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中的作文素材的梳理与使用的研究

2019-12-23刘素贞

人文天下 2019年24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文言文教材

刘素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作文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长期以来,中学的作文教学老师付出很多,但学生收获的却甚少,学生可以说是“谈作色变”。如何积累一定数量的写作材料来支撑一篇800 字的作文,成了不少高中学生必须直面的一道坎。文言文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选入教材的又是精华中之精华,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巧妙的结构,独特的写作方法,让人玩味不已。优美的语言让人赞叹,潜藏的素材更是无穷无尽。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文言文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运用素材,有效提高写作的兴趣,同时推动文言文的学习。因此,我们尝试主张中学的学生平时更得多挖掘课内文言文教材中蕴含的写作素材,并在作文时优先使用材料。这样读写结合,既加深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又缓解了写作素材贫乏之苦。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作文素材积累写作材料作一些探讨。

一、指导学生从课内文言文中积累名篇名句,以增加作文的文采。

积累名篇名句,可以增加作文的文采。我在教学《兰亭集序》时,就指导学生积累素材: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哲人的眼光,提出一个最朴素、最深刻的命题——人总是要死的。于是,我教学生运用到相关话题: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短暂与永恒。学生在写一篇谈用人道理的杂文就运用上了,借王羲之的故事来谈用人的道理。文章极尽杂文之能事,从兰亭谈起,谈羲之的书法,说羲之的为官,引经据典,旁采博稽。直到行文即将完尽,作者才道出自己的观点:“把认真当作书生气而排斥于官场之外,其吏治是不会清明的。”这样的文章虽然简短,但运用名篇名句,增加作文的文采,给人的启示深刻,结尾句如黄钟大吕,警人心智。

二、指导学生从课内文言文中发掘典型人物,以丰富作文的素材。

典型人物可以丰富作文的素材。我在教学《赤壁赋》时,就指导学生积累有关苏轼的人物素材,且教学生运用到相关话题。如:坦然面对挫折、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豁达乐观是一种人生境界、笑对人生等。学生在写一篇《将本色张扬》的文章就运用上了,文章第一段用排比句总领全文,然后从“最细腻的情感”“最伤感的孤独”“最无羁的豪放”等几个方面写苏轼的“永远”,丰富作文的素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苏轼的崇敬与赞美,读之让人颇受感染。

三、指导学生从课内文言文中借用典故,以积攒事实论据。

借用典故,可以积攒事实论据。我在教学《阿房宫赋》时,就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翻看历史,几乎所有覆灭的王朝、政权的警示牌上都写着“骄奢淫逸”“荒淫误国”等诸如此类的字眼。历史是面镜子,前人的教训警醒着后人。《阿房宫赋》,历史的回声从阿房宫的熊熊大火中传来,告诉今人,也告诉后人:戒之慎勿忘。学生在写《当今中国,党和政府懂得以史为鉴》就运用素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可以维护封建政权,也可以推翻封建政权,关键在统治者是否顺民意、得民心。学生借用典故积攒了事实论据。

四、指导学生学习借鉴课内文言文中的写作方法以此来提高写作的表达技巧。

借鉴文言文中的写作方法可以提高写作的表达技巧。我在教学《兴贤》时,就指导学生掌握本文论证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本文在论证“为什么”?用了“兴贤则昌:正(例证);反之则亡:反(例证)。在论证“应该怎么办?”时,用了五个假设句。我让学生以“人才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参照课文的结构,使用两种论证方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正反对比论证。在此引发下,学生的作文就能很好地运用文中五个假设句的写法,提高了自己的写作的表达技巧。

综上所述,我认为应对中学的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学生作文素材的陈旧、单一、无内容可写、无例可举的问题,可注重课内文言文素材的积累。教材之所以为之教材,在于它的规范性和示范性。课内文言文确实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努力品读它,我们还可以汲取无穷无尽的写作宝藏。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能调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写作的能力,岂不是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文言文教材
教材精读
文言文阅读专练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过程性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