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教育中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
2019-12-22袁小淩
袁小淩
(平凉市第四中学,甘肃 平凉 744000)
1 初中教育阶段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高级阶段,又是中学教育的初级阶段,我们把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前的教育统称为基础教育。《教育大辞典》中对基础教育的定义和解释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职业意识萌芽、职业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1]。基础教育作为国家大力普及的教育,起到了启迪心智、凿破鸿蒙和普及文化知识、传承文明成果、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为以培养知识分子为使命的普通高等教育提供生源,也为多种类型、层次的职业教育提供不同文化基础的生源。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应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为到职业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为以后学习各种专业课和满足时代的多元需求打好基础。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是满足个人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客观需要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贯穿于人生每一个阶段,包括儿童阶段。”[1]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时也建立起职业观念,获得谋生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会某一种实用技术[2]。可见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同等重要,而且基础教育中包含职业教育意识和观念,为职业教育做铺垫,是职业教育的基础。
2 初中教育阶段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2.1 终身教育的需要
在初中教育阶段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完成自我实现。两种教育体系的相互渗透,将是我国教育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生涯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开展也是我国目前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完善该阶段的职业意识教育对于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相应的职业生涯课程、劳动技术课程以及通过实践活动课程、普通学科课程的渗透等形式,对中学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职业预备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中学生可以对社会上的各种职业进行初步认知与了解,逐步发现并培养自身兴趣爱好,养成普适的职业态度与职业习惯,进而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促使他们在对社会职业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我,正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与社会职业相联系,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大致选择,并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未来适应社会、迈向成功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初中教育阶段进行职业生涯教育非常必要。
早在1925年,黄炎培就主张将职业教育贯穿于人们受教育的全过程和整个职业生涯之中[3]。美国自1971年由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提出“生计教育”之后,就不断实践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生计教育”倡导将社会上两万多种不同的职业归并为15个职业群,供学生广泛了解和熟悉,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群。其信念及做法是:职业生涯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开始并贯穿于所有年级;1~6年级是学生了解和选择职业阶段;7~10年级为探索和学习阶段,对所感兴趣的职业进行钻研和学习;11~12年级是职业决定阶段,详细了解某种职业知识与技能,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4]。
由此可知,职业生涯教育如同智育应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初中阶段以职业试探为主,更清楚地认识职业,并培养简单的劳动技能。我国当前的初中教育中没有职业课程,多数中学生缺乏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对各行各业毫无了解。只有在初中教育阶段适当渗透职业教育,才可能紧密联系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助于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多样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独特的发展方向,都有丰富的潜能,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语、数、外、理化学科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工具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作为必学内容,而其他学科如音、体、美、书法、舞蹈等可作为选学内容,既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也关注其个性成长和发展。这样学生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才具备开始下一学段学习的条件,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毫无疑问,职业生涯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未来的教育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独立创造性、学习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等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的。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总是与社会相联系,学生的价值总是要通过职业、通过社会服务来体现的。所以,职业生涯教育是学生人生发展、自我实现的基础,也是终身教育的要求。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职业规划不是别人的事情,而是一件自己从小便要关心的事情;要让其知道职业生涯意识和能力将伴随一生,自小学、中学、大学到进入职场逐级发展,应理智而不盲目,自信而不疑惑,务实而不浮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旅。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教育是以学生个人为主体,以有关的教育为载体,以提高个人生存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个人认识自我并认识真实的职业世界,培养选择适合自己且有意义的工作并规划相应未来的决策能力以及能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实际调整的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2.2 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生对社会职业不了解,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不清楚,许多学生面对升学和择业无所适从,将父母的意愿作为最重要的砝码放在自己抉择的天平上[5]。在中考、高考这种既定的升学目标前,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对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社会不了解的问题,加之当下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大,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才供求市场化,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导致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难问题。因此,学校在抓好培养质量的同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学会了解自我、剖析自我,学会依据个人特点、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减少将来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在初中教育阶段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才是标本兼治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未来工作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人的心理发展的需要
