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镇石城景区休闲文化产业发展构想

2019-12-23和晓君

人文天下 2019年21期
关键词:石城文化产业景区

和晓君

中国人的休闲智慧古已有之,休闲文化也是由来已久。从陶渊明到李白,从梁启超到沈从文,历代文人雅士似乎都对休闲情有独钟。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民可自由支配财富的增多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文化产业的地位越来越得到突显,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被不断推向新高潮。当下,休闲文化产业正以其低消耗、高产出、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等优势不断引领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其发展不仅能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其他产业增加了大量附加值,为新的科技成果提供了载体,更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消费品。

石城景区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螳螂川畔的海口镇200号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国营西南仪器厂)家属区畔,是昆明滇池风景区的一处自然景观。1988年,石城景区被列为“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却一直未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导致各种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一度荒废,加之当地国营老牌兵工厂的经济发展多年来越发衰落,现亟待改革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人民可自由支配财富的增多,休闲文化产业被不断推向新高潮。加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起着促进和带动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发和推进休闲文化产业建设,发展体验经济显得尤为重要。石城景区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有着发展休闲文化产业的诸多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基于此,本文结合休闲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立足当地,运用SWOT 分析法,对石城景区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石城景区现状

石城景区陡壁环立,高十米有余,犹如城垣,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在1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山顶苍崖拔地而起,石峰突兀,参差错落,气势宏伟。环视岩壁青黑,间有道道裂痕,似虎皮斑纹;峰顶风雨侵蚀,棱角分明,状若蜂巢;四周有石洞、石缝,形似城门。其内有一块约二亩的空地,四周峰壁环抱,宛如坚固的城堡,顾名曰“石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徐霞客曾游历于此,称之“阖辟曲折,层沓玲珑,幻化莫测,钟秀独异”“令人一步一回首矣!”(《徐霞客游记》)。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云南提邢按察使许弘勋游石城时,题刻“湖天锁钥”并五律二首于“大石城”,题刻“云庄”于“小石城”,笔力潇洒雄健、雄厚有力,堪称书法一绝,极具历史文化价值。景区内,天公造化,横览城廊俨然,峭壁高耸,层崖叠翠,巨石嶙峋,花树簇拥,如幢幢城楼、排排城垛般整齐排列。城中陡凹,或如广场庭院,或似曲廊雅厅,或蔚为壮观,或玲珑瑰丽,充分展现了滇池之滨湖光山色的迷人魅力。

石城的主要景点有“三人头”“一线天”“通天洞”“别有洞天”等,造型各异,景色怡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原国营西南仪器厂出资,修通环石城道路桥,建“豁然亭”“品字牌坊”以及石凳、石桌等,种植花草树木、苍松翠柏,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将石城装扮得分外妖娆。1986年,西山区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1988年将其列为“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天对外开放。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原国营西南仪器厂体制改革,加之历任管理者经营不善,导致其发展愈发衰落,景区也逐渐沦为一个日渐破败的公园,管理人员匮乏,各类公共设施锈迹斑斑,荒草丛生,人迹罕至;果园、苗圃无人看管,常有小孩、老人结伴采摘,任意拿取,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虽然政府早年曾为景区“门面”做了部分修葺,给景区挂牌,并在景区附近增加指示牌以扩大宣传,但后期也逐渐遭人损毁。进入21世纪以来,景区先后几次由私人承包局部开发过,包括开发为茶庄、饭店、自然科普基地等,但都发展不力,昙花一现。

如今,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等一系列政策理论的导向,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高潮。云南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多机遇。近几年,环滇池周边诸多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休闲文化产业,石城景区的独特优势也日益得到发掘和重视。日前,景区门口从前被损坏的标识牌已得到重新修善,牌坊也加上了夜间装饰灯,从中可以看出当地政府正在对其实施新的规划,其未来的发展大有可为。

二、石城景区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

休闲文化产业是指满足人们各种休闲文化消费需求的多种业态的集合。如今,随着休闲文化产业发展黄金期的到来,昆明文化产业市场也百花齐放,加之党的十九大给城乡发展注入了新的规划理念,更为乡镇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美国学者哈丁于1968年提出的“公地悲剧理论”表明,公地作为一项财产或资源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枯竭。之所以称之为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走向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进而加剧了事态恶化。因此,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通常成为必然结果。石城景区从前的发展态势也印证了“公地悲剧理论”,公共资源被个人过度使用及消耗,一直未被合理利用开发,如今面临资源荒废的境地。而SWOT 分析有利于清楚地了解其发展的资源优势及缺陷,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有效降低经营和投资风险,对于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优势分析

