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侨乡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以鼓浪屿老别墅为例
2019-12-21庄莉红张建英
庄莉红,张建英
(集美大学 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面积仅1.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被称为“钢琴之岛”、“海上花园”,是厦门旅游的标志性景点,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的海内外众多游客。可是,很多人上去就是体验日光岩半日游,对这个小岛上的“侨乡文化”不了解也无从了解。因此,笔者希望以2017年7月8日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为契机,让游客的目光转向更加丰富而厚重的鼓浪屿历史文化,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华侨先贤们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而努力。尤其是让承载着侨乡文化的凝固的音符——老别墅,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进一步凝聚东南亚华侨的共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此,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听取厦门市原博物馆馆长龚洁老师的口头及书面介绍,参考了知网和部分文献材料,并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和个人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
一、老别墅——侨乡文化遗存
“华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侨乡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故乡。海外移民与家乡的人、财、物的交流带来侨乡地区的文化形态的变化,形成特有的侨乡文化。”[1]建筑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虽然历史风物景观,不似自然景观具有的直观感染力,但他们的审美价值在于蕴藏于物质性外壳里的精神现象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2]鼓浪屿老别墅作为历史风物景观,承载了包括侨乡文化在内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表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张力和旅游魅力。
(一)老别墅与华侨
鼓浪屿的崛起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大批祖籍闽南的东南亚华侨,其中不乏富商巨贾、各国侨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将海外资本转移回国。又因为《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的关系,在家乡战乱频仍、匪盗猖獗的历史时期,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相对开放、相对安全的公共租界定居、发展。鼓浪屿的建筑除了领事馆和公司办事处以外,绝大多数由华侨所建。据1920年“工部局报告称:“近20年里,华侨和侨眷在鼓浪屿就兴建约1100幢别墅住宅。”[3]近年来所认定的391栋历史风貌建筑,至少有80%以上是华侨和侨眷的业产。在上世纪30年代,鼓浪屿华侨、侨眷的人口比例之高,以及东南亚著名侨商聚居人数之多,堪称福建省之最。即使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据2004年的统计材料所载,人口仅20 172人的小小岛屿,还拥有归侨侨眷10 520人[4],占据常住人口的52%还多。2010年出版的《中国侨乡侨情调查》一书,鼓浪屿仍旧名列国内15个典型侨乡之中。除华侨所建的老别墅外,各国领事馆、教堂等也是鼓浪屿历史风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研究时也将其纳入其中。
(二)凝固的侨乡文化音符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沉淀和继承历史上中国好故事的优质基因,实现古今转变、古为今用;同时,在国际传播中讲故事,把中国故事讲出去亟须适应外部语境,打破中西文化的藩篱,贯通中外、沟通世界。老别墅的身上就体现了能够适应外部语境的中国建筑魅力。
1.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体现
鼓浪屿岛上的1000多栋老别墅每一栋都各具特色。这种洋楼式民居“主要是归国华侨受侨居国建筑形式影响而建筑的,但也保存了闽南典型民宅中的一部分,可谓中外结合,是一种‘扬弃’。”[5]鼓浪屿老别墅中有体现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特色的“皇宫起”的闽南特色建筑,如中华路上红砖红瓦、飞檐翘角、喜气洋洋的四落大厝和大夫第,其三拱两斗、门当户对、屏风、玄关、天井等传统建筑要素,体现了平稳、均衡、对称的美学思想。廊柱规范、石雕内容很多涉及传统思想及道德要求。
