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工作对物资管理的指导作用
2019-12-23张鹏国网新疆哈密供电公司
文/张鹏,国网新疆哈密供电公司
1 引言
通过参与物资审计工作,学会了如何从审计的角度来看待物资管理问题,逐渐掌握了通过数据信息分析、现场实物核查等方式发现风险和隐患的方法,更加深刻理解了审计工作对专业管理的帮助作用,结合实际工作也切实发现了管理中的疏漏与缺失。
2 物资审计检查要点
物资审计检查要点分为5大项19小项52条,涵盖从采购计划直至库存、废旧物资处置等一系列管理过程。
2.1 物资采购管理
2.1.1 采购计划不准确:1)未按规定将所需设备和材料纳入物资需求计划;2)上报物资计划与设计文件不一致;
2.1.2 采购计划调整审批不到位:1)采购计划调整未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2)采购计划调整后未取消采购订单。
2.1.3 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1)物资质量监督检查不到位;2)未对供应商不良行为进行处理和督促整改;
2.1.4 应甲供物资转乙供:1)乙供物资价格高于同期市场价(中标价);2)在库物资未优先利库。
2.2 物资出入库管理
2.2.1 物资出入库手续不合规:1)物资未经验收即投入现场安装;2)ERP系统确认出库的物资未到现场;3)项目物资领用无手续或手续不齐全。
2.2.2 物资虚假出入库:1)利用项目虚假领料形成帐外物资;2)频繁领退料,导致工程成本不实。
2.3 物资库存管理
2.3.1 库存物资管理不规范:1)未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2)库存物资账实不符;3)非注册库管理不规范;4)物资仓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5)注册库内存放其他物资。
2.3.2 寄存物资管理不到位:1)未签订寄存协议擅自寄存物资;2)长期寄存物资监管不力,造成物资流失;3)超规定范围寄存物资。
2.3.3 结余物资管理不到位:1)结余物资未足量回收;2)结余物资长时间存放在仓库,未及时进行综合利用;3)结余物资帐外存放。
2.4 废旧物资管理
2.4.1 拆旧计划编制、执行不合规:如初步设计中的拆旧清册编制不规范。
2.4.2 拆旧物资未及时足额回收:1)拆旧物资未足额退库;2)拆旧物资以料代工。
2.4.3 拆旧物资保管不到位:1)拆旧物资未按资金来源、项目名称退库;2)拆旧物资与在建物资混放;3)出售的废旧物资出库手续欠规范。
2.4.4 拆旧物资鉴定不及时、不合规:1)拆旧资产报废未履行报废手续;2)违规报废可利用拆旧物资;3)未按规定及时完成报废手续。
3 审计方法简述
物资管理涉及计划、采购、履约、仓储等多个管理环节,审计检查方法大体相似、略有不同。在此仅以仓储管理为例,简要说明审计方法与步骤。
3.1 摸清仓库主数据
重点排查是否存在登记注册仓库之外的非注册仓库、物资出库后的临时或其他暂存点;明确地点、规模、业务类型等;
3.2 收集库存物资信息
系统抽取当期库存信息明细;查阅盘点表、出入库原始凭据等;重点排查库存信息中长期积压、大额库存、超过保质期等异常信息。
3.3 按照排查结果“以账对物”、“以物对账”现场核实
3.4 查阅物资配送模式
查询配送服务招标结果及记录、配送费用记录与结算方式等;查阅到货交接单、验收单、配送单以及审核、资金结算资料等。
3.5 排查废旧物资处置流程
查阅年度退役计划及清单、库存物资报废清单、报废退役退出物资报废批复手续、入库保管记录、集中拍卖处置等资料。
4 突出问题成因分析
自查发现库存物资积压、项目拆旧物资管控缺失等各类问题,其成因主要是。
4.1 物资需求偏差
一是因需求计划不准确、项目计划取消等原因,工程物资结余退库。二是为规避需求计划偏差的影响,物资“应退未退”。三是为完成计划,一次性将项目物资全额领用、单独管理,缺乏有效管控和监督。
4.2 平衡利库工作未落实形成库存积压
一是需求计划审查阶段未有效开展平衡利库,物资重复采购形成积压。二是结余物资退库不及时,利库率偏低形成积压。
4.3 拆旧管理与废旧处置存在盲区
一是未充分利用“绿色通道”,报废退役资产长期存放。二是拆旧物资未建立完善的台账管理,且未及时开展技术鉴定。三是拆旧物资混放,造成“应用未用、应废未废”。
5 采取的对策和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原因,首先物资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制度规定的培训教育,及时把最新的管理规定和要求传达到各需求单位。其次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从物资管理内控制度入手,从头至尾梳理物资采购供应链,填补空白、盲区、漏洞和管理死角。第三是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加强与需求单位的业务联系,共同强化业务有序衔接,对出现需求偏差、采购疏漏等异常情况,应当认真核实、调查清楚后迅速采取纠偏措施。
物资审计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调查原因、提出建议,最终达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堵塞管理漏洞的目的,更有利于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作为一名物资管理者,要把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贯穿始终,有效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