1.市场需求优势

休闲文化产业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的休闲文化与休闲产业发展迅速,休闲经济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内驱力。闲暇时,人们越来越不能满足于待在家中看电视、打麻将,而是希望通过旅游、度假等带来的个性体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升精神文化境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因而人们对休闲的需求不断扩大。石城景区位于滇池出水口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居民区旁,周边缺乏专业化、规模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基地,仅有几个同质化公园、数家经营不善的农家乐,加之近年来附近不断有学校新建,学生众多,已不能满足当地群众对于休闲的需求。因此,在强烈的市场需求趋导下,石城景区发展休闲文化产业是有优势的。

2.资源优势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是一座有着3万余年人类生活史、2400多年滇中文化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发展资源,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万花筒。

第一,石城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其呈现出参差错落、怪石嶙峋、气势宏伟、婀娜多姿的自然风貌。在此地貌环境下发展休闲文化产业,既可以进行休闲旅游观光又可以进行科研考察及教育普及,兼具社会价值与科研价值。

第二,石城景区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明崇祯十一年(1638),徐霞客出龙王堂,爬耳山,过万株桃林,抵里仁村,经过一处断流的小溪,由池潭西面往上攀登半里,抵达石城。他对石城的描述用了300余字,字字精妙,并把所见所闻写进《徐霞客游记》,深感不虚此行。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云南提刑按察使许弘勋游览石城所题的多处遗篇铭壁,留存至今。这些文人墨客的笔迹留存为原本单调乏味的悬崖峭壁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将文化融入其中,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除此之外,景区内不乏果蔬野味的种植历史,继续发展绿色健康产业,符合生态旅游的概念;当地颇具名气的招牌“老奶米线”距离景区不远,平日里许多人慕名而去,很受欢迎;当地老人小孩聚集,民风淳朴,适宜发展以养老、托儿、体验等服务为核心的休闲产业,以此拉动人气,带动经济发展。另外,还可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国营老牌“兵工厂”的企业文化,着力打造“兵工厂”特色文化,发展相关休闲产业,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

3.区位优势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西部为高原地貌,大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因此也保留下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孟航在《中国文化产业的西部模式》中指出,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旅游者,造就了西部地区的文化消费市场。实际上,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基本就是从旅游业起步的,云南、昆明自然也不例外。石城景区坐落于滇池出水口的郊区,虽偏离市中心却不远离市中心,驾车到市区仅需约1.5小时,加之空气清新,风景怡人,可以说是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近年来,随着环滇池周边区域休闲文化产业的不断兴起和发展,加上当地人民对休闲体验的需求越发突显、越发强烈,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再加上石城景区位于环滇西线的最后一站,同时又是环滇东南线的最后一站。可见,石城景区地位的重要性和建设发展的必要性不可小觑。因此,开发好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文化,可以将滇池周边旅游景点串联成环,进而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二)劣势分析

我国的休闲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就目前来看,其发展仍缺乏整体布局和主攻方向,个体行为、散乱经营及行业雷同等现象普遍存在,产业集群规模不高,资源欠整合。

就石城景区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劣势。

第一,交通相对闭塞,通达度不高。海口镇镇府虽离城区不远,但景区所在的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镇内的山洼里,离镇政府约两公里,且周边的乡村道路较崎岖,路面狭窄。因此,要谋求发展,还得从改善交通环境开始。

第二,环境承载力有限。海口镇地方狭小,人口不多,景区占地面积也不算大,如果要打造面向大众的休闲文化产业基地,必定要考虑环境承载力,避免过度开发。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石城作为一个乡镇中欠开发的景区,现有设施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工厂自己出资,仅有少部分为政府投入。工人自发建设修葺的基础设施目前已损毁严重,虽有其小众特点,但不免欠标准化。

第四,经济欠发达,文化消费力不足。由于当地老人、小孩居多,工厂又经营不善,导致人们工资收入较低,消费水平差,经济欠发展。

第五,体制改革滞后。景区位于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辖区内,一直由公司一并经营管理。公司早期由中央直接管理,不纳入地方管辖,后才转为昆明市西山区接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和平时代的到来,兵器军火行业面临转型,但是由于其管理者没有及时进行体制机制改革,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导致工厂经营不善,发展日渐衰退。

(三)机会分析

1.休闲时代的到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周末休闲放松、回归自然的首选。西方学者早在1999年就提出,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也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休闲时代”也已悄然来临。生产力的发展,使国民生理时间、劳作时间和休闲时间的比例发生着巨大变化。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其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可谓是云南省的龙头,滇中核心区也是全省文化消费市场最具规模的地区。因此,抓住契机,着力发展休闲文化产业刻不容缓。