2.海洋文化建筑的体现
一般而言,黄河文明指的是发源自中原的相对沉稳、内敛的农耕文明,而海洋文明指的是面向大海的以激情和变化为主旋律的文明。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二者概念不一样,但如果是体现人类社会进步特征的文化,我们就可以认定为文明。而“就海洋文化的动作机制而言,是它的对外辐射性与交流性,亦即异域异质文化之间的跨海联动性和互动性。这也是海洋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了海洋的自然属性,也因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海洋文化从总体上来说不是瘀于一域一处的文化。”[6]老别墅中的海洋文化可以在具体的建筑外观上得到显现,如鼓新路48号四层船形别墅人称“船屋”,这是20世纪20年代原鼓浪屿救世医院的黄大辟请时任院长的美国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建造的。该建筑被设计成正欲起航的巨轮,以长三角形地基为巨轮的甲板,驾驶台前为半圆廊,两侧开两排圆洞,形似轮船的通气窗。别墅层层递减,最高层只有一间房和一个蓄水池、锅炉房,站在楼顶天台,犹如站在远航的轮船上。又如鼓浪屿中华路21号是一栋百年英式老别墅,建于上世纪10-20年代,原为住宅,1937年二楼作为壳牌、美孚石油公司前身——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办事处,俗称猫头鹰楼。与二楼猫头鹰窗框不同的是,三楼的船锚拱窗又表现出了与海洋密不可分的联系。
海洋文化还表现在融会贯通的跨文化建筑元素中,这也是侨乡文化的特色。除上述两栋老别墅外,更多的老别墅体现的是中西合璧、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无缝融合的特征。例如黄家花园以中楼为中心点呈现南北两楼对称排列的布局,四面回廊,剁斧凹槽的廊柱纤细高雅、简洁华贵,外型上的浮雕及台阶、楼梯等意大利大理石材料,还有走廊的拱门、吊灯等,都是欧式别墅的作派,但内里的楠木地板、门窗以及紫檀博古架、长供桌以及房间阳台玻璃门上的花草、仕女图案等,都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因此该建筑体现着中西合璧的奢华和沉稳。海天堂构“穿西装,戴斗笠”的做法即楼身、楼层为西式,而屋顶为中式的重檐歇山顶式,龚洁老师的评价是:“似宫非宫胜似宫,似殿非殿赛过殿;不中不洋不寻常,中西结合更耐看。”[7]金瓜楼的屋顶因有两个貌似金瓜的塔顶而得名,这两个橙黄泛金、瓜棱明显、棱角飞卷的金瓜样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及奥地利萨尔茨堡等均可见到,体现出罗马建筑的因素,又有洛可可艺术的美感。笔架山上的观彩楼因外形如同中国的花轿,故又称“新娘轿子”,绳状门柱、窗楣上的欧洲火枪手的头像雕刻,则为味道纯正的欧式建筑,有着一种古典的贵族气度。此外,哥特式风格如天主堂、巴洛克风格如各种雕塑装饰、伊斯兰圆顶如八卦楼等,柱子也多种多样,科林斯式、爱尼奥克式、陶立克式等在鼓浪屿均可以找到。柱头还有蝴蝶状的、太极与古希腊柱式相结合的,不一而足——鼓浪屿的“万国建筑博览”确非浪得虚名。
1000多栋老别墅的建筑从外形上打破了单一的风格限制,体现了中西结合、古今结合的特色,可以称其为具有侨乡特色的凝固的“建筑音符”。
二、“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老别墅的保护与文化传承
(一)老别墅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鼓浪屿老别墅带有殖民色彩,也带有侨乡特色,是近代政治、经济、社会选择的结果,是百年风云动荡、沧海桑田的复合性产物。不少老别墅里曾经上演过华侨侨眷们参与民主革命、抗日救亡、助力城市发展、振兴实业、捐资助学等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爱国爱乡的精神内涵在当下“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有着特殊的意义。 而今,鼓浪屿老别墅所涉及到的华人华侨及其子孙散居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而这些大多是我们海上丝绸之路所走过的地方。因此,“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侨乡文化,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文化的“魂”,有助于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共识、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老别墅的保护、修缮与文化表达
由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以及之后的台海对峙、文化大革命等原因,老别墅的主人为避祸,拖家带口远迁海外,别墅往往几经易主,其功能和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伴随着建筑物的故事也渐渐沉寂乃至消亡。直到改革开放后,鼓浪屿才又重现其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过2000年以来,由于政府决策的问题,鼓浪屿原住民“只出不进”,学校和医院陆续迁出,由老别墅所代表的鼓浪屿文化再一次受到强烈的冲击,商业气息和小资情调慢慢成为岛上主流,而与原来的侨乡文化气息日渐疏离。
