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治水短板的关键
2019-12-22伍里川
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找出根源,这是省人大常委会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必有结果,也是江苏打好水污染防治之战的首要前提。执法检查报告显示出的短板,令人关注——工业水污染防治压力依然很大,工业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仍是影响水污染防治成效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差距较大;城镇污水治理问题突出,水污染防治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由于历史原因,乡村河道整治普遍存在盲区,河道长期淤塞,且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极差,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船舶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力,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船舶水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污染物、废弃物接收设施建设不到位,油污水和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
这些短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集江河湖海于一体的江苏地理环境特征。相较于一些内陆省份,这样的特征也说明了江苏在水污染防治中的难点与复杂性。要补齐这些短板,意味着要付出更多艰辛。
正视难点和复杂性,以日拱一卒的精神,努力还上欠债,不必多言。
这些短板的细节表现可谓纷繁复杂,例如,有的地方,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能力不足,极易造成城镇地下水污染;码头停靠船舶将大量黑色含油污水直排入江。审视这类老大难,未免有“挠头”的感觉。
但应该看到,其一:此中表现的几乎所有短板,都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造成的,都是通过技术性手段就能解决。垃圾渗滤液处理能力不足的背景是:长期以来,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但一则题为“2018年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能力不断增强”的消息,也足以说明,难题可攻。至于类似应当纳管的排水户还没有接管排污、部分居民区存在雨污混排现象等,更像浅显的数学题,顷刻能解——只要铁腕推行、监管到位,不难实现相关目标。
值得深思的是,为何技术性解决之道就能起作用的事务,却难以推进,以至于问题成堆,或者淤积经年,成为“现象级”症状呢?这就是接下来想说的。
其二:所有技术性解决之道能不能顺利运用,都取决于决心。技术性解决之道素来遭遇的拦路虎无非是经费不足、九龙治水、踢皮球以及无为心、冷漠症等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相较于后面的问题,经费问题愈发显得较“轻”。无他,经费易得,人心“难测”。
今年5月,新华日报报道过,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在某地检查时,遇见群众投诉:河道一到晚上就有不明来历的黑臭水涌出。臭味影响到群众的生活。然而,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都没有改善。检查组调查发现,河道建有截污池,但未实际运转……
一语“未实际运转”,暴露出让人忧心的工作作风问题。这样的“情节”,这些年来,发生得还少吗?所以,很多程序性工作,非不能为,实不想为。
正如报告中所指出的:有的地方和部门负责同志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对水环境整治家底也掌握不清。一些制度从制定到落实都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一些基层执法人员慢作为、懒作为甚至不作为,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成效不够稳固。
短板的实质是人的问题。换句话说,“人”的短板,是水污染防治中的最大最任性短板。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人”的短板,真正形成治污合力。这意味着意识的更新、作风的转变、制度的落实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