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说了算数”到“说了算”的词汇化过程考察

2019-12-21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省略领导力含义

王 静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00)

一、引言

“说了算”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但并未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1],只能参考网络词条解释:指某人在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场合具有最高决策权或领导力,一切听他的意思。[2]实际上这一解释混淆了“说了算”作为词和短语的细微差别:(注:文中除已标明的语料,其他全部来自北大ccl语料库)

(1)公共物品的生产不是消费者说了算,而是生产者说了算,这就造成公共物品生产与供给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浪费。

(2)中央的规定到了地方上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到底是中央文件说了算还是地方政府说了算呢?

(3)此类事件反应出了目前企业中约束力不强,个人说了算的人治特点。

以上例子表明,“说了算”的主体不一定是人,并且希望听话人实现的行为也不必通过“说”这一动作完成,因此可将这一词条修改为:指在一个语境中,表示主体具有最高决策权或权威性的领导力,具体表示为话语权。本文拟从历时角度梳理“说了算”语义演变的轨迹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二、“说了算”的词汇化与虚化过程

董秀芳(2002)把词汇化界定为:一般指的是短语等非词单位逐渐凝固或变得紧凑而形成单词的过程[3]。词汇化同语法化关系复杂,在词汇化的过程中,往往因某个词或语素虚化而导致凝固形式的最终定型。吴福祥认为,语法化指的是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或现象,典型的语法化现象是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语或结构式变成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或者一个不太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语法成分。[4]我们认为“说了算”演变过程不是单一的,在词汇化凝固成词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语法化发生,形式上由实到虚显著,语义上情态表现也更加明显。

(一)从“说了算数”到短语“说了算”

“说了算”的发展根源是“说了算数1”,是一个主谓结构,最初的意义表示说话算话、言出必行:

(4)他的政府将“……而是一个代表全体美国人、并力图为他们服务的政府”,这句话他是说了算数的。

(5)村民说:“提留款交得明白,花得清楚,说了算数。”(人民日报)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5]“算”的释义,此时的“算”应看作“当作,认为”。考察语料发现,大约在清代,“算”义虚化,开始出现“作数,有效力”的语义,一则作动词单用,一则逐渐形成只和“数”“话”特有的宾语搭配的结构形式,与此同时说了算数也就出现有效力的含义,即“说了算数2”。

(6)杨将军,你说了算数吗?”曾奎忙说:“他说不算我说算。”

(7)以前,自己缺乏民主作风,采取“我说了算数”的态度,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人民日报)

当“当作,认为”的对象限定在“话、数”等少数几个宾语时,人们期望对方将自己的“话”算做“话”,希求对方信守承诺,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希望使说出来的话有效力。“算数”是“说”产生的结果,面对具体的语言符号抽象传递深层次言语强制性、决定性的含义,即“有效力”。“说了算数”就具有了双重含义。

由“说了算数”演变为短语“说了算”时,仅在形式上表现出了一个省略的过程,而在语义上完整保留了原义:

(8)这件事可开不得玩笑,希望你能说了算。(微博)

(9)放心吧,他是个守信用的人,他说了就一定算。(微博)

(10)因为这个东西光是我们内部媒体说了还不算,还得要世界上各种人都说了才算,我得去看。

例(8)(9)中,“说了算”都表现出一种重承诺守信用的道德品质(下文称作说了算1),这与“说了算数1”含义别无二致,只是这时,“说了算”前面或结构之间往往会加上能愿动词或副词,用来表示主观意愿或加深程度。例(10)关于“他是否是全球品牌”这个问题,内部媒体的言论不可信,只有众人都认可,由大数据做支撑的言论才令人信服,这是“说了算”作为短语时的第二种语义。(下文称作说了算2)

从说了算数1到说了算1,从说了算数2到说了算2,根据成分省略的本质,省略的仅是语法结构成分的载体,语义并没有被省略。根据Grice提出的适量准则,交际者双方可以推断出来的隐含义不必多说,也就是说,在一个语境中,不补出“数”我们也能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对话中自然地出现了大量的省略形式。

(二)从说了算2到说了算3

(11)我觉得,这个孩子肯定是健康美丽聪明的。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明天去问问医生,医生说要,我们就要,行不?

(12)本报特开辟“让企业家发言”专稿栏目,陆续刊登专访稿从管理的角度,来谈一谈、议一议“企业由谁说了算”的问题。

(13)政府由官员说了算,他们自然也就成了实际上的产权代表者。

(14)25年了你还不知道这个世道是什么说了算吗?

(15)中央的规定到了地方上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到底是中央文件说了算还是地方政府说了算呢?

例(11),关于“孩子是不是健康美丽聪明”这件事,“你”和“我”做出的判断、说出的话都不具有可信度,只有医生以专业的知识背景做出的权威解答才有令人信服的依据,此时的“说”是必须由人才能发出的动作。当“说了算”的主体由具体的人引申为抽象的人,比如领导者、群众、我们、谁(例12、13),“说了算”语义也就随着抽象化,并不具体地指每个人都要对所面对的情况说出看法或建议,特别是其主体为物的时候(例14、15),是没有办法发出“说”这一动作的,比如上述例子中的世道、中央文件,因此,这里的“说”意义虚化,不再表示具体的言语动作,而仅仅代表权力发出者,可替代为决定、决策等词,需要听话者承担的语义内容就从令人信服的言论抽象引申为令人服从的权力,表示主体具有最高决策权或权威性的领导力。“说了算”的词汇化基本形成,下文称作说了算3。

三、词汇化与虚化的动因与条件

沈家煊在《复句三域行、知、言》[6]中通过“行、知、言”三个概念域的区分来系统概况地说明复杂的语义关系。“行”指行为、行状,“知”指知识、认知,“言”指言语、言说。这三个概念域不仅能用来解释复句的含义,还能用来区分词和短语,如“说了算”:

(16)女学生们就是这样,就像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非要旁人说了才算数的。

(17)评选国花是国人的事,不是哪个权威或是哪个机构说了算的事。

由“女学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以看出这里强调只有说的话才能令女学生信服,一经出口,“旁人”同时就承担了“说”这一言语行为,这里的“说了算2”属于言域。例(17)不是指评选国花这件事需要哪个权威或机构说出看法,而是指这件事谁能有权利决定,是让听话者对权力主体认知与明确,这里的“说了算3”属于知域。词汇化的过程使其整体从“言”的概念域转移到了“知”的

概念域。

还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是“说了算”成为了表示领导力、话语权这个特定的词呢,“做了算”好像更有理由代替“说了算”的位置。其实不难理解,在日常交际中,谈话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说了算”本身来讲,“说”是一种言语行为,“算”表示算数,说话人总是期待自己的话能被实现、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只有把说出来的话变成结果才能叫做算数,也就是去实践,因此,“算”其实是一种行为动作,归属于行域。“说”与“算”之间的关系是承接的,当“说”由权力主体发出,“算”由听话者的服从并通过努力去完成,整体就通过隐喻的方式传达了表示对主体决定权力、话语权力的一种认知,属于知域,其实,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般的思维方式,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其一定具有逻辑关系和关联性。

最后,我们将“说了算”的演变过程概括如下:

猜你喜欢

省略领导力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领导力的“蓝海战略”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
中间的省略
五星红旗的含义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