老别墅年久失修、日益破败、逐渐坍塌也是当前较为紧迫的大问题。2017年4月经厦门市政府同意印发了《厦门市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贯彻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8]的基本方针,确保鼓浪屿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发挥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对大夫第、黄氏小宗、春草堂、菽庄花园等53处申遗核心要素的管理、监测、修缮、利用等方面,做了系统规定。不过,对于鼓浪屿1000多栋的老别墅而言,除了53处申遗核心要素外,还有相当多数的老别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修缮,其后续管理是个很大的问题。不少老别墅破败不堪,例如以林语堂婚房著称的廖家别墅几成危房:墙壁坍塌,屋顶多处漏水,上下楼梯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充分发挥老别墅的价值,让其文化内涵得到知晓和解读,各方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政府托管
把老别墅交给国家,由政府出资进行保护和定期修缮,由专门部门履行管理职责,将其文化发扬光大,无疑是最理想的。例如菽庄花园,原为台湾首富林尔嘉的私家花园,自其主人1956年敬献给国家后,由旅游部门统一管理,鼓浪屿景点套票中就包含这一著名景点,有关保护和修缮费用在门票中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又如海天堂构,由政府协调各方关系,联系黄秀烺散居全世界拥有该房产继承权的后人,签订售房托管协议,并历时2年、花费上亿巨资重修之后,才能够以今天的规模出现在游客的面前,现为鼓浪屿岛上最时尚精致的老别墅文化旅游新景点之一。其主楼38号被开发为鼓浪屿建筑艺术馆,通过图片、旧时物品等方式展现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及其背后的怀旧故事;42号则设立南音馆、木偶演艺中心等,起到了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宣扬闽南文化的作用。
由于老别墅的不少业主是富豪,资本雄厚加上家眷众多,这也造成了现在拥有房产继承权的后代子孙繁多而且关系复杂,很多散居海内外,要一一取得他们的售房托管许可显然有一定困难,因此该方法难度不小。
2.社会资本介入及商业运营
(1)民宿经营
民宿经营是应市场需求而生的民间自发营利行为,但“老别墅”是其营销中重要的卖点之一。因此,经营者首先要对其进行修缮,然后才能按照现代住宿的要求进行适当改装和设备添置。
当前遍布全岛的家庭旅馆不计其数,有些对老别墅的绿化、维护等都进行得很好。例如船屋,现在就由黄家后人居住并开辟成为家庭旅馆,而且较好地保留了其海洋文化的特色,有限的几间客房被命名为“水手舱”、“管轮舱”、“大副舱”、“轮机舱”、“船长舱”等。而杨家园度假酒店开张伊始就投入了500万元巨资进行了修缮,并尽可能地保持了其原有的风貌,经营者对感兴趣的房客都会予以建筑文化方面认真的介绍。林氏府公馆的酒店经营在有关网站上对其历史和与台北板桥林家花园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文字说明,客观上对其文化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很多经营者在住店客人到来时都会提供整个小岛上老别墅的地图免费供客人取阅,方便他们按图索骥。这些文化传播都相当有效,并且充满一定的趣味性。
(2)其他
除了上述用途以外,老别墅还有其他运营方式。例如番婆楼和容谷(李清泉别墅)现为铂爵婚纱等的摄影基地,原亚细亚火油公司的旧址现在外图书店在营业,四落大厝则成了饭馆等。
不过,一旦有商业资本的介入,利益最大化成了其考量指标,因此有些破墙开店或违章搭建等都有可能破坏其原有的格局与风貌,需要强有力的监管防止其“长高长胖”。
3.开拓新的景点思路
自2014年10月起,为避免游客过多造成鼓浪屿“沦陷”,厦门市政府出台了控制上岛人数(单日最大客流不超过3万人)且分开不同码头上岛的举措。该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对民宿经营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而且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要求,申遗成功的鼓浪屿老别墅的民宿经营与游客数量都受到限制,以自发形式经营民宿延续老别墅生命的做法将受到比较大的挑战。因此,将老别墅融入鼓浪屿大景点之中,关注新的文化元素所带来的机会和题材内容,开拓新的景点思路,可以为保护老别墅、延续其文化脉络带来新的尝试。例如:
(1)博物馆经营
将老别墅开发成各种主题的博物馆,一方面可以获得保护和修缮的资金,另一方面也起到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例如下列形式的创意表达:
①鱼骨艺术博物馆。东方鱼骨艺术馆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首家专业鱼骨艺术馆,坐落于杨家园老别墅群靠北的一栋。馆内展览的所有画作,都是由天然鱼骨包括鱼骨、鱼骨刺、鱼鳍、鱼鳞、鱼眼、虾须、蟹壳等经过脱肉、净白、去腥、去味、防霉、烘干、美味等12道工序,一根一根拼制而成,然后制作成各种写实或写意的画作。
