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诈骗现状及其防范体系建设探析*
——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2-20李冠文
李冠文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目前校园诈骗在大学校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威胁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学生防范意识,防止学生上当受骗,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社会防范工作,阻止不法分子对学生的侵害,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防范体系以减少校园诈骗的发生尤为重要。
一、校园诈骗的现状
(一)校园诈骗类型多样化,大学生受骗率较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诈骗的手段也不断创新,校园诈骗类型呈多样化趋势发展。众多校园诈骗类型中,如图1所示,以中奖诈骗、金融诈骗、产品推销诈骗、招聘诈骗为主,主要抓住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弱,社会经验不足,急于赚取金钱等要点,利用各种诱骗的话语和行为实施诈骗。
图1 校园诈骗类型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在是否有受诈骗的经历问题上,如图2所示,28%大学生表示发生在自己身上,40%大学生表示听闻周边的同学经历过,即大部分学生有过亲身经历或者间接接触过诈骗,而没有接触过的学生比例占18%。由此可见,校园已成为诈骗的重点区域,在校大学生成为诈骗的重点人群。
(二)校园诈骗手段趋向新科技,大学生难以招架
随着科技发展趋势,诈骗手段也变得层出不穷,不法分子校园诈骗的实施途径不仅仅停留在面对面,还不断地利用电话、网络等介质平台。调查发现,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诈骗中电话和短信诈骗所占比例较高,其次是网上聊天软件如QQ、微信、网站和Email等,传统的面对面诈骗的方式仅占少数。校园诈骗的手段向着最新科技发展趋近,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介质如手机、电脑等实施诈骗,大学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骗。要防范校园诈骗,应管理控制通讯和网络等渠道。
图2 学生受诈骗经历调查
(三)校园诈骗追回损失情况不乐观,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经历诈骗的大学表示选择马上报警,但报警后往往因没达到立案标准而不予立案或者证据难以搜集等原因导致损失追回情况并不乐观,公安部门对校园诈骗的重视程度和打击力度有待加强。有少数学生在意识到被骗后会利用自己的办法去找诈骗分子追回损失,这类学生有可能追回损失,但潜在危险也较大。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自认倒霉,对追回损失不报希望,他们和身边的亲戚好友或者老师诉说被诈骗的经历,提醒他人注意防范。可见,目前校园诈骗发生后各方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不强,追回损失的情况并不乐观。
二、校园诈骗的原因
(一)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弱,防范意识和自控能力不强
目前,大学生主要生活在环境较为简单的校园里,社会生活经验较少,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薄弱,在日常交往中容易暴露自身的重要信息,富有同情心,涉世未深,对他人没有防备之心,这些都成为校园诈骗实施的有利因素。同时,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引诱,承诺各种好处,而大学生在遇到诱惑时不能控制自身行为,容易受骗。另外,很多大学生在受骗后自认倒霉,不懂拿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这助长了诈骗分子再次作案的气焰,校园诈骗屡屡发生。
(二)校园对社会开放性扩大,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目前,视频监控、日常巡逻是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主要安保措施。随着校园对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进入校园的社会人员不断增多,原有的校园安全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往往重视学科教育,关注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安全防范教育,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诈骗的存在及其危害,缺乏诈骗防范及被骗后应急处理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诈骗,被不法分子诈骗后才心领神会,这样交学费买教训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法律制度不完善,个人信息管理不严谨
目前,根据刑法相关条款规定,诈骗金额少于三千的案件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很大部分校园诈骗案诈骗金额低于三千而无法以刑事标准立案,诈骗分子利用法律间隙逍遥法外,受骗学生对社会或者公安机关不抱太大希望。同时,校园安全管理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现实操作中无法可依,校园安全管理的成效难以落实。另外,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实名注册已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必要步骤,很多大学生热衷于网购或者网上聊天,大量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集中存储,平台无法保障用户个人资料的安全性,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盗取倒卖个人信息,个人信息被泄露,诈骗分子就有可乘之机。
三、构建高校校园诈骗防范体系的建议
目前,校园诈骗情况较为严峻,这并不是大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构建高校校园诈骗防范体系以降低大学生受诈骗概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参与。
(一)大学生要有反诈骗意识,不贪图便宜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首先,大学生是诈骗防范体系重要的角色,要积极参与学习法制或安全防范教育的知识和活动,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要有反诈骗意识,学会辨别好坏懂得自我保护。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不贪图便宜,对各种好处诱惑要提高警惕,冷静下来三思而后行。万一不慎上当受骗,要及时报案,配合相关部门查办,用法律武器制裁诈骗分子,震慑其他诈骗分子,减少校园诈骗的发生。当然,这里还需要家庭的关心和爱护,让大学生有坚强的后盾去积极适应融入社会环境,提高辨别能力,不让诈骗分子得逞。
(二)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坚守主战场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坚守防范校园诈骗的主战场。
一是要加强校园的治安管理。高校保卫部门除了做好平时的日常巡逻安保工作外,还要提升预防校园诈骗的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园防范诈骗的制度及防诈骗信息反馈系统,确保信息在学生、主管老师、学校保卫部门和当地公安部门之间畅通无阻,做好紧急反应准备工作。另外,高校保卫部门除了做好校园内安全管理工作外,也要与警方加强联防协作,与辖区派出所保持良好沟通。
二是把防诈骗教育写上课堂教育计划。高校应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安全管理和防范诈骗的课程,并安排适量针对防诈骗的专项讲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大学生对各种新型诈骗提高警惕。现阶段,高校校园诈骗案件发生率整体态势上升,在新生入学时期最为高发,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计划上增加了防范诈骗的内容。例如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防范校园诈骗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编制《新生防诈骗指南》发给新生,提醒注意防骗;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和社区律师联手举办防诈骗系列活动;指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个防诈骗的社团组织,定期进行防诈骗信息的宣传和组织防诈骗活动,这些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校园诈骗发生率同比下降23%。
(三)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我国校园诈骗的相关法律制度目前还不完善,政府部门要重视并落实制定校园防诈骗方面的法律法规,公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针对诈骗案件侦查、处理的相关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各样的校园诈骗,用法律武器保障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四)加强社会环境管理,倡导良好社会风气
高校是社会的一角,加强社会环境管理,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对高校校园诈骗防范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各群体的联动,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联动,开展针对校园诈骗的相关整治净化行动,建立诈骗事件应急处置系统,以降低校园诈骗发生率和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二是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群众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形成一种以诈骗获取他人钱财为耻,积极举报诈骗犯罪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诈骗犯罪率。
目前,校园诈骗在高校时有发生,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构建校园诈骗防范体系很有必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诈骗起到防范和治理的作用,以降低校园诈骗的发生率和减少受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