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东营市“互联网+旅游”精品景区构建策略研究
2019-12-23蒲若男
李 红 蒲若男
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中,精品旅游业是省委、省政府着力做优做强做大的“十强”产业之一。东营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并将旅游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标志性城市,拥有黄河口湿地、红色刘集、东营市博物馆、天鹅湖、孙武祠、孙子文化园和东营市动物园等多个国家5A 级、4A 级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在“互联网+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把精品旅游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东营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一、东营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及潜能分析
(一)东营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标志性城市,处于山东省东北部,境内有黄河入海口,被誉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曾居于东营,吕剧也发源于此地。同时,东营还拥有胜利油田这一中国石油工业基地。东营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A 级旅游景区46家。
1.自然景观资源
东营市的旅游资源门类比较齐全,不仅历史遗迹众多,地方风俗特色也很鲜明。更重要的是,东营市的自然风光优美,特别是湿地和黄河入海口的自然风光更是独一无二。截至2019年3月,全市拥有全市A 级旅游景区46家,其中3A 级及以上旅游景点景区就有37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作为东营市最具代表性的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 级景区景观的质量评审。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最具特色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东、北两面临渤海,西邻滨州市,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而在旅游资源方面,东营市有龙居黄河森林旅游区、鸣翠湖、天鹅湖、黄河口湿地等优质公园,以及利丰温泉旅游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等,具有鲜明的黄河口特色自然风光。
2.历史文化资源
东营市境内拥有保存完整的红色刘集等能够体现红色文化的历史遗迹,对于研究东营市红色革命历史具有较高的借鉴参考价值。东营市借助天宁寺等佛教寺院,表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宗教文化形象。与此同时,东营市作为“兵圣”孙子的故乡,孙子文化旅游区也正式开始国家5A 级景区的创建工作,投资高达5亿元、整体面积约3.4万平方米的核心建筑兵圣宫建成开放。可以说,宝贵的红色文化和历史遗留的军事文化也是东营市成为山东省旅游胜地之一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3.人文民俗资源
东营市在原住民的基础上,自胜利油田开发以后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不同文化的交融成为丰富和发展旅游产业的核心资源。吕剧是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最初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民间说唱艺术“琴书”,它起源于1900年的东营时家村。当时被世界称为“化(上)妆扬琴”,普通百姓则称它为“跑驴戏”“捋戏”或“小戏”。同时,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和现代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融合轮胎文化、油田文化的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东营地区旅游资源的内涵。
(二)东营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潜能
1.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东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在最新公布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东营市旅游业的发展应以建立湿地旅游示范城市为指导,加快精品旅游建设。旅游业是综合产业,辐射带动功能强,产业融合度高,发展旅游业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有效途径。东营市在2018年重点开展“1+2+2”工程,即创建1个国家生态旅游基地,2个国家5A 级景区和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创建与创新,补充短板、增强弱项,发展核心景点,形成“南孙子园,北黄河口,中度假村”的大型旅游格局,使南北一体化,形成极具吸引力的精品旅游产品体系。2019年,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贯彻落实“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方针,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建设“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区域旅游品牌,重点落实“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工作,以项目建设为立足点,延伸智慧文旅产业链,借助高端论坛、网络营销、节日庆典等方式,加快促进东营市优质旅游与地域文化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2.生态农业旅游初具规模
近年来,东营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黄河口滨海旅游小镇也获评“中国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名镇”。东营区倾力打造油、气、电、盐四个特色专题博物馆;河口区打造了果园居、肥城村生态家现代农场等精品民宿;垦利区建设了多个万亩特色工业示范区,如万亩红毯、万亩水田、万亩海参等,并举办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使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东营轮胎展以及胜利油田科技展览等,都为东营市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条件。
3.互联网促进旅游发展的潜力尚未显现
“互联网+旅游”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出现的借助于新技术发展旅游的新业态。利用互联网和AI 技术进行营销和推广旅旅游资源、设计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分析消费者出游数据、设定旅游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获取消费信息等,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东营市对于这方面的潜力发掘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系统地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东营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大幅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发展能力。
