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调查分析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校为例
2019-12-22杨元元苑宁萍荆思敏李明玉白新元
□杨元元 苑宁萍 荆思敏 郭 淼 胡 鑫 李明玉 白新元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才基本的要求。信息素养的培养,关系每一个高校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中的发展,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同样是高校教育水平的体现,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高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因此,笔者调查了呼和浩特市五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主要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维度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刻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力求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一、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人类适应信息社会而应具备的有关信息的知识、能力和文化三个层面的素质和修养。
(二)信息素养内容
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内容: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查找、探究新信息;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呼和浩特市高校信息素养能力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分析法。调查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调查方式收集、了解事物详细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描述社会行为、社会态度或社会现象,调查分析法可使用抽样的基本步骤,多以个体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
2.简单定量分析。简单定量分析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分析方法,在对封闭性问题进行分析时,是对应答者的答案进行一些归纳或划分。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问卷中专门设置校验型问题,避免主观性问题,力求以客观性问题反映现实状况。
(二)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意在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所高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所高等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五所高等院校的本科在校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大一大二学生参与有效人数为1239人,大三大四学生参与有效人数为1264人。
(四)调查形式
利用网络调查平台“问卷星”进行网上调查,通过问卷链接和二维码发布到各大高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填写,共收到有效问卷2503份。其中,理工类专业学生为578人,财经类为511 人,教育类为534人,农学类为440人,医学类为440人。
(五)调查结果
1.信息知识。在调查学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过程中,调查学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我们发现有37.12%学生可以快速提取,有35.36%的学生不能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有27.53%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可以提取信息。通过调查学生是否了解计算机基础原理,结果显示有39.71%的学生十分了解计算机基础原理,有34.52%的学生比较了解,仅有25.77%的学生不了解。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通过各种课程和培训快速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信息能力。根据调查查找信息的途径和方式,结果显示有28.45%的学生通过百度等方式来进行检索,其次是25.05%的学生通过专业数据库检索来获取信息,仅有22.49%的学生通过书本来获取信息。可见,百度检索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通过调查学生遇到不确定信息处理的方式,结果显示高达21.25%的学生根据主观经验判断,27.01%的学生选择向权威的机构或人士咨询,仅有12.23%的学生选择放弃。证明在面对不确定信息时有些学生还是欠缺核实信息的能力,只有少部分学生欠缺这种能力。对于信息能力的提高应加大信息素养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充分认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综合人才。
3.信息意识。通过调查学生是否可以很好分析判断所获取的信息,发现仅有47.63%的学生可以做到,然而52.37%的学生不能很好分析判断所获取的信息。信息意识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由此说明这几所高校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较薄弱。很多学生不知道检索数据库的入口,甚至不知道检索到数据库资源该如何利用,他们没有太强的信息积累意识和能力。在海量的数据中,他们对信息的判断和获取较为盲目和无助,所以也必然会导致信息素养借阅的缺乏,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4.信息道德。通过调查学生是否关乎社交网站中的个人隐私问题,结果显示有54.02%的大学生关注,而剩余45.98%的人不太关注。通过调查学生是否重视知识产权,结果显示44.27%的学生重视知识产权,55.73%的学生表示不重视。信息道德是人们在信息行为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信息及信息行为的规范和管理。信息道德以其巨大的约束力在潜移默化中规范人们的信息行为,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现实社会的道德基础。关于信息隐私问题有很多大学生并不注重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维护,当代大学生缺少对隐私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意识,因此应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与此同时,对于信息道德和法规内容,大学生更是知之甚少。由于信息的复杂化,以及大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明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提高大学生使用信息的法律意识。
三、对于呼和浩特市高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建议
(一)信息意识
1.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树立信息意识。大学生应当在初入大学校园时,就自觉树立信息意识,学会利用校园网和图书馆等一切可利用的数字资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
2.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学校方面:学校要建立和健全文检教研室,明确教学目标,加大教学软硬件投资。此外,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综合人才。教师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信息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分析、评价信息,使学生对检索到的专业文献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利用、加工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信息能力
通过调查分析,各大高校除了计算机专业开设信息检索课以外,其他专业也要开设文献信息检索、多媒体技术应用等课程,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信息素养相关课程,进而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收集、判断、创造、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各大高校除了日常网络选课之外,可以定期举办与信息素养有关的大型比赛,对于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信息道德
我们不仅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还要不使用盗版软件,识别并远离网络诈骗,预防网络泄密,切实扎牢信息安全的篱笆。加大宣传教育,在大学生人群中普及信息伦理准则和法律知识,对挑战信息伦理道德的大学生给予及时的教育引导,必要时给予惩处。另外,建立信息防火墙,通过技术手段,阻断不法信息和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