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人参故事研究综述
2019-12-22见楠楠
桂 丹,见楠楠
(1.通化市第十三中学,通化134001;2.通化师范学院,通化134002)
长白山作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神奇壮观、神秘独特;从中孕育出的长白山人参故事更是引人入胜。吸引着一批学者对人参故事这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人参故事研究起步较早的是1984年第1期孙文采在 《民间文学论坛》发表的《长白山挖参人的道德观》,较近的是于2018年12月25日王博凡在人参研究期刊发表的 《浅谈长白山人参故事的价值观》这篇论文。笔者将近年来关于人参故事研究的论文内容观点进行归纳整理,认为整体研究方向可以分成以下六种类型。
1 老把头传说研究
任何文化都有一个核心,一个灵魂,老把头就是情理中的长白山文化之魂。黑龙江省的老把头是孙广才,在《采参人的故事》中有着关于孙广才的传说;在吉林省和辽宁省的记载中,老把头是孙良。在《孙把头的故事》、《老把头封神的传说》中孙良死后成为放山人的守护神。从孙良以后,带领挖参人去放山的首领都叫做把头,关于老把头的传说也越来越多,如《一条大白腿》、《水瓢里的棒槌》通过这些关于老把头的传说也可以看出把头对于放山人来说是很崇高伟大的形象,关于把头的传说故事得以代代传承。
老把头传说研究是人参故事研究领域里受到关注比较少的一类研究课题。陈增福先生在人参研究期刊上于1994年2月15日发表的《孙良绝命诗及其在接受中的变异》是人参故事研究领域内少有的对老把头孙良绝命诗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变化这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的。
陈先生的研究有助于从老把头传说研究方向从仅针对人参故事研究进一步扩展为山神形象的溯源,只有真正把握时代背景下人参故事中多频出现的 “老把头”才能对人参故事研究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
2 人参故事类别研究
人参故事的类别研究是人参故事研究领域里并受到关注比较多的研究课题。相关论文有孙文采于2008年6月15日在《人参研究》发表的《人参传说属于什么故事》;孙大志、刘洋于2017年12月07日在人参研究发表的《长白山人参故事类型研究》;周娜于2018年11月15日在现代交际期刊发表的 《长白山人参故事类型考析》;崔志强于2008年04月01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发表的《东北人参姑娘故事类型研究》。
在孙文采的《人参传说属于什么故事》论文中就有关注人参故事的分类。该论文从课题产生原因谈起,多角度对人参故事类型进行细化,有利于以后研究方向精细化、多层次的展开。
孙大志、刘洋发表的《长白山人参故事类型研究》论文中根据人参故事的内容、人物形象和按照民间经典故事类型分类。该论文的分类方式相较于早期的划分方式更为符合民间故事类型范畴,便于从类型观其故事内容。但是该论文在论证该过程中所提供的故事例据缺乏全面性,都偏向于早期人参故事且缺少现代人参故事的讨论。
人参故事的类别研究课题经过多位学者的深入研究,其类型划分已初步形成,是开展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现今人参故事类别研究还需更进一步,不断讨论加以完善。
3 人参故事美学研究
人参故事美学研究也是人参研究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焦馨熠于2015年06月15日在科技经济市场期刊发表的 《浅谈长白山人参故事中的人参精形象》;赵亚宏、孙文采于2013年11月20日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长白山采参习俗、人参故事与孔子的生态德行观》。
焦馨熠的《浅谈长白山人参故事中的人参精形象》,浅析长白山人参故事中参精形象的艺术塑造,得出人参精多样化的外表下所反映的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该论文从人参形象谈起,意在从艺术特色上表达人参故事所具有的美,但是内容上不够充分,没有更深层次探讨人参故事的美学内涵。
赵亚宏、孙文采《长白山采参习俗、人参故事与孔子的生态德行观》认为面对长白山野山参濒临灭绝的现状,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弘扬孔子德行观。其观点意在阐明人参故事中所蕴含的美来突显现代社会建设需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但是关于如何推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却没有详细说明。
人参故事美学研究在人参故事研究中所占比重较小,但人参故事的美学内涵是不可忽视的,对现今社会审美意识依然存在积极导向作用。今后需加强对人参故事的美学研究,提高对人参故事美学研究的重视程度。
4 人参故事民俗研究
人参故事研究开展以来一直立足于民间,因此人故事民俗研究也一直稳步进行。相关论文有孙大志,李欧于2017年08月07日在人参研究期刊发表的 《长白山人参故事的民俗因素研究》;王学胜、沈晶于2017年11月20日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 《长白山人参故事中的民俗类型及特点》。
孙大志,李欧《长白山人参故事的民俗因素研究》浅议长白山人参故事中的民俗因素。该论文从分类谈及较为全面的浅析人参故事的民俗,但是文章深度不够,只是就表层结构浅议。
王学胜、沈晶《长白山人参故事中的民俗类型及特点》阐述民俗文化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不可分,目的在于重视长白山人参故事中的民俗有利于历史传承和经济开发。该论文对人参故事民俗类型提出的建设性的意见,但在论证中缺乏具体文献例证,使得文章理论支撑不足。
长白山人参文化中蕴含着长白山地区的民风民俗,但民俗研究还未进行深入的开展,只有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的解读长白山人参故事。因此,长白山人参故事研究可就民俗方向进行深入展开。
5 人参故事精神内涵研究
