阶段后,对所学专业感兴趣,36%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认为目前开设专业课对以后从事工作有很大帮助,70%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周内课余时间做的事情与学习无关,74%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和周围同学经常谈论的话题与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关,69%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会利用周末进行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具有一定兴趣,但认为专业课对日后就业帮助程度有限,多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周内课余时间做的事情与学习无关,但会和身边同学谈论并利用周末开展学习。

3、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13%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阶段后,对所学课程掌握很好,14%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不够;25%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认为专业课学习吃力的主要原因是动力不足、自己不够努力;66%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认为当前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源于自身,46%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源于自身意愿不去逃课,65%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从不作弊。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多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已经意识到对专业课的掌握程度不够,但只有少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不够,少数学生能从自身找原因,但自律性仍不够,逃课和作弊情况仍存在,即使按要求上课也主要因为学校教育管理。

4、学习能力

调查显示,55%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阶段后,认为大学压力较大或很大,77%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认为学业就业压力最大,仅13%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认为专业课学习基本没有困难,59%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认为解题的主要障碍是知识储备不够和对原理理解不够透彻,45%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基本能跟上老师授课速度。

结果表明,多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阶段后压力巨大,且主要压力来自学业就业,但多数学习能力有限,主要原因是知识储备不够和对原理理解不够透彻,上课学习效率一般。

5、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35%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阶段后,有课程学习计划并基本能实施,40%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平时做题习惯是认真审题、分析题目,26%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能够做到上完课以后在多数情况下能进行复习,62%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可以做到边听课边记笔记,仅2%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更愿意向老师倾诉,13%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经常参加课外补习班。

分析表明,多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阶段后学习习惯有待改善,上课能够记笔记来把握知识点,但平时生活中学习方式方法欠佳,且没有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后学情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学习动力不足学业压力更大学习方法欠佳

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父母由于军人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工作繁忙且流动性较大,家庭聚少离多,子女接受完整家庭教育较难。受这些客观条件影响,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父母缺少时间、精力和机会给予子女应有的关爱和教育。身处这样离散家庭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与家人沟通存在一定代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不能很好地根据个人兴趣进行专业选择,在完成预科阶段转入本科学习时,对专业可以培养起一定兴趣,但认可程度一般,并不认同专业对日后职业发展的助力。这一情况的存在,势必会造成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主观上学习动力不足现象的存在。

2、学业压力更大

由于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录取分数线较低,与普通生源的本科生相比基础知识薄弱,虽然接受了为期一年的预科阶段统一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中学教育阶段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没有构建完整全面的基础知识体系,也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导致一年的预科阶段学习效果有限,在进入正常本科阶段学习后,与普通生源本科生相比,面对相比高中难度提升的课程知识,已经意识到对专业课的掌握程度不够,但自律程度不够,逃课和作弊情况时有发生,进入学习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3、学习方法欠佳

背景差异化的客观存在,对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存在一定潜在的影响。首先,因为家庭背景的特殊性,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从小所处的家庭氛围和环境与普通生源家庭学生相比有很大不同,由于缺乏稳定完整的家庭教育,对其学习习惯会产生一定影响;其次,经历一年的预科阶段学习生活后,与刚进入大学就读的本科生相比,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对待学业和高校生活的心理也有很大不同;此外,在进入本科学习阶段时,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可能会延续预科阶段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方法,但本科阶段学业难度明显更大,再加上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越来越吃力,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情况,对学业逐渐丧失信心。

三、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学风问题应对策略

针对高校教育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转入本科后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该给予这一类学生群体更多关注,转化传统教育思路,结合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性格和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方法。

1、多种教育并举开展学业帮扶以班风促学风

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日常管理中,应该坚持教育为先的思路,多举措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引导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习动力,教育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名人传记、生活实例、自身经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消除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不良的心理定势,树立学业信心,教育过程中要结合个体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差异化,开展针对性教育;诚信教育是为了促使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风气,可以通过优秀学生分享介绍经验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是为了帮助边防军子女预科生建立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可以定期走入学生宿舍、走入学生食堂,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开展教育。

2、开展学业帮扶

对于学业问题,需要加强与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家长联系,可以邀请家长定期来学校了解孩子在校学校情况,如遇到学业问题需要及时告知家长,做到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对于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要在学业方面给予帮助和鼓励。如果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处于刚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可以对其进行学业规划,帮助制定每一学期简单易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其尽快适应大学本科学习节奏,对学业建立起信心,并逐步获得成就感。此外,要严格管理,督促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独立完成作業、诚信考试;开展早晚自习课程,引导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针对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安排优秀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并与其组成帮扶小组,定期督促检查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

3、以班风促学风

针对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特殊的家庭背景,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在班级中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对于生活中表现良好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可以树立为典型模范,或者发展为学生干部,给予其他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更多努力的目标和信心;对于高校生活产生抵触情绪的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鼓励其结合自身兴趣积极参加学校社团,通过社团活动体验到高校多姿多彩的生活,并逐渐获得集体融入感。此外,对于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所在班级要加强学风建设,定期开展学风主题班会,定期抽查上课考勤情况,要防止不良风气的滋生,帮助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形成科学学习方法和习惯,营造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以班风促学风。

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家庭背景特殊,进入本科阶段后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业压力较大、学习方法欠佳等问题,不仅会不利于自己的学业发展,还会对班级学风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意义重大,必须引起重视。教师在对待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时应该创新思路,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优良学风,实现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在本科阶段学业健康稳定发展,为未来步入社会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赵园园 等.高校预科学生管理方法创新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1.

[2] 夏焕焕.预科生管理方法探究[J].现代交际,2018.13.

[3] 李琳琳.孟劼;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

[4] 杨金娥.李宁.大学生学习心理状况对学风建设的启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

[5] 于江.加强学生管理 促进学风建设[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6] 李璟璐.王道明.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育人模式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J].教育现代化,2019.28.

[7] 聂晓微.力抓学风建设型活动,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J].才智,2019.14.

[8] 骆郁廷.吴楠.启发自觉与制度规范:学风教育的双重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04.

【作者简介】

韩同非,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邮电大学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常明丰,男,江苏铜山人,博士,长安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学风教育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文明学风建设工程开创学风建设工作新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炊事员的几宗事
教育漫画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