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①
2019-12-22邱晓林
邱晓林
(中卫市中宁县水务局 宁夏中卫 755100)
中宁县区域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效降雨稀少,主要依靠过境黄河水,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但目前灌水设施老旧、灌溉方式落后、田间耗水量大等问题依旧亟待解决。因此,本文提出农业灌溉走节水型道路的建议。
1 基本情况
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东以牛首山为界,与青铜峡、吴忠市隔山相望,西邻中卫城区海原县,南连同心县和红寺堡管委会,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地处东经105°26′~106°07′、北纬37°09′ ~37°50′,南 北 长100 km,东 西 宽43 km,土地总面积3 280.5 km2,全县共辖12 个乡镇,总人口34.15 万人。蒸发强烈,降水稀少,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黄河水灌溉。全县灌溉面积4.3 万hm2,其中:自流灌区2.2 万hm2,扬黄灌区2.1 万hm2。到2017 年底全县渠道综合砌护率为75%,灌溉水利用率为50.8%,扬水灌区渠道砌护率高于自流灌区。但大部分为20 世纪70 年代新灌区成立时所建,经过几十年运行已老化失修严重,各级渠系配套建筑物简陋且控水能力低。田间灌溉方式落后,主要以漫灌为主,浪费水的现象严重。因此,通过整合各类水利项目、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操作运行等措施,砌护渠道、治理排水沟道、完善水利配套,逐步改善了灌溉管理条件,增强了渠道的输控水能力。加大灌溉管理力度,并将灌溉管理及节水工作作为乡镇年度工作考核项目,形成了全民重视水利工作、支持水利、讲究节水的风气[1]。
2 存在问题
2.1 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规范
目前大部分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行承包经营管理办法,乡镇人民政府与村委会监督管理跟不上,导致协会的运行管理成为承包人私人的事情,自己说了算,用水无计划,每年收费按亩分摊收缴,每年标准不变,协会无帐户,对返还的末级渠系水费不能合理正确使用,将水费全部用于管理人员工资,田间工程维修养护投入不足,工程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导致田间工程寿命缩短,协会无资金积累,工作没有连续性。
2.2 供水工程无法满足种植结构的变化
近年玉米、蔬菜、枸杞等作物面积加大,小麦、水稻等作物种植面积减小,种植结构趋于恶化,灌区灌溉模式与灌溉制度急需改良与完善,水管单位的管理难度增加,水利工程难为其能,甚至工程供水能力达到极限,发生时段性区域用水紧张,甚至受旱引发矛盾。主要原因为小麦、水稻面积减少而玉米面积增加。据统计,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由2012 年的7 347 hm2减少至2017 年的3 333 hm2,减幅为54.6%,单种玉米种植面积增幅为43.4%。作物种植结构的失调使供水工程保证率下降、水管人员工作压力增大,尤其在6、7 月份,各灌区供用水紧张,矛盾突出,群体上访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2]。
2.3 田间耗水量居高不下
主要原因有:农民节水意识差,灌水量普遍过大,土壤上限含水量高,造成深层渗漏;田块不平,田面高差过大,使灌溉水深过大;农民为方便机耕,田块过大,灌水过多,造成浪费;农民热爱土地,坚持自己经营,阻碍高效节水灌溉的大面积推广;水价偏低,无法形成节水习惯。
2.4 投入不够,基础设施条件差
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小,经营土地面积少,无法形成规模,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的能力有限;水利基础设施由国家投资建成后,全部交给受益的乡村管理使用,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工程维修养护跟不上,小问题不及时修复,导致后期重复性投入加大,水利工程带病运行,控水能力差,浪费水现象严重;农民实际未能承担起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公益事业应尽的义务。
2.5 新增土地面积与新项目多
新增土地面积与新上项目多,挤占了农业用水量,导致水资源的严重不足。2010 年统计全县共有灌溉面积3.76 万hm2左右,截止2017 年底全县灌溉面积达到4.3 万hm2左右,增加的面积主要分布在红寺堡灌区红梧山、固海灌区的马家塘等扬水灌区与跃进渠灌区的北山、高干渠灌区的宽口井等地,在水量指标逐年减少,而用水面积、用水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资源显得严重不足,矛盾突出。
3 解决措施
3.1 完善管理体系与公众参与体系建设
改革以后,水管单位不断跟踪指导服务于协会的运行管理工作,对协会作用发挥不好,水费收缴管理不规范,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报请县政府出台了《灌区农业灌溉供水水费收缴管理办法》,实行“凭票供水、先买后用”,“以供定需、以水定植”的灌溉管理办法;印发了《进一步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水费收缴管理工作的通知》,实行水费账户“村有、乡管、县监督”的管理方式,实行“专账管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对需要配合解决的问题,水管单位争取与当地乡镇派出所配合协作,打击了一系列水事违法行为,逐步规范了协会的运行管理水平,保证灌区灌溉工作有序开展。
3.2 完善经济调控体系建设
在用水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水价政策,自流灌区农业供水单方水价为3.05 分,其中干渠水价2.5 分/m3,末级渠系水价0.55 分/m3,超定额水量加价2 分/m3,末级渠系水费中的70%用于协会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办公经费,30%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管护,使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钱管,同时杜绝了搭车收费、加价收费现象,使农业供水价格更趋合理,农民不合理负担减轻,通过水价的不断调整,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与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良性运行机制,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建设现代节水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3 加大工程节水体系建设