二、精品旅游推动东营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价值分析
(一)实现“资源为主导产业”向“新兴生态产业”转型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东营市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围绕“黄河入海·我们回家”主题,实施精品品牌战略。将互联网大数据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率为发展主题;以创建精品旅游A 级景点作为主要目的,积极开发和拓展旅游市场;以“定点、绘线、织网”为思路,促进多产业融合,提高旅游整体质量,促进城市湿地旅游发展;不断加强对“互联网+旅游”跨业态合作模式的研究,加强对互联网旅行数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隐藏的消费者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营销推广;根据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结构,积极创建高质量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目的地,突出自然旅游、历史名胜和文化习俗的三个优质旅游板块的快速发展。围绕“景区—城市—目的地”扩大旅游产业的范围,延长旅游产业链,实现向“新兴生态产业”的转型发展。
(二)为东营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山东省积极投身于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使东营市经济转型升级较为迅速,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幸福感提升。近几年来,东营市根据地域境况,最大程度发挥城市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致力于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中心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领头产业,为建设现代化湿地城市提供新动能、做出新贡献。与此同时,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精品景区,顺应时代旅游消费升级新趋势,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提高综合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发展走向多元化、地域化、国际化,打响“好客山东”品牌。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东营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湿地旅游示范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幸福东营”的构建,也为我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做出示范。
三、东营旅游景区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现状
截至2019年3月,东营市A 级旅游景区46家,其中4A 级景点7家,3A 级景区30家,2A 级景区9家(数据来自《2018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逐渐得到落实,自2017年以来开展了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建设工作,并使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通过了国家5A 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目前,孙武湖旅游度假区也已经进入规划实施阶段。可以说,本次评审有效指导了东营市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基本确定了东营市旅游业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规划将东营市旅游业发展成为集历史古籍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多元化、综合性旅游产业。此外,特色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与全省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形成差异化增大、同质减小的局面,重点突出了黄河口独特的旅游特色。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方法上也日趋灵活,重点放在了借助互联网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上,力图通过塑造品牌形象推动旅游产品进一步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各地联动式发展能力较弱
东营市的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没有重视对外营销和宣传,大多依靠地域旅游产品的自然特色缓慢对外辐射产生影响,没有注意到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的巨大辐射力。加上政府对互联网企业以及各区县精品旅游项目的资金帮扶力度弱,互联网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整个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互联网与精品景区的融合度较低。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东营市各地的联动式发展能力相对薄弱,未形成现代化的精品旅游产品销售网络体系。旅游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缺乏,景区的运行策略主要以原有资源为导向,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的职责不够细化,且参与主体较为单一,彼此之间的协作并不明显。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上缺乏创新,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也不高。
2.景区开发力度不足
东营市5A 级别的景区很少;4A 级的旅游景区还不够新,升级速度慢,结构立体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对游客的连续吸引力和积极扩散旅游体验的影响力;4A 级与3A 级旅游景区之间协调和协同规划发展工作力度不够,较多景区没有深刻挖掘其核心价值,产品种类较少,旅游产品所带来的收益较低,整体发展力度小。在景区建设方面,产业结构有待升级,纯观光旅游产品仍处于中心地位,休闲娱乐结合、旅游颐养结合产品稀缺,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滞后大。互联网与旅游产业跨业态合作没有深入推进,互联网对景区的外部经济效益没有得到良好发挥,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景区没有被纳入东营市精品旅游产品体系。面对强大的市场需求,东营市没有分板块开发景区优质产品,在潜力精品景区的发展方面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旅游景区的产业链条没有得到有效延伸,导致区域联动性较差,在没有做到自身特色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利用创新性手段实现跨越式转型。
3.精品旅游线路单一