美国著名学者舒伯将个人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5个阶段[6]。其中成长期为0~14岁,这一阶段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身生存必需的知识和经验,培养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形成基本生活和学习能力;试探期为15~24岁,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个人生活方式,确立人生理想目标,学会与人交往,选择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职业,并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按照这样的划分,中学生处于职业生涯成长与探索的过渡期,对未来生活充满幻想和期待,是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开始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进行合理定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关注、探索职业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并尝试规划自己的人生,为后继教育做好充足的思想与行动准备,促进职业生涯发展,提高社会竞争力。可见,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职业选择以及终身发展都至关重要。
2.4 生命成长的需要
中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自我认识和发展规划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个性比较明显,但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成长期。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认识职业,明白基础教育与今后职业的关联,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初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中学教材中有很多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这些知识能为学生日后选择职业或者专业提供帮助。对大学生失业诸多原因的分析发现,在中小学阶段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渗透,一旦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学生才发现自己缺乏兴趣或不能胜任当前的学习和工作,从而丧失了动力。面对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环境,我们更要关注教育质量,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因此,尽早对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迫在眉睫。
2.5 中学生思维锻炼的需要
职业生涯教育也是对中学生另一种层次上的思维锻炼,因为在进行初步职业决策时应当进行这些思维步骤:明确要决策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这些选择,这些不同的选择对自己有何影响,做出这些选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做出相应的选择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在列出各种备选方案并权衡各种利弊之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的决策行为不是终身性的,需要根据自身及社会发展做出调整,使得学生在面对人生各种岔路口时能客观理性地做出自己的抉择。虽然这时候的决策不是最终的,但学生一旦形成了决策意识和思维习惯,面对有关人生发展的决定时,就不会感觉茫然和不知所措,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会感觉未来就在自己手中。
3 初中教育阶段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
初中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职业理想的确立及职业试探。一是通过实践加深职业认知,包括职业分类、职业环境、职业的功能和职业的性质等,并结合自身能力、兴趣和所学知识,将其与职业联系起来,形成暂时的、一般性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和个体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此时的职业选择只是暂时的一般性的选择而非特定性选择。二是培养简单的基本劳动技能,通过实践活动近距离了解职业,深入职业环境,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职业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获得劳动体验和锻炼,具备某一职业基本技能,同时学会收集各种职业信息。通过这种尝试性的活动,达到初步掌握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升学与就业选择意识,为以后职业生涯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奠定思想及行动基础。
初中教育阶段渗透职业生涯教育,除以学生为主体外,还要大力倡导家长、学校和社会协同参与。应整合各方资源,协助做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提出以下策略。
3.1 国家层面
3.1.1 政策导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中学教育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据此政府应主导推动基础教育学段学校建设“学生职业生涯体验中心”,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配套设施,通过体验感知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做好由学业规划到职业规划的良好过渡。同时,设置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编印统一教材。课程开发重视应用性,从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课程向知识应用为主的行动课程转变。组织教师进行岗位能力培训,将职业生涯教育视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决策、管理。政府还应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参与职业生涯教育,一方面明确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责任,另一方面奖励在职业生涯实践中合作紧密的明星企业。职业生涯教育一旦离开企业的实践活动就是空中楼阁,国家应该在配套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或奖励,提高企业参与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优秀企业的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地位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和家长也会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提高认同度。
3.1.2 制度保障 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制定相关职业生涯教育法律、政策和制度,指导和规范初中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国家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制度,发布指导方针,定期对初中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让职业生涯教育成为初中教育阶段的硬性教育内容。同时,所制定的教学内容要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并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
3.1.3 资源统筹 国家应加强对中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改革,加快细化落实,统筹师资、场地、课程开发等资源。各级政府也应该出台具体的措施、实施办法,整合区域内的资源来确保此项工作的开展。首先,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保证足够的课时。其次,组织教师参加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中职高职院校形成“教研共同体”。邀请中职专业教师给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职院校教授进行专业理论指导,激发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他们做好人生规划。再次,鼓励社会机构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培训,也可由政府出面成立公益性培训机构,通过专业指导,提高家长和学生的理性决策能力。最后,对升学率不高的学校,特别是城郊接合部的学校及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精准、重点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能力所在,了解相关职业所需的技能,学会把自身优势转化为择业技巧,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3.2 社会层面
3.2.1 重视宣传 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学校、家庭充分了解国家有关职业生涯教育法规和制度,进而能争取社会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支持与参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意义,营造学校积极参与、学生教师拥护、社会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同时,举办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职业生涯优秀校本课程征集、职业生涯教育特色学校和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及时总结和宣传职业生涯教育的典型经验,推动各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深入开展。