②贝壳博物馆。贝壳博物馆坐落于鼓声路5号,是由防空洞改造的。该项目与厦门市水陆生物制品研究所配合,致力于结合爱国主义人防教育和海洋生物科普的展览,成为最具有专业影响力的《贝壳梦幻世界》。该馆收藏有6800余种珍稀的贝壳,还有珊瑚展、贝壳3D演奏、环幕海底世界。严格意义上该地址与老别墅无关,但其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
③乐器博物馆。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和蛇岭花苑现在建设成为钢琴博物馆,收藏有70多架来自世界各地古钢琴,是国内最大、世界罕有的钢琴博物馆。八卦楼也收藏有30多台来自世界各地珍贵的风琴。风琴博物馆和钢琴博物馆交相辉映,深刻演绎出鼓浪屿“钢琴之岛”、“音乐之岛”的音乐特色。
(2)老别墅专线旅游
笔者认为联系有关物产所有者或后人,开辟老别墅的专线旅游,创造侨乡文化的旅游意境,此法较为可行。
①专线旅游的可行性。根据笔者的问卷(有效回收了127份样本,其中厦门本地的15.75%,属福建省户口但非厦门的55.91%,非福建地区的28.35%),被调查者认为既然鼓浪屿以“万国建筑博览”而闻名、因此老别墅对鼓浪屿意义很大的占到了87.4%,想去看别墅的占77.97%,想去但由于无人导游从而放弃的占18.11%,后二者合计达到96.08%,说明老别墅的旅游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另外,能够接受专门开辟的老别墅旅游线路的被调查者,愿意参加的达到59.85%,如果不要钱的话则会考虑参加的有14.17%,二者合计74.01%。
上述问卷中“如果您到鼓浪屿寻访老别墅的话,会选择玩多久”显示,“肯定得住在岛上,至少得两天”的比例达到27.41%,至少一天的比例是39.26%,这比当前旅行社普遍的行程安排在时间和内容丰富性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这也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到旅游的精神享受、文化享受这一层面,愿意付出金钱进行相关主题专线旅游的也越来越多。因此旅行社或者鼓浪屿管委会可以针对被调查对象的要求,论证此种方法的现实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发挥老别墅的旅游价值,拓展旅游新思路。
②专线旅游与文化意境的营造。“旅游文化意境其实就是旅游主体对旅游地的产品供给所包涵的文化特质的一种体验与感悟,它塑造和诠释着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氛围。”[2]作为大海之中的一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岛,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对其加以开发和利用,并且成为拉动其旅游资源一驾新的马车,是个颇让人期待的话题。笔者认为,挖掘并赋予各栋老别墅不同的主题内涵,对其多元化的建筑艺术风格进行主题开发,例如鼓浪屿音乐之旅、宗教之旅、领事馆之旅、商业文化之旅、名人足迹寻访等,延伸和拓展相关旅游产品,创造一种以历史风貌为载体的旅游文化意境等,已经较为成熟,只是在决策上还需斟酌,在操作上还需完善。
问卷有涉及专线旅游中文化推介的细节问题,当笔者问及:“如果在每栋有典故的老别墅前面加上一些说明,欢迎您参观并请您随意捐资作为维护费用,您愿意吗?”这种常规的说明性旅游得到了57.48%的被调查对象的响应。但认为“随意参观不成熟,万一碰到不爱护文物的人就惨了,该方案不可行”的也占到22.05%。
③NGO(非政府组织)的自发组织与宣传。老别墅的专线旅游设想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例如厦门有一个“走寻老厦门”的微信群,成立不过3年左右时间,组织了5次走寻鼓浪屿老别墅之旅,邀请了厦门市地方文史专家充当导游,总计156人次参与。他们通过朋友圈、美篇、公众号不同程度地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加上组织了其他路线的走寻活动,该群在厦门市影响越来越大,有关负责人在去年厦门金砖会议期间也被邀请到有关论坛对活动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因此,热衷于鼓浪屿侨乡文化的志愿者,可以经过有关部门考核后担任义务导游,结合上述专线旅游方式对游客进行引导和讲解,还可以监督游客行为,避免对文物可能造成的破坏。
三、结 语
鼓浪屿老别墅是鼓浪屿旅游的精髓,是其侨乡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因此,应抓住2017年7月8日申遗成功的良好契机,多方筹措资金,对有着历史意义的老别墅进行保护和修缮。为长久计,须开拓新的保护和开发思路,如将老别墅旅游融入鼓浪屿大景点,通过政府托管、变身博物馆结合文创经营以及专线旅游等方法,尤其是通过专线旅游筹措经费并传承文化的思路,经调查研究显示较为成熟和可行。
我们应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方针,通过保持和恢复老别墅原貌,进而深入挖掘老别墅中华侨侨眷的优秀美德和精神品格,将其开放包容和积极进取的文化精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凝聚海内外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东南亚华人华侨方面发挥软实力的作用,更好地讲述包括华侨、侨建、侨乡的中国故事,激活其家乡记忆,增进他们与侨乡的感情,坚定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树立“文化中国”、“文化侨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