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创新路径微探
2019-12-23杨春耀
杨春耀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99)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数据革命浪潮。相对于高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来说,大数据海量的数据来源和快速、及时的信息反馈,为高校心理危机预警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监测、分析、预测和预警,这对有效防止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1 高校心理危机预警路径的困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心理危机预警调查数据呈多样化、多元化趋势发展,而大学生心理危机日益普遍化、成因复杂化和问题深层次化,高校心理危机预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1.1 被动急躁的求助方式
心理危机者往往最不愿意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一般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即使来求助也并非自愿。大多数学生是被同学和辅导员教师劝说,被动地带着急躁的心理来求助,这种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很难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1.2 陷入越俎代庖的误区
在对心理危机者帮助的过程中,在急功近利思想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心理交替作用下,容易对求助者进行越俎代庖的灌输式心理教育,而不是帮助来访者发挥其最大的心理潜能,促进其健康成长,这不但不能起到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有效作用,反而更容易引起心理危机者的反感,会错过最佳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时机。
1.3 错综复杂的假性痊愈
心理危机者对长时间咨询无效果的情况,会出现貌似症状消失和好转的假象,原来痛苦的症状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与正常人并无两样,而咨询师很难判断是否正常痊愈,这样会错失对心理危机者有效的监控,更容易发生极端事件。
1.4 大数据滞后亟待解决
信息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使我们在使用数据处理信息时需要处理更多的大数据资源,而与大数据相关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正发挥着强大的功能和作用。数据挖掘是从大量、不完整的、纷杂的、模糊的和随机数据中提取潜在有用的信息知识的过程[1]。如何把这些有价值的大数据合理地运用到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中,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大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处理技术滞后,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反倒会被海量的大数据淹没。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创新路径的探析
所谓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就是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时,各级相关人员要预先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及时保护,防止过激行为严重侵害事件的发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的目的[2]。面对大数据以及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充分利用急剧增长的大数据为高校心理危机预警提供更为准确的监测、分析、预测和预警,对有效防止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创新的路径。
2.1 方法创新
如果个体不配合,采用诊断量表的方式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和筛查,很难筛选和排查出心理危机者。如果这些冲突行为只在学校管理、社会安全和法律层面加以限制,而未能在心理层面上得以疏导和帮助,就会转化成潜在的压力和焦虑,进而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和发展[3]。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课出勤率、校园卡消费记录、QQ、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信息进行价值数据挖掘,详细收集资料,初步分析数据化的信息,能够为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2.2 内容创新
对心理危机者进行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建立心理档案等常规预警与干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危机者的心理问题。大数据能够挖掘出心理危机者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等更加有价值的信息,给超前的危机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大数据。
2.3 过程创新
比起常规的心理危机预警模式,大数据背景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更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并向有关人员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有关部门接收到信息后立即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心理危机者进行及时预警与干预,能有效地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2.4 技术创新
完全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对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实现对心理危机潜在因素的准确预测,以便有针对性地对需要帮助的对象实施预警与干预措施。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警当中,可以实现心理预警数据的动态管理,从而对高危个体进行实时心理监控,提高学生的心理危机识别和预警的有效性、准确性[4]。
2.5 管理创新
通过校、院、班的三级管理机制,整个过程完全依赖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这种完全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式来分析、处理数据和信息,能够有效地防止数据遗漏或材料丢失,规范的管理加上大数据的支持,能够为心理危机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咨询服务。
3 高校心理危机预警路径的反思
面对众多诱惑与选择,大学生将承载更多压力,心理危机发生概率也将更大。探索高校心理危机预警路径走向,给予心理危机者更多、更有效的心理援助,并能对心理危机及时做出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过激行为和侵害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损失的出现,需要高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能够真正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3.1 真病与假病的甄别筛选
常规筛选和评估手段对于真病与假病的甄别筛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心理问题主观感受性较强,加上来访者未必能提供给临床诊断有效的信息。如何使用大数据获得心理问题甄别筛选有效的数据分析、处理信息,为心理危机预警占得先机,需要对大数据背景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路径深入探讨研究。
3.2 主动与被动的求助反差
心理咨询的前提是自愿求助,而真正能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危机而前来求助的人并不多。面对被动求助者,咨询师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如何通过大数据让心理危机者从被动变成主动求助,能够真正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3.3 数据与预警的有效整合
大数据能够为心理危机筛选和评估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支持,但同时缺乏心理危机预警的政策、机制、评价体系等相关资源支持。如何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并实现数据与心理危机预警路径的有效整合,让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具有预测性,实现超前防范的心理危机管理的问题,值得更加深入研究。
3.4 精神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如果心理危机者没有主动成长并积极求改变,单纯的干预性心理危机预警很难取得实质性的干预效果。要想办法通过大数据完全激发来访者的心理能量,全面提升其文化自信。
总之,心理危机预警要进课堂,在校、院、班的三级管理机制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给予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路径的有效数据支持,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筛选和评估,及时发现心理危机者,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促进心理危机者的心理健康,并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发展。这种高校合理运用大数据来提升心理危机预警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的创新路径,对有效防止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可以推进学校安定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