2.政府政策的支持

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云南成为受益者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全域旅游”“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政策理论的提出,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了极好的政策环境优势。一直以来,云南省着力打造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强省,提出“两强一堡”战略目标,为云南文化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云南正在抓紧贯彻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云南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利好政策”,充分“借力”和“发力”,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新时期,《云南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提出,更是为云南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加之近年来昆明市政府大力投资环滇池文化带优化工程建设,石城位于滇池出水口,1988年被列为“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政府支持及开发的基础。同时,石城作为环滇路线上的必经之地,由此出发,可将滇池周边景点串联成环,其地位的重要性和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可见一斑。

2018年7月20日发布的《西山区海口片区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16—2030)》,针对昆明海口片区在新时代发展中面临的新机遇、新问题、新需求对其总体规划作出了调整。后于2018年12月发布的《昆明市西山区海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了进一步指导海口片区的开发建设,统筹安排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在《西山区海口片区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16—2030)》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海口片区的定位和自身的发展优势,提出海口片区将由现代工业、生态居住、度假休闲、商业商务、旅游综合服务、养老养生等功能构成,致力于将螳螂川两侧塑造为集文化娱乐、商业、公共服务中心、产业研发中心和生态景观中心于一体的体现现代滨水城市特征的地区;着力塑造“近山小镇”景观风貌特色,打造延展式山地小城景观,营造富有特色、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城市空间。以上举措都给石城景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四)威胁分析

1.文化资源遭到破坏

一方面,就自然资源来说,由于岩溶地貌基岩裸露,较易受到外界影响和破坏,同时人造垃圾的随意丢弃也极容易导致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就文化资源来说,也存在着某些景点的文化内涵已弱化甚至于不复存在的现象,亟需采取保护措施,大力发掘传承。

2.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

由于目前缺乏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闭塞,环境承载力各方面都不足,建设周期不免漫长。因此,建设过程中资金链等各方面的运作衔接都将受到挑战。

3.整改规模大

目前,石城景区占地面积不算大,想要打造一个成功的、有吸引力的、多元化的休闲度假区,需要考虑包括用地问题在内的众多因素。而在整个整改过程中,将每一步做得细致到位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要有一个长足的规划方案。

4.竞争带来的挑战

随着滇中地区的繁荣发展及滇池治理工作的开展,围绕滇池周边,当地政府大力投资建设了几个湿地公园及养老度假区。因此,如何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探索出有其个性特色的路径。

5.当地消费水平不高

当地群众以老人和儿童居多,对康体娱乐消费的需求大与消费水平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如何做好对外推广也是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自身不断探索的。

6.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各方面专业化程度不高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石城景区虽然经历过工厂管理及私人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因资金不足、管理不当而衰败。要想发展良好,就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技术,同时注意引进专业人才,这也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三、海口镇石城景区休闲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黄永林在《从资源到产业的文化创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评述》一书中指出:“休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通过一定的消闲活动使人达到一种闲适的‘精神状态’或获得更好的自我发展。它的一般意义指两方面:一是消除体力的疲劳;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基于此,石城景区可以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山庄型观光旅游地,一方面满足现代人对回归田园及乡村旅游的憧憬,另一方面迎合当下“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体验消费服务,在保障当地日常生活有序进行的同时,依托其自然、人文特色,推进老牌国营“兵工厂”的改造,为当地失业工人带来再就业机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一)坚持生态化发展原则

石城景区坐落于乡镇,因此,开发与保护并重是其休闲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重要原则。只有使其最原始、最质朴的一面与现代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休闲需求和真实愿望相契合,才能显示出生态文化的基本特色和自然归宿。就当地来说,要打造生态化的景观,首先,应保护好现有生态植被及特有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保护好文化生态空间,避免任人破坏。其次,要充分利用石城景区“怪石嶙峋”的特点,在原有流传的关于石头的故事的基础上再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另外,还可结合当地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奇峰罗列的特点,通过建设生态迷宫、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场,以及大型树屋、空中花园、攀岩体验等项目,把生态造景与生态游乐结合起来,用绿色环境造景,打造游乐项目,塑造绿色生态的游憩模式,从而打造美妙的沉浸式自然体验感。

(二)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

1.打造品牌休闲观光平台

第一,基础设施城市化。要按照城市标准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城市化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休闲娱乐活动顺利进行,保障观光平台的合理构建。

