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现状的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2019-12-23王顺兴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雅安62501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体育锻炼互联网+

□ 王顺兴(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雅安 625014)

前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手机类健身类APP的兴起,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也趋于多元化。健身类APP也逐渐走进高校,逐渐走进大学生,对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健身类APP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在大学生身边的受欢迎程度,普及推广程度如何,都不得而知。因此,对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四川农业大学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种类、使用动机、使用频率、主要用途及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并针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为健身类APP在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依据。

1、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现状

1.1、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人群特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使用过健身类APP。使用过健身类APP的大学生中,其中大一年级占36.25%,大二年级占42.5%,大三年级占13.12%,大四年级占8.12%;男生占48.75%,女生占 51.25%,男女使用过健身类APP的比例基本持平;人文社科类专业占40%,理工科类7占48.75%,其它专占11.25%。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紧跟时代,在高校使用健身类APP较普及。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占比高达78.75%。理工科类学生使用健身类APP较多,笔者分析原因为学校理工科类学生数量稍多,且理工科学生紧随网络发展趋势,运用现代科技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

1.2、大学生对健身类APP的种类选择

本次调研中,目前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前三款健身类APP分别是keep(81.875%),悦动圈(26.25%)和可穿戴类(11.25%),另外咕咚、每日瑜伽也是比较受大学生群体欢迎的。通过调查,Keep的使用者占比高达81.87%,几乎霸占健身类APP的整个市场。

1.3、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动机

通过调查统计得知,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主要动机有:指导或督促锻炼(71.25%),检测运动数据(31.25%),提高体育技能(23.75%),学习体育知识(17.5%),结交好友、获取体育赛事信息和其他(15.6%)。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学生也越来越关注健身信息,爱美爱身材也逐渐在大学生中体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尝试使用健身类APP来指导督促锻炼、检测运动数据等。同时利用朋友圈晒图既帮助自己养成好习惯,又对他人起到激励作用。

1.4、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获取途径

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获取途径主要是软件、广告推广(50.62%),朋友推荐(31.87%),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21.87%),还有部分大学生通过手机自带、体育论坛及其他途径获取。在互联网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网络宣传已经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同时口碑宣传也占据重要地位,加上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这是健身类APP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1.5、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

在使用时间上,已经持续使用健身类APP半年以下、半年到1年、1-2年和 2年以上的大学生分别占 47.5%、35%、11.25%和6.25%。结果表明,大学生已经持续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主要在1年以下(82.5%),作为健身类APP的普及者,很多大学生刚开始接触,还有一定阶段的适应性和选择性,所以使用时间并不长。

1.6、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段及频率

在选择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段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时间段是18:00-21:00(50%)、15∶00-18∶00(21.25%)、21∶00 以后(20.62%)。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8∶00-21∶00,此时间段大学生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有充足的时间借助健身类APP进行锻炼。在使用频率方面,每周使用健身类APP1-2次的大学生占39.37%;每周使用3-4次的占30%;每周使用5次以上的占21.25%;每周基本不使用的占9.37%。根据调查结果,90.62%的大学生每周都要使用健身类APP。由此表明,使用健身类APP参加体育锻炼日益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1.7、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及对健身类APP的兴趣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200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33.5%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非常感兴趣,57.5%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基本感兴趣,9%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不太感兴趣。

对使用健身类APP非常感兴趣的大学生占16%,基本感兴趣的占64%,不太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分别占17.5%和2.5%。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浓厚,锻炼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的业余兴趣。同时,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纳程度较高,对健身类APP持以欢迎的态度,健身类APP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传播较好。

1.8、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主要功能及满意程度

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主要功能有数据记录(60%)、健身指导(58.75)、健康监测(45.62%)、运动激励(35.62)、社交功能(31.25%),运动商城、获取体育赛事信息及其他功能占15%。在160位使用过健身类APP的大学生中,20.62%的大学生对健身类APP非常满意,74.37%的大学生对健身类APP基本满意,5%的大学生对健身类APP不太满意。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总体上对健身类APP持满意态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新时代的发展进步,健身类APP越来越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健身类知识、锻炼视频,服务质量等级越来越优质,整体上能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

2、影响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因素

2.1、健身类APP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健身类APP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垃圾广告多(48%),功能不全、雷同较多(33%),中文的专业健身、医疗APP种类较少(26.5%),运行速度缓慢和稳定性不高(26%),页面设计不美观(10.5%)。从调查结果来看,健身类APP内部垃圾广告多和功能不全、雷同较多是最大因素,占比高达81%。笔者分析,广告是健身类APP的收入来源之一,但广告过多将影响用户体验。此外,健身类APP在使用上存在功能不全,信息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必要的医疗、饮食板块。

2.2、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自身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21.5%的大学生将影响使用健身类APP的因素归为自身,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催生了部分大学生的懒惰心理。加之对健身类APP的了解程度不深,很少使用。还有24.5%的大学生认为使用健身类APP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影响,锻炼主要靠自己毅力,和APP没有关系。

2.3、高校普及和重视健身类APP程度因素

健身类APP尽管目前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毕竟属于新兴事物。根据调查,51.5%的大学生认为健身类APP在高校并不普及,21%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在高校推广使用健身类APP,57.5%的大学生认为基本有必要在高校推广健身类APP。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高校对健身类APP的普及和重视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使用的因素之一。

3、结论

(1)健身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率较高,使用率高达81.75%。在使用群体中,大一和大二学生占78.75%,男生和女生使用比例相差甚微;

(2)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获取途径主要是软件、广告推广和朋友推荐,最常用的健身类APP是Keep和悦动圈;

(3)在使用时间和频率上,82.5%的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时间在一年以下,70.62%的大学生选择下午18点以后使用,90.62%的大学生每周都要使用健身类APP,每周使用健身类APP三次以上的大学生占51.25%;

(4)在健身类APP众多功能中,数据记录、健身指导、健康监测和运动激励是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

(5)95%的大学生对健身类APP持肯定态度。对于热爱锻炼的大学生,健身类APP整体上能满足其不同需求;

(6)健身类APP在大学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垃圾广告多、功能不全和雷同较多。

4、建议

(1)健身类APP开发商和运营商应不断提高服务和扩展功能,及时更新盈利模式,减少广告投放。充分利用 “互联网+”的优势,紧跟时代发展,依托大数据平台和云服务技术,探索和加强与智能可穿戴设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创新合作模式,减少健身类APP同质化现象。同时,应注意保证用户信息安全,增加必要的医疗、饮食板块,不断优化页面设计,给用户以更好体验;

(2)高校部门应加大对健身类APP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大学生对健身类APP的认知程度,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的意识。充分利用健身类APP开展体育教学、体质测试、体育竞赛等互动活动,提高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频率和效率。高校应积极营造“互联网+”时代的校园体育健身文化氛围,为推动健身类APP在高校的良性发展以及全民健身做出贡献;

(3)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网络和科技优势,积极宣传和使用健身类APP,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健身活动,为健身类APP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献力。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体育锻炼互联网+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张振、李杰作品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