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平台在实用创新型预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意义
2019-12-23张嘉芮宋维军徐苑苑皮静波
张嘉芮,邓 宇,宋维军,于 文,徐苑苑,皮静波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22)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以人民健康为核心”“健康优先,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原则和“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在中国全球卫生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提升我国健康领域国际影响力意义重大[1]。
人才培养是建设预防控制体系的核心基础。因此,如何培养适应当今公共卫生发展新形势,能力全面、应用性强的高层次预防人才,就成为预防医学领域的新问题。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方法单一,以课堂授课为主,授课形式多为灌输式;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学生不能真正了解一线工作的实质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研究生培养更多倾向于基础研究,忽视专业领域的培养等[2]。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活动场所,合理规划建设综合性实验平台,在教学方法及科研工作模式中寻求改变,可以助力培养实用型预防人才。本文从建设思路及目标、建设实施方案、后期维护保障三个方面探讨综合性实验平台在实用创新型预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意义。
1 综合性实验平台建设思路及目标
依据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应该以“医学生+公共卫生学”为人才培养新目标,既要懂得医治,还要懂得预防[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更多融入当前公共卫生问题热点,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脚步,让学生了解预防一线领域工作内容,可以对感兴趣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这样就避免了走出校门还需要二次培养的问题。综合性实验平台应该集实验教学中心与科研中心于一体,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作为发展理念,以教学普及科研知识,科研支撑教学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平台。
2 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2.1 打破学科界限,打造融合性平台
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基础功能应该是实验教学中心,将预防医学专业所有实验教学课整合融通,突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平台建设的认识,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在预防医学的主要课程中融入热门公共卫生问题或者应用性强的实验技术,可以为学生今后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如环境卫生学将重复、枯燥的传统验证实验按照大气、水体、公共场所等几大模块进行整合,并且根据现有仪器设备综合多学科进行实验设计[4];少年儿童卫生学依据我国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较差,眼睛近视率逐年上升等现实问题,引入运动负荷评价及健康筛查实验课,不仅增加了课堂趣味性,还切实贴近学生生活;营养卫生学实验课也可以顺应当今食品卫生的热点问题,开展如实验添加剂的检测,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等实验,加强学生实践性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整体素质。
2.2 体现学生为主,建立自主平台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多为教师灌输式授课,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有些实验课程甚至因为硬件设施不完善,只能进行示教,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有限,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预防医学人才的新要求。所以综合性实验平台要整合资源,教学仪器设备统一管理,让实验教学课不再受限于硬件设备的缺失;创建“大学生创新基地”让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参加各类型技能大赛,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综合素质。
2.3 完善实习基地,构建仿真平台
实习是学生把已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一线工作中,对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5]。模拟突发卫生事件,构建仿真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由于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带来的限制,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丰富课堂内容,深刻理解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提高实习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4 提高科研服务,促进应用创新
预防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离不开科学研究的帮助。预防医学的研究过程主要由提出科研问题、形成假说、验证、推理等几部分组成[6],而科学研究工作就是验证假设的有力证据。慢性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益增多已经给预防医学领域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将严谨的科研结果全面应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去,完成科研成果转化,才会给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当前的科研环境大多是“闭门造车”,学科间缺乏沟通,研究经费各自为政,不仅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使得实验室和科研仪器大量闲置,无法合理使用。所以在综合性实验平台中应合理规划建设科研中心,让科学仪器更加高效地发挥作用,助力于科研工作和应用型预防人才的培养。
2.5 培养实验技能,提高竞争能力
科研中心的发展前提是拥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良好的实验技术基本功是科研工作的灵魂,也是延长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的保障。在扎实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上才有机会寻求创新,所以,应定期组织学生针对科研仪器统一开展使用培训,使学生了解仪器规范化操作流程。将日常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汇总,邀请专业工程师结合实验本身进行技术讲解或者经验交流,并且针对特殊仪器采用理论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
3 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建设保障措施
为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应用型预防人才的培养要求,实验教学的改革及科研中心的创建已刻不容缓。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助力,也需要专业的管理机制等作为建设保障。
3.1 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
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建设基石应当是实验室,而科学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则是实验室顺利运行的前提。通过建立《教学实验室管理办法》《科研平台实验室使用制度》等明确规定实验室的使用范围和仪器设备使用要求,安排专人负责仪器使用的管理和维护,大型科研仪器做到专人专用,降低维护成本;通过手机App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远程管理;以学生为出发点,实现网络预约,精简工作流程;结合学生时间安排,做到假期实验室“不停摆”。在实践中完善管理制度,使其符合预防医学领域专业要求,保证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综合性实验平台中,需将实验室管理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在科研仪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各类型的培训学习,做到仪器操作精细专业。另一方面,在形成管理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认识到综合性实验平台工作对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做好实验室的后勤安全保障工作,为平台的创建和顺利运行保驾护航。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为平台注入新鲜血液,同时注重现有技术人员的再培养,以增加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调整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能力。
3.3 通过开放共享,加强合作交流
平台应每年定期邀请预防医学领域国内外专家教授举办系列讲座,让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前沿知识,寻求科研创新机会;并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专业实习,让学生了解一线实际工作,知晓当前就业形势,有计划地进行学习,为培养应用型的预防专业人才打下扎实基础。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 [2014]70号)、《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教技厅[2015]4号)等重要文件,要求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平台在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之上,可以发展社会服务,扶持中小企业,服务地区经济。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符合“经济型社会”的发展定位;另一方面,也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实践交流的机会,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参考,促进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由“理论型”到“应用型”的转换。
4 结语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群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7]。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艰辛过程,从实验教学和科研领域均证实了创建综合性实验平台的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