3.2.2 现身说法 邀请一些社会成功人士和职场模范人物到学校参加公益报告会和讲座,成为外聘导师,面对面解答学生将来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惑或问题。还可以请学校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或者学生家长和社会各行业成功人士来学校介绍自己的职业情况,如律师、医生、记者、设计师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要求、工作环境以及发展趋势等,更加清晰地认识各个职业领域的特征和发展,明确从现在起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符合该职业的要求,找到进入职业人生的方式,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
3.3 学校层面
3.3.1 融入校园 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中也可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学校可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开设专题讲座、人物报告访谈、开辟宣传橱窗、开办兴趣小组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激发参与热情,培养浓厚兴趣,大力营造职业生涯教育的良好氛围。例如我校组织的主持人大赛、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大赛、科技大赛和网页设计大赛等,都能从不同程度帮助学生培养个人职业生涯能力。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知识和技能。如通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各种才艺展示、职业设计演讲大赛等活动,对于新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可以融入新环境为主题,鼓励其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对中年级学生以职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和科技创新大赛,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素养;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则以校外参观实习和社会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职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学生把职业知识和课堂知识、课外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将来就业或升学的信心,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3.3.2 渗透学科 将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激发学习动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在同学科渗透,也可以跨学科渗透。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教材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有些学科本身就含有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以历史学科为例,教师在进行历史人物教学时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兴趣爱好与职业选择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强调职业多元性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例如,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修的专业是医学和神学,却因自己的兴趣坚持研究生物学,最终成为伟大的生物学家;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年主修的是医学,后来弃医从政走上了革命道路,孙中山先生的事迹能让学生感受到职业多元化的重要性,树立从事各行各业都对社会有益的价值观等。
要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创设职业生涯教育情境,渗透职业信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兴趣、能力等,从而找到适合的职业。教师还应进行跨学科渗透,倡导主题式学习。例如在进行职业探索时将各个学科内容涉及的相关职业进行介绍,以此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各学科同时进行职业探索。语文课让学生围绕职业进行讨论、写作等,历史课让学生了解职业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地理课让学生探究职业分布的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及其原因等,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分析职业信息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认知各个学科涉及的职业信息。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应对学科中涉及的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实业家等相关人物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并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责任感。
3.4 实践层面
开展职业生涯实践,丰富职业体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对职业的了解仅停留在表层,对职业缺乏深层次了解,对社会生活不够了解,因此在初中基础教育阶段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教学应该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职业调查,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职业生涯的机会。职业生涯教育要打开封闭的校门,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让活动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将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职业体验基地、公共文化设施等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寒暑假鼓励学生深入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酒店、超市当服务员,到街上当义务交通协管员,到企业当产品推销员,到工厂、企业等实地参观,到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公司等进行职业体验。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索职业,理解工作性质,增进自我认识,真正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适合做什么,逐渐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例如,我校和平凉市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多次组织学生前往西安、洛阳、平凉城区企事业单位、静宁县职教中心产学联盟实践基地、庄浪县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进行旅行研学观摩活动。学生在旅行研学活动中认真观察记录,及时反思,书写研学感悟,并将经验与同学分享、交流,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得到了不同职业、不同层面的真实体验和亲身感受,从而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体会。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生存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全方位启发了学生心智,使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职业方向,从而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人漫长的一生,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一般生活能力和职业技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不断积累未来工作所需的经验。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职业生涯指导,并不是要求学生选择某一具体职业,或者单纯为将来从事某一职业做准备,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体职业社会化[7]。也就是说,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不是培养学生具体的职业技能,而是培养职业兴趣。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要求各级学校不仅有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而且在整体教育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思考人生道路,探究职业兴趣,了解职业倾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7]。
职业生涯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如果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就已经对各种职业需求和自身状况有清楚的了解,那么毕业时就业率会大幅度上升,既缓解了国家就业结构性矛盾,也填补了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空白,其作用至关重要。每一个人都有憧憬美好未来的权利,但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经历沉浮起落,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融入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科学规划人生,创造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