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优化研究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

2019-12-22史文生榆林学院体育学院陕西榆林719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资源配置陕西省

□ 史文生(榆林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政府与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城市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虽大部分建设完成,但是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解决城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矛盾,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应该通过政府、社会的共同作用,提高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的精准化与集约化。鉴于此,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城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优化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1、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

纵观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城市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体育事业发展基础,各项体育活动需依赖基础设施才能得以顺利完成,例如全民健身、体育培训等。纵观陕西省城市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大部分属于民生工程,具体为由政府出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举办各种盛大赛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对广大群众实施全天候的开放。同时,陕西省拥有多所高校,学校内部虽配备了大量体育资源,但是仅限于学校内部使用,尚未对社会开放使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精神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体育竞技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广大群众参与体育运动需求不断增长,体育运动意识不断增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表现越来越明显。就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而言,再结合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全国体育场地共有169.46万个,平均到个人,场地拥有面积仅为1.46m2。”由此可见,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是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突出问题,同样也是制约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伴随着陕西省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参与体育活动人数不断增多,然而相应的公共体育指导员数量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根据体育事业年鉴统计结果表明,陕西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仅为39068人,随着城市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虽得以快速增长,累计人数达到了47000名,但是陕西省体育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增长速度。这样一来,陕西省公益性体育社会指导员缺口也随之增大。截至2018年,陕西省体育人口占据总人口数量百分比,已经超越了39%。根据2018年陕西省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陕西省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人群已经达到了1200万人以上。伴随着陕西省城市体育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公益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将会呈现供应不足问题,直接制约了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

1.3、公共体育资源的财政投资占比不合理

2015年,陕西省体育事业总投资为9.0574亿元,用于群众体育事业投资仅为0.6187亿元,仅占总投入6.8%。体育彩票公益总投资为1.02612亿元,用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投资仅为0.21406亿元,占比为20.8%。由此可见,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部门从体育局本级财政获得经费比例较低。总而言之,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当前陕西省城市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伴随着公众对公共体育资源需求的增长,在政府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两者矛盾日益尖锐。

2、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由上述分析可知,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众多问题。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等作用,从以下几个入手。

2.1、全面推进公共体育资源管理机制改革

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陕西陕城市内所有体育馆实施运营改革。因此,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中,需注重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问题的解决,由此切实解决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水平偏低与经营效益较差两大主要问题。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侧改革,关键在于解决体育场馆经营的核心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经营权、所有权以及使用权。针对核心问题,可以选择组建省级体育场馆运营公司,选择集约化方式,将全省公共体育设施整合运营,并委托具有专业资源优势、专业运营能力的市场主体充当运营商。在此基础上,运营商需借助现代先进技术,例如物联网技术,有效整个陕西省城市各方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深入群众,掌握不同群体的体育需求,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的互动,从而可以结合不同对象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促使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更具针对性,从而真正意义上解决供需矛盾等问题,为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2.2、增加城市公共体育政策供给

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应该充分发挥现有政策作用,由此保证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顺利实施。基于这一认识,应梳理相关政策,并建立适应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将体育健康纳入城市医疗健康制度,与医保机构相结合,建立个人医保卡账户余额部分可用于体育活动消费制度。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经取得税费优惠资格的企业或者是社会组织,需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保证其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方便其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体育消费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健身休闲服务功能,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健身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需推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为健身休闲消费提供服务,形成全方位助力体育事业发展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2.3、增加人力资源供给

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得到全民关注。因此,需通过增加人力资源供给,加大公共体育宣传与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体育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公众需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兴趣、人群、周边环境以及健康关注度等。基于这一认识,为了推动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借助一系列广告宣传手段,或者是教育方式,提高公众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与健康的关注度。对此,陕西省各地体育部门可以借助现代媒介,例如新闻媒体、广告等,同时可以利用体育活动,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与健身方法,有效提升陕西省内广大群众体育综合素养。因此,为保证各项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应该不断增加与之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

2.4、增加城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供给

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之所以尚未优化配置,是因为现有公共体育资源尚未对外开放,造成大量公共体育资源被闲置,一方面浪费了公共体育资源;另一方面加剧了公共体育资源与公众日益增长体育需求矛盾程度。因此,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应该注重城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供给。首先,增加现有公共体育资源对外开放度,例如文化馆、活动中心以及学校操场等,不断增强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公益属性与社会属性,促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满足公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体育馆免费开放或者是降费开放,满足公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为保证体育馆的正常运转,政府可设置专项资金用于补贴体育馆,或者是制定发展政策扶持体育馆的发展,以此充分调动体育馆的积极性,满足公众体育需求。其次,增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根据陕西省城市体育建设计划,要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广大群众就近健身。着力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保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全国平均标准。另外,结合陕西省各地区人口密集区的健身场地实际需求,根据不同社区可利用场地情况,合理规范,建设与公众健身需求相一致的体育活动中心,增加公众公共体育场地场合,彻底解决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供应不足等问题,由此实现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最后,整合各地单位体育设置资源,服务于民,满足当前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陕西省内分布了大量高校与大型企业等单位,政府可以对此类公共场地体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公共场地的利用,需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与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将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面向周边居民开放,由此弥补公共体育场地供给不足。

3、结语

综上所述,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依旧存在城市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以及公共体育资源的财政投资占比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应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公共体育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同时通过增加城市公共体育政策供给、增加人力资源供给以及增加城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供给等举措,满足陕西省公众公共体育需求,促进陕西省城市公共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资源配置陕西省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探究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