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小品画人文精神的特征表现

2019-12-23

人文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题款意趣小品

刘 冰

在美术界,方寸之间的绘画即为小品,即指一幅幅单纯简练的小作品。它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只是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或现象,本身没有复杂的内涵。它的种类可以分为油画小品、国画小品、版画小品等。小品画大多是抒发画家的闲情逸致,或进行多种技法的有益探索。在中国画中主要是指册页、扇面、小立轴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幅画都能称为小品画。小品画与小幅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品”字上,典雅、大气是小品画所要表达的。小品画虽然画幅小,却与大画一样能表现出中国画所追求的情趣、品位与意境。小品不小,在画面上它能透射出一个画家的笔墨功力与思想的灵气,而这灵气又能反应出画家于大幅作品更难把握的综合能力和艺术文化素养。

一、意趣美

与多重塑造的宏幅巨作相比,小品画轻松愉快的意趣成为其表现特点。“意”在中国绘画中的涵义广泛,不仅指画家的主观情感、情思,还指画中的意蕴、意旨和神韵等,并且还包括艺术表现形式的简练概括,更指作品所表达出的意境。唐·张彦远言:“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即画有尽而意无穷,所以画家在创作时不应被具体物象所拘谨,应通过情感和审美来对具体物象进行过滤改造,使作品不仅具有“画内意”还具有“画外意”。“趣”并不等同于“意”,但是趣与意是紧密相连的。“意”中大多是包含“趣”的,如果一幅画中形象的描绘,缺少了“趣”,就会影响到“意”的表现和创造。明代文学家屠隆在《画笺》中曾说:“意趣具于笔前,故画成神足。”所以“意”是构成神韵、神似的重要条件,而“趣”又是表“意”所不能缺少的。

趣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有学问而养成的文化境界。与“趣”相连还有“情”,由情方能生趣,有趣方动情。绘画要有情趣韵味,这表明,画家已经脱离以形似为美的重在客观描写的阶段,也不局限于以形传客体的神,而逐渐转向借物抒情。欣赏者的兴趣也开始发生变化,不满足作品中只有受教育的“鉴戒”,而要求从审美心里上得到更深一层的享受。道家提倡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从审美观来说,就是尚天趣。

因此,在小品画中,意趣应该是不加修饰的、自然纯朴的自然美。小品画的审美意趣,以及所流露出的真性情,尤似一首首引人入胜的小诗。一根线条、一团墨块、一抹颜色都是画家情感的真实写照,所以画家寄情的最好表现形式,莫过于小品画的小格局小笔墨。

二、技艺美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中国小品画将所有绘画语言凝聚在方寸之中,这其中包括两大重要因素:一是造型,二是笔墨。中国小品画中的人文精神的体现离不开这两大重要因素。

(一)造型生动

所有的绘画都不能离开“造型”,只有通过造型才能使观者了解绘画作品所有表达的内容。中国画的造型主要是“写”,因此小品画以笔书写为宗,毛笔的功能首先是写字,随之在绘画中把毛笔移植于“写”画。小品画中的“写”就要求造型概括生动,讲究意趣,而且这个“意”的表现必须通过“写”才能实现,单纯的描画是达不到写画的效果的,小品画用笔简练,所以必须笔笔见精神。画家通过熟练的使用毛笔,使其表现出造型的概括性和丰富性。写意画中,宣纸的水墨效果具有偶然性,这就造成了画家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表现物象,要有所取舍,有所强调,因此中国小品画的造型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画家对于小品画的创作不一定以写生稿为参照,而是在观察、认识和表现山水、花鸟等物象时,自觉的与画家的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即兴抒怀,以意趋笔,借景抒情,运用概括的笔墨并生动的表现出来,不拘泥于表面的形似,而讲究“不求形似”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笔精墨妙

清代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指用笔用墨的技法。自古以来,作为中国画家都必须要掌握笔墨技法这一基本功,并且二者不能有所偏颇,否则在画面的表现上就会出现“骨胜肉”或者“肉胜骨”的毛病,所以历来中国画家都非常注重笔墨修养。笔墨的特殊之点在于,它作为中国画的基本造型元素,不仅是精神内涵的媒介与手段,本身也成了精神的一部分和欣赏对象。换言之,它是中国画的特殊的语言方式和接受方式,因而也是中国小品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特质。

