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办在人民群众心坎上
2019-12-23赵亚洁
■赵亚洁
这是重教兴学的时代,这是教育焦虑的时代。这是教育发展迎来的春天,这是教育改革经历的酷夏。这边刚出校门,那边踏进教育机构大门,孩子们的一天在上课听讲、下课补习的轮转中度过,停不下的是“刷题”的手;今年犹豫片刻,明年高攀不起,家长们的一年在卖自家房、买学区房的战斗中度过,操不完的是教育的心。
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政府就回应什么。“各学段毛入学率达到或接近100%”“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7%”“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64%”……翻开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省政府提交审议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我们看到,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然而,公立幼儿园一位难求,民办幼儿园价高质忧,“入园难”“入园贵”切中学前教育的现实痛点;宁读名校的大班,也不读普校的小班,“择校热”“大班额”直击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待,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着力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使“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得到生动体现。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扩大学前教育有效供给。学前教育“欠账多”,普惠供给不足仍是现实问题。公立幼儿园僧多粥少,导致学前教育资源稀缺,侧面助推民办幼儿园“贵族化”。然而民办园更追求资本运作的高回报,教师资质参差、保教质量堪忧,背离学前教育公益属性,破坏学前教育市场生态。要拓宽途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调整办园结构,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的目标任务,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充分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形成公办为主、非营利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体系;注重科学布局,将公办幼儿园优先安排在人口密集区、经济薄弱区,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对布局规划动态调整;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教职工资质与配备标准、办园条件等方面的审核,对伤害儿童、违规收费的幼儿园及时整改、追究责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这种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朴素公平观可以使得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得到弘扬。否则,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代际传承和阶层固化,彼时,再贵的学区房都无法缓解家长的焦虑。让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这块“蛋糕”做得大、分得好,要不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校际合作,发挥优质名校的龙头作用,通过推广集团办学使优质校与薄弱校进行资源对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盘活优质师资,建立健康有序的优质师资校际流动机制,通过校长轮岗、教师交流、“共享教师”的方式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提高课堂质量,杜绝“课内不讲、课外讲”的现象,充分利用在校时间上好每一节课,把校内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遏制校外培训乱象。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教育助学子实现梦想,替社会输送人才,为民族锻造脊梁。新时代深化江苏教育强省建设,下好教育发展“先手棋”,当好全国教育“排头兵”,要触摸群众冷暖,回应人民关切,带着使命、带着情怀、带着责任,把教育办在人民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