东营市的新型旅游业态没有得到重视和培育,其旅游线路较为单一,精品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仍然缺乏。当前,东营市在旅游线路方面的设计较少,未考虑消费者的整体需求,且线路上的部分精品景区未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导致其知名度较低,达不到顾客的消费期望。东营市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民俗资源,在景区资源开发时,市内旅游路线结构没有得到优化,没有形成区县网络体系,存在开发重合现象,产品偏于同质化,产业集群的优势未能凸显。
四、“互联网+”助推东营市精品旅游景区构建策略建议
(一)打造东营市精品旅游“一网多地一平台”发展新格局
所谓“一网多地一平台”,是指利用互联网来增强东营市旅游业共同发展的潜力,通过创建具有创新功能的智能数字管理平台,将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互联网公司、旅游公司和具体的景区管理部门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创新规划东营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格局。
1.借助互联网数据和平台拉动精品旅游发展
在重视传统的“互联网+旅游”模式中关于网络营销、推广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互联网在旅游中的其他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互联网参与旅游要素的分配,提供线上旅游服务和塑造品牌旅游形象等,让互联网全面覆盖精品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和整个产业链。为此,东营市不能只简单地要求互联网企业支持旅游业发展,政府需要更加重视本地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加大力度为互联网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和政策支持,增加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提高互联网企业的服务水平;鼓励互联网公司与旅游公司之间的协作和相互参股,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平台在精品旅游产品销售中的重要性,借助互联网平台逐步缩小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形成现代精品旅游产品的全过程销售和监督管理网络;也要注意对新媒体的营销和广告投入。科学研究政府、互联网企业和旅游景区之间的协作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协同模式,并最大程度地建立精品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品牌价值。
2.努力推动“多地”联动式发展
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应该在高水平上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努力促进东营市各区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区县内产业或产品之间的激烈竞争,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此,政府必须建立一个协调各方利益的领导小组,以开发精品旅游景点为契机,系统协调各个精品景区的开发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优质旅游发展资金管理体系,加强对各区县优秀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通过制度化建设协调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要更加注重精品景区的均衡布局,以“权责分配清晰、利益实现共享、合作谋求发展”为原则,确保资源的统一、均衡分配,避免各景区旅游业出现单打独斗和恶性竞争的情况。同时,积极推出区域特色的“酒店+景区+交通”旅游服务套餐,将精品旅游景点、星级旅游酒店和热门旅游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借助互联网平台作为附加服务推送给潜在客户,为旅行者提供最大的便利。
3.创建精品旅游区“新智慧平台”
在精品旅游区创建智能旅游的新平台,共享旅游信息、分享旅游体验以及风景名胜、交流乘车路线、住宿和食物等旅游信息,平台则可以积累旅客资源信息,并逐步建立起旅客旅游线路、时间等数据库和旅客诚信数据库。本着为旅客服务的目的,明确各自在新搭建的智慧平台上的权利和责任,三方可以实现互联网与精品旅游景区之间的深度合作。
东营市精品旅游智慧平台的打造,主要是满足旅客需求的前端应用体系。旅游企业、精品旅游景点等所提供的景点服务、旅客服务和系统运转保障服务都可以集成到一个服务平台,并且通过PC 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的APP 直接与旅客连接。在中央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旅客信息搜索、产品购买等,旅游企业和精品景区可以根据平台信息分析客户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减少不必要的旅游资源成本。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做好这项工作。
一是打造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新运行策略。在精品旅游智慧平台的运行策略上,应充分考虑现阶段“点击率为王”的大背景,着重于增强旅游信息共享、服务便捷、规模化经营、在线和离线的联动方式的开发。同时,将“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作为旅游智慧平台建立的基础,平台应系统地向政府机构、旅游企业和精品旅游景区提供严格按照旅客需求进行的各项工作信息;最大限度地简化手续、强化责任,尽最大可能为游客提供增值产品,增加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度和老客户的粘附度。
二是建立智慧旅游平台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在智慧旅游平台的参与主体关系上,从应用程序的前端系统到中央管理系统和后端支持系统,包括了政府管理部门、平台开发商、景点、旅行社和酒店及其他服务机构。智慧旅游平台明确每个参与者的责任,并意识到每个参与者之间相互合作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政府部门通过制定适当的制度和政策促进平台各方的准备和建设,同时提供适当的服务,并监督平台未来正常运行的各方责任。平台开发人员主要负责设计开发和创新研究,智能旅行平台需要成为集用户体验、信息反馈和服务交付的综合平台,重点是满足旅客个性化需求和平台便捷高效运营的企业需求,扮演好平台建设、运行和营销的角色。精品风景旅游区、旅行社和酒店等服务机构主要提供旅行服务,同时向顾客推广移动客户端的APP,旅游平台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应尽可能清晰,以分配权利和责任,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促进智能旅游平台的健康高效运行和长远发展。
(二)推进旅游景区的升级,开发建设精品景区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与旅游业的跨行业合作得到了全面推进,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外部经济影响成为互联网最相关的主题之一。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实现黄河三角洲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未来发展的新动力。为了走精品旅游之路,东营市的旅游业必须在宏观层面上充当邻近城市的协同参与角色;在微观层面上,必须动员政府机构、旅游企业、风景名胜区和其他相关机构参加“互联网+旅游”智能平台的建设。同时,必须不断完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精品景区开发新方案,建立跨部门发展的新合作机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树立依靠互联网思维发展旅游业的意识,促进“互联网+旅游”的融合与发展,不断促进东营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1.深度开发高A 级景区
