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三大湾区人才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战略高地建设的启示

2019-12-22何思学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9期
关键词:湾区高地大湾

□王 磊 何思学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明确提出了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代表着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三大著名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参考典范,也是其当下努力加入的队伍行列。

一、世界三大湾区人才战略高地打造的成功经验

(一)旧金山湾区

湾区最主要城市:旧金山、奥克兰、圣荷西。南部的硅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且高校林立,有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20多所著名学府,集聚美国及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100万以上,诺贝尔获奖科学家超过30个,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1.大学主导的创新驱动模式汇聚全球高端人才。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具有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从全球招聘顶尖专家从事科研工作,从全球挑选最优秀学生,通过发放H1B签证和移民吸引高端人才。在硅谷,硕士以上占22%,本科以上占49%,非美国出生的技术人员占40%以上。

2.湾区高校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人才创新创业。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专门成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机构,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如斯坦福大学1970年就成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专门负责知识产权转让。

3.校企紧密合作培育创新人才。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专业协会、供应商和客户等主体,构成了创新型产业系统,如斯坦福大学与产业界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快速促进成果商业化,向硅谷输送了大量实用创新型人才。

4.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激励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硅谷是世界创新之都,也是风险之都,集聚了大批投资人,天使投资、微型风投、传统VC、PE基金、并购基金等形成了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同时,带动了法律、会计、技术支持等服务性机构配套产业。

5.求新求变勇于冒险的创新文化氛围。主要指求新求变、挑战权威、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硅谷文化,已经成了推动硅谷不断前进的动力引擎。

(二)纽约湾区

湾区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和新泽西州等31个地方联合组成,是世界金融心脏华尔街所在地,2900多家世界金融、证券、期货、保险机构,以及全美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总部都位于此,拥有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及创新人才。

1.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保障人才培养。世界一流高校林立,拥有哈佛、波士顿、麻省理工等知名学府及大批高等院校。各高校交错发展,培育多元化高层次人才,吸引大批学生、学者来此求学、工作,大大保障和提升了纽约湾区创新人才质量。

2.发达的风险投资主推人才创业。波士顿是美国风险投资诞生地,拥有40余家高技术风险投资公司,100多名专门投向初创科技企业的天使投资人,10余个天使投资联盟,风险投资总额全球前三。风险投资推动下,湾区内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中小科技企业成长速度遥遥领先于美国其他城市。

3.官学研联合推动人才创新创业。纽约湾区官学研多方密切协作,使创新人才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麻省理工是美国最早推行与政企合作的研究大学。

4.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人才引进。为吸引人才,波士顿政府制定了多种税收减免政策,既能吸引企业常驻波士顿,又能通过这些企业、项目吸引大量创新人才流入波士顿。2016年通用电器将全球总部迁至波士顿,主要原因是政府提供了高达1.2亿美元的奖励金和高达2500万美元的物业税减免额。

(三)东京湾区

湾区包括东京都、琦玉、千叶、神奈川等一都三县,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家金融、交通、商贸与消费中心,聚集了日本三分之一人口、三分之二经济总量、四分之三工业产值,有大批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入驻。湾区内有日本经济最发达、工业最密集的工业区,是汽车、精密机床、电子产品、钢铁、石油化工、印刷出版等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被称为“产业湾区”,也是日本创新人才聚集地。

1.大力推进高校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拥有高校近300所,占日本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学生数量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2011~2015年,分别与中、美、俄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化教育合作项目,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2.实施海外“就地取材”的人才引进机制。采取了在国外“就地取材”的人才引入政策,包括购买或资助国外实验室、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购买或并购外国企业、在国外设立奖学金等。松下公司等一大批日本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了大量的研究院所、实验室,有效集聚全球创新人才。

3.以企业为主体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高度重视创新人才技能培训,许多大中型企业专门设有负责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训的部门。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鼓励学生到企业工作,企业也选派员工到学校参加培训或进修,邀请学校教师在企业兼职或提供智力支持。

4.产学研高度融合推动创新人才的聚集。目前日本总共有大学780所,而东京湾区有225所,占比为29%,包括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武藏工业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

二、三大湾区人才发展的实践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战略高地建设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大学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大世界湾区中,高度发达的高等教育为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其拥有的世界级顶尖人才的创新作用不可小觑,这些处于世界领先的大学及其科研机构也为湾区创新高地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二)政府在湾区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主导作用

在创新人才高地构建过程中,政府对于湾区的建设作用直接体现在人才政策、法律、制度等软环境政策的制定上,也体现在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上。创业企业初创时都面临人才短缺、资金不足、渠道不完善等问题,政府支持成为初创公司走出“死亡谷”的重要保障。一旦企业走出“死亡谷”,政府的适时退出又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三)构建完备的风险投资生态

风险资本和创业投资在科技型创业公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体现在资金支持上,也体现在运营、市场、产品策划等方面,是科技创新中心不可或缺的一个生态要素。同时要大力培育法律、审计、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等服务机构。

(四)设立技术转化组织

技术转化组织可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能够让科研人员专心科技研发,提升成果转化率,降低社会成本的浪费,缩短科技研发与商业实践的距离。技术转化组织能够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促进产学研技术创新生态构建。

(五)创新文化基因的培育

创新高地的建设,需要众多创新人才的创新实践。只有整个社会群体营造创新氛围,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实践、敢于尝试,才能够成功构建科技创新中心。

(六)大力引进域外高层次人才

创新型人才高地建设,从全球范围大力引进顶尖人才,大力创造优厚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回流,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构建人才软环境。放眼全球,制定不分民族、种族,无歧视的人才移民政策。大力吸引域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顶尖大学在本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分校,间接吸引高层次人才。

三、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大湾区要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纵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大湾区,人才建设的驱动作用不可低估。本文从三大湾区人才发展实践对比入手,探索对大湾区人才战略高地建设的重要启示,提出了大力引进域外高端人才、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文化基因、充分发挥大学的科研创新引领作用、强化政府政策指导作用等策略建议。

猜你喜欢

湾区高地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燕晗高地
高地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