人参故事所具有的神秘质朴的精神内涵也是为世人所着迷的,因此人参故事精神内涵研究在人参故事研究中所占比重也是最大的。相关文章有王博凡于2018年12月25日在《人参研究》发表的《浅谈长白山人参故事的价值观》;张雯虹于2013年03月20日在《人参研究》发表的《长白山人参故事与采参习俗中所体现的道家生态观》;赵亚宏、孙文采于2013年11月20日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长白山采参习俗、人参故事与孔子的生态德行观》;张寒平于2014年11月22日《吉林日报》发表了 《论长白山地域文化中朴素的道德理念》;于洋洋、于国华于2014年12月20日在《人参研究》发表的《长白山人参故事<一缕青丝>的生态价值》;蔺佳影于2016年08月08日在《现代交际》期刊发表的《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长白山人参故事》;张海波、于国华于2011年09月20日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 《长白山人参故事的生态特征》;于国华、彭亮亮、刘玉梅于2009年06月15日在人参研究期刊发表的 《论人参故事<红芝>的生态意蕴》;孙文采、金凤杰、张波于2007年09月15日在《人参研究》期刊发表的《刘建封:长白山人参故事的第一搜集人》。
孙文采《孝敬父母: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意在从民间文学里汲取思想资料,拓宽思想品德教育空间,丰富品德教育内容,使品德教育向更深更广发展。长白山人参故事中《好媳妇》体现“孝”这一贴合于中国传统主流的思想内涵,并提出来当时背景下孝德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谈及更为重要的孝的行为和孝的形态,缺乏对孝的系统性阐述。
张海波、于国华《长白山人参故事的生态特征》认为长白山人参故事极具生态意识。如长白山人参故事中《大姑娘沟》和《王小和人参姑娘》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是符合中国时代主流的,人参故事中的精神内涵是有益于社会建设的。
张雯虹《长白山人参故事与采参习俗中所体现的道家生态观》试以老子的道生万物,德养育万物的生态观,顺应自然,服从自然事理,可以解决现实问题。该论文将人参故事中的精神内涵与道家老子思想相结合给出了人参故事精神内涵的深度解释,但是较为偏离群众基础,人参故事根植于民间劳动人民,人参故事精神内涵研究其实也是时代背景下人民的精神内涵。
张寒平 《论长白山地域文化中朴素的道德理念》浅谈人参形象中的理想、道德寄托于长白山人民朴素的道德理念。该文章精炼,侧重于个人对长白山地域下人参故事中所体现的朴素道德思想的理解。
于洋洋、于国华《长白山人参故事<一缕青丝>的生态价值》其中从长白山和谐的生态环境切入,逐步谈及人参故事的三种类型。对《一缕青丝》的具体分析。阐明了长白山民间故事具有朴素的生态思想的价值。该论文针对一个人参故事进行研究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其生态价值,对人参故事精神内涵研究整体把握不够充分。
蔺佳影《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长白山人参故事》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重新解读长白山人参故事外壳下的人物形象,集体意识与情结及精神内蕴。如《巨蟒护参》反派形象为欲望的本我。《孙二姐寻夫》中孙二姐代表着采参人这类人现实的自我。《人参姑娘行医》人参姑娘为超我。该论文在人参故事精神内涵上给出了建设性观点,全面的分析了人参故事中三类人物形象所代表的精神层次。
6 人参故事整体体系研究
人参故事整体体系研究是人参研究领域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相关论文有孙文采于2017年12月07日发表的《把人参故事讲给世界听——<古今中外人参故事大观>序言》;曹保明于2017年10月07日在《人参研究》发表的《<古今中外人参故事大观>序》;张雯虹于2002年09月30日在人参研究期刊发表的 《破译人参故事里的山参价格》;简涛于1994年08月15日在民间文学论坛期刊发表的《国外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新成果——<吉林长白山地区汉族人参故事完整体系的研究>简介》,介绍了联邦德国汉学家傅马瑞女士的博士论文。该简介为长白山人参故事研究介绍了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引导性的专著。能为开展研究提供资料,任何研究都要与时俱进,因此基于新时代下开展人参故事研究需要不断更新人参故事的整体体系研究。
人参故事整体体系研究是个复杂、庞大的项目课题,是需要更多的学者共同关注的,不断梳理人参故事整体体系才能真正深入人参故事研之中。
7 结语
人参故事研究早已在众多学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思想、经济、历史文化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老把头传说研究是人参故事研究开展的基础,就现今可查论文得知该研究模块较为薄弱,需要加以重视;人参故事类别研究从现今研究进程来看类别划分较为一致,因此,人参故事类别研究还需更进一步,在宏观类别内进行细化;人参故事美学研究占比较小,但人参故事的美学内涵是不可忽视的,对现今社会审美意识依然存在积极导向作用。今后需加强对人参故事的美学研究;人参故事民俗研究因外在环境变迁多从长白山人参故事开展,发掘故事中蕴含的民风民俗,但其民俗研究需全面解读,笔者认为只有与不同时期的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才能探究其本质;人参故事精神内涵研究在精神思想方向取得的进展是可喜的。故事之所以为故事,便是因为其中蕴涵着独特的寓意发人深省,引导人们的处事行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社会环境。因此,人参故事研究还需在此领域上不断探索;人参故事整体体系研究课题宏观框架已初步形成,便于其他课题研究的开展。长白山人参故事研究对挖掘地区文化、促进地区经济有着深远影响,但研究上还存在着开展进度较慢、课题方向较少、课题深度较浅显的问题。多方面的开展人参故事研究是现今乃至未来都需我们共同所努力的方向,不断深入开发人参故事更是笔者身为长白山山脉的子孙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希望这一综述能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人参故事这一专题研究做好辅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