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约”促改 用“见”解难
2019-12-23
约见权是代表法赋予代表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为保障代表依法行权,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各项权能,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举起监督大旗,本届以来,淮安市淮安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代表法和监督法有关规定,制定了《代表约见“一府两院”负责人工作流程》,对代表约见的对象、事项、流程及结果运用,作出明确规定,通过突出“制度设计、沟通联系、跟踪见效”三个关键环节,常态化推行代表“约见”制度。
首次实践:监督更加有形、高效
“348省道的土地征用审批为什么这么慢?”“交通重点工程改变了原有水系、渠道和道路的走向,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和农田的灌溉。”“道路征地拆迁中,部分‘三改’款项没有到位,群众有意见。”……这是2017年首次开展代表“约见”活动中“辣味”十足的一幕。
“交通重点工程战线长、体量大,项目需要交通、国土、规划、农委、水利等部门和沿线乡镇共同努力。我们将主动承担起牵头责任,和各部门、各乡镇共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矛盾化解责任,抓紧抓实有关工作。”这是被“约见”对象交出的答卷。
2017年,根据对区交通骨干路网建设滞后的代表建议批评意见较多、组织视察交通重点工程建设代表测评不满意的情况,9月21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14名人大代表在348省道项目部约见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这是代表“约见”活动的首次成功实践。
代表“约见”只是“前半段”,“后半段”则是共同推动解决问题。为强化“约见”后的整改实效,常委会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进行了一年多的动态跟踪监督,五个调研组分赴区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等单位调研问题症结,实地查看工程建设现场,并在今年6月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再次专题听取和审议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做到“问题不整改到位不放过、代表不满意不通过”,促进了道路建设过程中有关矛盾的及时化解,确保了348省道的高质量快速推进。
实践表明,通过“约见”,代表和相关国家机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快速便捷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倒逼相关单位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加快实现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和相关问题的解决,使人大代表的监督更加有形、高效。
精准选题:“一事一约”“一事一落实”
针对“有事可约”“有事就能约”,区人大常委会着重选择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选题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群众参与度。
2018年,针对困扰多年的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采用代表“约见”方式,将群众关心且迫切需要解决以及代表们走访收集的问题逐项列出,4月27日,代表和相关部门“一把手”到会,共同交流、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车辆停放在小区广场、消防通道、主要通道拐弯处,消防车、救护车都没法通行,遇到紧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住宅小区的人防工程及地下停车场为什么不能有效使用?”代表的询问直截了当,不留情面。
“基础设施不到位,管理各自为政,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确比较严重。”被“约见”对象回答问题不回避,不推诿。
代表们列出了10多个问题清单,交给政府及有关部门分解任务,分类、分批次解决。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满意度测评、视察等方式,全面推动住宅小区人防工程管理使用权移交工作,“约见”两个月后,建好的9万平方米15个小区人防工程顺利完成向山阳、淮城、河下3个街道社区的整体移交,有效解决了小区的停车难题,保证了代表监督意见的落实。
较之其他监督方式,约见更具“落实度”,“一事一约”“一事一议”“一事一落实”让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人大监督更重视,监督内容更具体,解决性更强,整改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成效更明显。
步入常态:用“约”“见”提升满意度
7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约见会”正在举行,这是2019年淮安区人大代表“约见”政府部门负责人的现场。本次“约见”的主题是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问题。约见活动的主角是管传生、沙久伟、朱立伟、徐梁、岳云俊等5名区人大代表,约见对象为区住建局、区农房办、有关镇(街道)等单位负责人。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电梯是否纳入规划?”“农村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特重病人等‘四类’人群如何保障?”“农房改善工作宣传不够,部分村干部对农房改善政策不清楚,口径不一致。”……
“约见”中,代表做足了功课,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地把自己调研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被约见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虚心听取提问,耐心解答代表的疑虑,有的问题当场作出了回答,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也给出了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
以“约”促改、以“见”解难,效果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代表来评议。对于代表测评结果不满意的,常委会还将进行“回头看”和“二次交办”,对被约见单位进行专项工作评议,必要时或启动专题询问、质询等程序。
代表“约见”制度,拓展了人大代表履职渠道,发挥了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形成了从聚焦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监督闭环,进一步展现了人大监督的力量,进一步提升了人大监督的实效。 (王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