深层次研究景区划分标准,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景区的层次,创造新的文化旅游品质,积极挖掘、培育和打造5A 级旅游景点。以精品旅游景点为核心,专注于产品开发与改造,丰富全市4A 级旅游景点的内涵,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以“特色+主题”为手段,创新开发精品旅游产品,加强各个旅游区的中央精品旅游区与其他景区的联系,有效延伸旅游名胜产业链,通过突出特色来增加吸引力。
在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和孙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胜地的同时,大力加强刘集、天宁寺、揽翠湖等4A 级旅游景区的建设,促进其向5A 景区转变。此外,加大力度推动黄河三角洲动物园、利丰温泉旅游度假村等A 级景区的转型升级。
2.积极推进潜力景区的升级改造
运用互联网技术扩大和发展一批资源优质、吸引力强、容纳度高的潜力精品景区,丰富东营市精品旅游产品体系。围绕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人文风俗三大旅游板块,重点培育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代表的能够反映黄河三角洲特色的精品景区,同时促进红色刘集和吕剧的发展。另外,借助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契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运用大数据加强区域联动,加快在各区县形成一批精品旅游景区。
在自然景观板块,通过大数据将龙悦湖、揽翠湖、民丰湖、鸣翠湖、孤岛槐树林温泉、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和龙居黄河森林旅游区连接起来,形成自然观光旅游线,整合优质资源,做到精品不浪费。在历史遗迹板块,以孙子文化园和孙武祠为中心,打造独具东营历史背景的景区;以红色刘集为宣传点,形成能够体现东营人民强大爱国主义精神的精品景区。围绕市内特色文旅区域、乡村度假观光示范地,着重培育以大王镇、稻庄镇、凤凰城街道等本身条件足、发展前景好、代表地域文化特色的乡镇旅游点。每一种重点培育一至两个精品旅游景区,树立乡村旅游新形象与新品牌,带动乡村实现质的飞跃,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
3.积极培育新型旅游业态
依据区域温泉资源、工业资源优势,打造温泉休闲颐养主题、工业文化旅游主题。一是完善温泉旅游设施,形成温泉旅游精品产业链。以孤岛槐树林温泉旅游区为核心,培育一个新型的、具有东营特色的、高效益的温泉旅游精品景区。二是依托油田和轮胎产业优势,打造第二产业旅游集群,形成工业旅游精品产业链。积极推进油田科技和橡胶轮胎展览项目的建设,将其打造成新时代高科技动感旅游精品景区。
(三)创建跨越式的精品旅游线路组织
围绕东营市“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将旅游区县相串联,优化拓展东营市旅游线路,将东营区域旅游线路与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相连,形成覆盖全市、贯通全省的独具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第一条为天鹅湖方向线路:以观光旅游为核心,将天鹅湖与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打通,形成特色精品旅游线路。第二条为黄河口方向线路:做好“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重点发展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新世纪广场和清风湖等为代表的精品旅游景区,形成精品旅游线路。第三条为广饶方向线路:以孙子文化园为中心,连接孙武祠、东营历史博物馆和刘集,构建旅游区县网络体系,做精历史文化主题。同时,在园景方面,将东营园博园、植物园和动物园相互对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
(四)打造精品旅游产业聚集区
1.依托孙子文化和湿地城市的优势,打造山东省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本着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可以重点建设孙子文化旅游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胜利油田展览等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精品旅游产业聚集区,打造自然观光、历史遗迹感悟、休闲度假等独具特色的品牌旅游产品。旅游集聚区的形成将有助于东营从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将东营建设成一个彰显黄河文化和大美湿地文明的山东省一流的旅游胜地。
2.依托三大旅游主题板块,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
依托东营市三大旅游主题板块,借助互联网的数字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尽快整合黄河三角洲的旅游资源,使线上的数字整合与线下的实体改造同步进行。同时,加快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会展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新型的旅游模式;加快优质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完成推动精品旅游产业发展的集群体系;通过建立精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一批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旅游商品基地,进一步促进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拉长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丰富“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特色主题,最终实现“旅游富民”计划。
结语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品旅游景区,可以使旅游消费者借助移动多媒体与旅游电子平台进行实时交互,快速实时获取有关旅游线路和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根据需求计划自己的旅行。现在,“互联网+旅游”早已超越了概念阶段,已经将旅游大数据运用到了旅游管理和景区实际监控,真正解决了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并将精品旅游整合到整个旅游业,以获得更好的结果。对于东营市而言,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让互联网在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旅游路线规划和旅游形象提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延长景区品牌产业链,促进城市旅游业的转型和现代化,彰显“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整体品牌形象,实现东营市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