中国小品画笔墨有两大特点:其一,概括简练。小品画因其篇幅小,表现形象较单一,所以笔墨表现比较简练概括,自由随意。比如无意间泼下一片浓墨,层次丰富,具有浓厚的墨韵情趣,如果这团墨韵看似像人体的某个动态,只要略加头手,就可能成为一幅写意人物小品;如果这团墨韵看似像卵形,只有稍加头、脚、爪,就可能成为一幅很好的写意花鸟小品,所以在创作中,笔墨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特殊艺术效果。其二,单纯活泼。中国小品画因其尺寸小、造型简练等原因决定了它的笔墨关系比较单纯,但并不等同于没有变化,而是要在单纯中求变化,不能像创作大作品一样,在变化丰富的笔墨关系中追求统一。笔墨单纯是为了使笔、墨、色、水的运用更加巧妙,更加具有探索性。例如,运用泼墨法就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不要再在有限的空间里运用泼墨法或者积墨法,所以这就需要发挥水的表现功能了,在墨与色上下功夫。

中国小品画的探索性可以单纯追求水与笔墨关系的某一艺术效果,不必面面俱到,这就能充分展示这一技巧,给观者以深刻印象。小品画不同于严谨的、大型的主题性创作,它的笔墨不强调画面中的层次丰富和厚重感,而是追求笔墨的轻松活泼、自然的艺术效果,这里的轻松活泼不仅是指物象的形象,还指所营造的笔墨效果带给人的轻松活泼的审美感受。因此,在小品画的创作中,画家很少用复杂的积墨法或者笔法,而是运用单纯灵活的笔墨技巧,自由自在地抒发感情。

三、诗书画印相得益彰

了解中国画的人都知道,画家在画完一幅画后,还要根据画面的结构在空白处题款、盖章,这才算一件完整的作品。诗、书、画、印,它们发挥着各自的艺术功能,它们之间相互配合,既能充实画面内容,又能丰富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这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中国小品画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发展,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一般说来,单凭欣赏者观画很难猜透画者的心思和思想,但是通过画面上所题写的诗文书法,我们就能比较容易的把握画家的意图,领悟到画家的思想。这就成为了中国小品画家抒写性灵的主要手段,形成了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样式。

诗与画以书法为载体结合起来的,书法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含有书法家的思想和意识,具有思想性,渗透着理性,能给画面带来理性的思维。中国小品画的题款艺术是其典型的表现形式,善于诗文书法的画家,常将长篇诗文题跋于画中,这就形成了画面布置与题款的关系,形成了一种题款美。在画面上题诗题款,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画家的文化素养,又能反映出作品的创作缘由、思想感情,而且有时诗中表达的绘画理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但是,画面中题款的位置不是随意的,它要与画面的整体布局相一致,题款题的好,既能深化画面主题,扩展意境,为画面增加无穷的意趣,又能成为构成画面形式美的特殊部分,使作品更加完善。在中国小品画的创作中,题款的形式依据具体的绘画内容和空间布局而有不同的方式,有时题款的书法风格和墨色变化要与画面中描绘的物象风格和墨色相呼应,有时一种题款风格适用于不同的画面等等,但所要题写的书法风格一定要与画面相协调,这样才能达到整体统一。

我们在小品画的创作中,也不能忽视印章的作用。印章不只是作为一种信物,它还是画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充实画面,活跃气氛的作用。在小品画中的印章的使用来看,品种繁多,但概括起来有两种,其一是姓名章,这是画家最常用的,它随着题款而盖押,题款的布局决定了款印的位置;其二是闲章,大都是刻一个格言、一个成语或画家的主张等,多有寓意,富有情趣,能深化主题意境。例如“孺子牛”、“天道酬勤”等表达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坚韧毅力,“惜寸阴”、“师造化”等表达的是为追求艺术而奋斗的精神。但是,这类印章,要与画的主题内容有关联,并且要与绘画形式相结合,印钤在画上,就成为整体画面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越来越受到大众观者的喜爱,画家在小品画的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巧妙的进行构思,精炼的运用笔墨技巧,酣畅淋漓的描绘出自己的感悟和情趣,重视对人的精神关怀,反映出时代的气氛和情韵。人们在忙碌的空暇,驻足细细品味一幅幅清雅的小品画,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在不知不觉中一扫疲劳和紧张的情绪,使身心得到精神的慰藉和净化。

总之,小品不小,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这给当代的艺术家以启示:用心经营画面固然重要,用心去经营作品中人文精神更重要。

猜你喜欢

题款意趣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临宋人小品》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随意赋彩,对印成像——儿童水墨表现的形式意境与内涵意趣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图说书法
陈建明“意趣”名师工作室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