目前中宁县还有25%左右的渠道以土渠输水,渠系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控水与计量配套不完善,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且下游农田不能保证正常灌溉,落后的水利基础设施与节水农业发展不适应。因此,中宁县牢固树立“改土治水,夯实基础”的思想,以项目工程为依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力度,逐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与灌溉条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农业节水工作。目前每年整合各类水利项目投资2 亿元左右,通过灌区续建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库区移民、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千亿斤粮食生产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砌护渠道、完善配套,提高了渠道的输水控水能力,节约了水资源,为建设节水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4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
3.4.1应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已被全县广大农民群众接受欢迎,每年近0.4 万hm2的水稻种植区全部实行控灌技术。另外水稻种植区结合旱育稀植技术,水稻产量从6 000 ~7 500 kg/hm2增长至12 000 kg/hm2左右。
3.4.2加大畦田建设力度,实行畦灌技术
目前中宁县把畦田建设作为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将其分解到各乡镇进行大规模建设,每年建设面积均在0.8 万hm2以上,该技术已成为节水灌溉中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3.4.3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行高效节灌技术
目前全县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89 万hm2(不含高效节水补灌溉面积0.68 万hm2),其中以枸杞、玉米、葡萄、红枣、核桃、蔬菜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8 万hm2;供港蔬菜喷灌面积0.11 万h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0.4%,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3.4.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
目前,由于黄河上游来水持续偏枯,国家加大对引黄水量的统一调配,灌区引水严格受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3]。因此,中宁县紧紧围绕“发展节水农业”这个主题,强化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认真贯彻自治区“以水定产、以调增效、以节保供、以转促配、以联补缺”的节水思路,通过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灌区发展枸杞、红枣等耗水量小、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业,减少水稻等耗水量大、经济效益不高的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到2014 年全县枸杞稳定在1.3 万hm2,红枣、苹果面积分别发展至0.4 万hm2与0.27 万hm2,设施农业蔬菜发展至0.176 万hm2;在山区乡镇及沿山地带发展硒砂瓜达到2.13 万hm2。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不仅实现了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有效地缓解了供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农业节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4.5利用沟水灌溉提高灌水利用率
在发挥现有灌溉工程的同时,充分利用沟水补充灌溉,在骨干排水沟道上修建小扬水泵站62 座,抽取沟水补充灌溉,补灌面积为591 hm2,年均抽水量630 万m3,极大地缓解了渠道的灌溉压力,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为灌区的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建议
4.1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以政策为引导,行政为手段,强力改变土地分散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4.2 调整农业灌溉水价
严格执行水价政策,用价格杠杆作用扭转农民用水习惯,培养良好的惜水、爱水、节水的浓厚氛围。从今年开始逐步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经营性水利工程水价达到完全成本水平,分类水价普遍实行。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农业水权制度健全,农业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完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农民用水组织健全、运转高效;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用水方式有效转变,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集成发展,现代农业节水制度健全。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
4.3 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按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以及农作物关键时段的用水量,强力下达作物种植模式与结构,减少供用水矛盾与水利工程的供水压力。
4.4 积极引用节水新技术
采取覆膜技术,减少蒸发量,推行硒砂瓜滴灌技术。打破传统灌溉方式,将充分灌溉改为不充分灌溉,按照作物生理需水适当调整灌溉时间与灌水量,做到科学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在水稻种植区普及旱育稀植规范化技术与节水控灌技术;小麦生产坚持早灌头水,单种小麦不灌麦黄水;玉米生产推行地膜覆盖、垄作沟灌技术,减少灌水次数与灌水量。加大畦田建设与推行激光平地技术的力度,减少田间灌水量。
4.5 遏制无序的土地开发
政府将加大对无序开发土地的严惩力度,考虑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与水资源量的大小,严格供用水程序,禁止随意开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