第二,景点建设特色化。鉴于在距省会城市昆明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已建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其与石城景区同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因此,石城的发展就不能再主打地貌特征和民族特色,融入创新思维,应突出其他特色。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保护好文人墨客们所题并留存至今的遗篇铭壁。文人墨客的遗篇铭壁是景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可设置阅览区,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及拓本供游客学习借鉴,还可举办书法大赛,在保存文人遗篇的同时也传承发扬了书法文化,以此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增加景区文化内涵。二是将昆明徐霞客纪念馆迁至景区。杨升庵纪念馆和徐霞客纪念馆坐落于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脚下,目前两个纪念馆共用一地,据大部分游客反映,将两个不相关的人的纪念馆建在一起,实在令人疑惑;加之未得到合理开发、路标指示不明等原因,导致人气不旺,至今鲜为人知。因此,可以将徐霞客纪念馆迁至石城景区,把徐霞客与景区的渊源作为石城景区的重点特色品牌加以打造。三是建设“兵工厂”主题馆。结合当地老牌“兵工厂”的历史情况,因地制宜,开放部分厂区发展参观体验及教学活动,可与当地中小学合作教学,向学生普及兵工知识、企业文化,发展学生业余爱好;亦可引进现代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手段,发展射击类相关体验活动,分模块打造不同馆区,打造景区文化品牌,重现昔日大型国企风采。

第三,社区改造景观化。石城景区隶属于当地山冲社区,景区要发展,社区就要改造。社区改造景观化就是要优化社区建设,要把社区和景区打造成系列化、系统化的模式,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另外,石城个别餐饮店独具特色、物美价廉,一度颇具人气,但最近出现衰落的现状,建议大力发展石城当地特色餐饮服务,传承有口碑的特色老店,为休闲体验锦上添花。

2.打造品牌休闲体验平台

要着力打造休闲农业养殖体验平台。崔莉在《休闲规划开发案例》一文中提出:“近年来,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休闲娱乐业已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的重要产业形式。”目前,云南省各地也已自发形成了一大批以农家乐为代表,包括乡村水疗、乡村棋牌麻将、滑草、农副产品采摘等多种形态在内的乡村休闲娱乐产品。但随着短期内农家乐爆增,商户大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创新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形式单一。

生态农业养殖体验平台致力于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体验形式,着重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委托养殖、个人认养等服务,出资体验经济果蔬、小动物等的养殖过程并定期收取回报。例如,委托养殖一只母鸡,不仅能从中习得生物学知识,还能享用到美味健康的土鸡蛋;体验草莓种植,待草莓成熟后可亲自采摘品尝;体验有机蔬菜的栽培,可让全家人定期吃到绿色健康食品。这不仅是一次性的观光游览和消费,而是长期的、绿色的、能给人带来积极意义的休闲服务活动。

(三)坚持创新性发展策略

1.提供康体疗养服务

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节假日,推出相应的体验服务,既能够满足年轻人的短时聚餐休闲需求,也能满足上班族的企业团建、个人减压以及老年人的长期度假需求。再加上景区专业团队的各类适时活动策划,定能为休闲体验增加乐趣。

2.提供探险体验服务

结合景区内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征,既可开发攀岩活动,也可组织少年儿童进行探险体验活动。例如,通过山洞探险、丛林生存、野营野炊等活动,可以增强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不畏困难的担当精神。当然,这就要求主办方必须构建完善的服务监管系统,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3.提供宠物寄养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不断增多,宠物逐渐被认为是家庭的一份子,宠物寄养服务也应运而生。目前虽有一些个体商户在发展此业务,但整体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石城景区的地理位置、生态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都适宜发展此项服务,若能因地制宜发展此项业务,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减少流浪动物的出现,也必将为乡村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打开新思路。

4.提供养老托老服务

建议依托当地老人聚集的现状,重新投资建设现代化新型养老院。养老院的位置可选择石城景区附近地势平坦开阔之地,同时结合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国情,从当地做起,积极发展养老服务,拉动经济发展。

(四)坚持市场化发展道路

就政府层面来说,要积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以实现城乡休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邓江晟在《四川休闲文化旅游产业SWOT 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中表示,在大力发展城市休闲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农村、乡镇开发休闲市场,注重城乡居民的休闲需求,大力发展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的各种休闲产品,提供便捷的居民文化休闲服务,以带动休闲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就石城景区来说,要树立竞争、效益、风险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以市场为主体,把握互联网时代特征,走现代化营销道路。如开发景区线上网页及APP 客户端,让游客能够实时掌握景区动态。同时,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可信度高、成本低和推送及时等优点,其持续效用强,宣传效果更佳,因此也应做好微信公众平台运营。

结语

总之,本文结合我国休闲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立足于海口镇石城景区现状,因地制宜,阐释了当地发展休闲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剖析了其发展前景,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希望能为云南省乃至我国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石城文化产业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吴堡石城札记
石城旧事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堵城”影响石城风貌 代表献策缓解难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