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运用

2019-12-23何先虹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0期
关键词:管理效果护理管理手术室

何先虹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管理中的运用方式。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被该院综合住院部收治的患者78例,以人数均等、随机抽取的办法将其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39例。普通组采用常规式管理方式,研究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两组管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精细化管理后的研究组,发现手术室管理质量、手术效果情况、服务满意度均高于普通组手术室内管理效果(P<0.05)。结论 在手术室管理中,将精细化管理方式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可提高手术室的管理有效性和管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手术室;管理模式;管理效果;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0(c)-0044-02

精细化管理主要细化了手术室工作步骤和工作环节,明确了工作过程中的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并围绕这一护理目标进行深入管理,从而提高手术室内部管理的管理质量。加强对医院手术室的抢救、管理工作的探讨,可减少管理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1]。务必明确精细化组织模式,重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能提高管理组织的有效性。所以,重视手术管理方法,提供有效的服务方法,有利于降低手术失效的几率。该院于2016年实行精细化管理手段,选取该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被该院综合住院部所接纳的患者78例为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综合住院部所接纳入院治疗的患者78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普通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6.92±9.71)岁;该组患者依据患者病种分类,心脏手术8例,肛瘘手术4例,结肠全切除手术7例,胆囊手术2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4.62±10.10)岁;该组患者依据患者病程分类,心脏手术7例,肛瘘手术5例,结肠全切除手术12例,胆囊手术1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普通组  普通组采用常规手术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需配合主治醫师讲述常规手术办法和手术内容,包括术中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方法,针对性讲述手术所需时间及基本流程。

1.2.2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围绕术中安全教育、人力资源、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进行探讨。

①安全教育。院方应围绕精细化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技巧等内容进行知识讲座,以多重方法开展推广教育。例如院方可推广新时期手术室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讲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责任意识和组织内容[2-3]。同时,护士长应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将工作标兵的理念与科室建设相结合,构建有组织、有纪律的管理团队。特别需注意在工作、学习中进行监督与评价,改革不同管理及建设方面的问题,确保各类工作问题得到解决。此外,护士长应借助院内工作群推广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将安全教育作为首要推广要素。

②人力资源。构建对应监管、评价小组,对手术室工作模式进行分配,确立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领班以及5名护理人员构成。组织调配各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要求,对公共区域的工作方法进行考勤轮换,针对性确立加班时间,确保组织制度和包干制度均能落实到实处。同时,对不同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应制定对应的工作安排;若护理人员的持续工作时间过长,可采用轮班制进行时间协调,为这部分工作人员分发项目奖金。

③工作内容。完善护理人员小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对手术室门禁卡交递、手术衣帽穿戴整洁度、工作区域卫生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确保无菌型的医护用品均能被科学使用于手术当中。同时,根据合理的方法组织规划、组织设计手术室内部的组织样本的传递方法和传递原则,拓展治疗及指导的重要性内容。护理人员也应根据科室的功能、患者情况进行方法记录,依据有效的质量指标内容和管理需求落实文件的传输机制和管理机制,确保护理人员管理中不会被打扰。此外,护理人员也应充分遵循手术室的要求,不得私自泄露患者的病程及基本资料,且手术期间护工禁止进入手术间[4]。

④工作流程。需要求护理人员自行组织出对应的手术要求内容,明确各个手术间的房间号及无菌标准情况,且需确保工作区域内部的工作环境配置科学。即落实无菌设备模式、手术室室外休息长椅的摆放位置,并针对性记录各科室的电话均于指定标识中。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协调患者的工作,分别巡查、记录各个患者的资料和对应主治医师的核心资料,将其上传至PACU[5]。根据PACU的内容与护士长进行协调与沟通,并制定体系化的工作模式。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室管理质量;采用该院自拟的项目分析表分析护工的工作配合度、消毒情况、记录方法、手术环境、器械管理规划情况,对其进行打分,每组类目总分为20分,共100分,评分情况与管理质量呈正相关。

②手术效果情况;收集患者所填写的调查问卷,根据术后患者并发症(感染情况)判断患者手术效果。显效,无感染且手术顺利;有效,手术成功但出现一定感染;无效,手术不成功。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患者数×100.00%。

③服务满意度;统计管理前后患者对护工服务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的管理质量比较

普通组患者的手术管理质量显著低于研究组手术管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的总有效率(97.43%)高于普通组患者的手术的总有效率(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对比

普通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79.49%,研究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97.44%,发现研究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细化管理能够明确护理人员、主治医师的工作责任和工作内容,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落实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提高管理效果。管理过程中需注意手术室管理的特殊性,采用较为精准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模式精准核心工作内容,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6]。提高護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制定出系统化工作流程规定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将其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实处,这对于提高手术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手术管理的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完善当前的手术管理内容和手术管理方法,结合可行性的工作内容进行组织探讨,从而提高管理服务的有效性,也能提高手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留萍.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4):130.

[2]  高雪.以OGSM为模型的精细化管理在新入职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7,15(11):1369-1371.

[3]  刘晓艳,刘晓蓓,高倩,等.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2).

[4]  田美娟.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62-263.

[5]  谭洁.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1):150-151.

[6]  王素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252-253.

(收稿日期:2019-07-21)

猜你喜欢

管理效果护理管理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