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2019-12-21李佳思
李佳思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人才的培养教育面临着很多挑战。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型学科,培养学生较强的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协调能力与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多半不能符合行业需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实践教学质量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是衡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重视改革旅游管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理论传授,忽视实践教学
国内本科教育多注重理论传授, 而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看,本科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影响。当代大学生“理论强,而动手能力差”仍是相当的普遍现象。在教学大纲编制中,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情况。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操作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实训课程及校外多项实习。实验实训课程是学生了解学习本专业的重要途径,内容主要包括中西餐服务操作、客房服务操作、模拟导游、旅游规划设计、服务礼仪等。校外实习主要是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了解各旅游企业部门运营与管理。但目前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重视,实验教学质量没有严格的标准,多流于形式[1]。
(二)实验室基础设施简单,缺乏资金投入
地方院校资金与空间有限,办学条件艰难。在经费与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很难轻易满足各专业的条件需求,只能优先发展基础性教学设施。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更偏重于理工科。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建有餐饮、客房、前厅、酒吧、厨房、规划设计、景点沙盘等实验室。一般院校只建设四个左右旅游专业实验室,设施更新较缓慢。已有实验室和设备缺少维护更新,较陈旧,不符合现代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难以跟上旅游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发展步伐[2]。教学软件设施普遍也较薄弱,一般仅有客房预定管理、地理信息、旅游资源规划等系统。由于价格较高,观念上的轻视,在实验室软件建设上一直存在滞后。因此,加大投入实验室建设,利用软件实验教学是提高旅游管理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校内外实习基地提供岗位有限,难以全面了解企业
校内实习是学校独自或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研发、服务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3]。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旅游产品销售、导游、餐饮、住宿、会议等接待服务,生产服务由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多数高校没有建立旅游管理校内实训基地,有些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实践时间与基地运营时间矛盾,寒暑假处于旅游旺季,学生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生产性实训基地业务不确定,随市场需求而变化,可能出现生产性业务与教学内容计划时间不一致现象。实训基地提供岗位有限,无法全面旅游企业各部门运营。例如旅行社对学校营业部实训基地岗位有所限制,学生在实训中只能接触到旅行社产品的销售和导游工作,不能参与旅行社产品线路设计、外联、计调等岗位。事实上,这些岗位才是旅行社工作的关键。在实训基地,学生的工作内容简单重复,无法得到综合性锻炼,对于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的形成帮助有限。多数校外实习是通过在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邮轮等旅游企业任某一特定岗位,少有轮岗,无法全面了解企业运营管理。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提高院校认识,增强教师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应以正确的认识为前提。目前,一些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开展仅流于形式。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能力本位”取代“知识本位”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必然趋势。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是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要求的有效途径。我国高校应逐渐转变“重知识, 轻实践”的教育观, 提高实践教学在高等旅游教育中的地位[4]。
实践教学对于教师有较高要求, 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 更要求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应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对行业实地考察,及时提供旅游业最新发展和需求信息,旅游企业发展动态及人才需要。专业建立理论功底牢固、实践技术专业、教学理念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效果。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实验室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 场地和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高校应多方筹集经费,增加实验室场地,及时更新设施设备。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应有基础性实验室和综合性实验室[5]。基础性实验室主要通过模拟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工作场景,对学生中西餐饮服务、导游接待服务、客房铺床、前厅接待服务等进行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初步掌握旅游基本操作规范及要领,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所需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应用。综合性实验室主要通过旅游线路设计、菜单设计、营销策划、会展策划、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设计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策划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6]。由于高校资金匮乏,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分步进行,先优化使用率高的综合性实验室,在此基础上继续建设和完善。
(三)建设优化校内外实习基地运营模式,提供丰富岗位
积极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实际工作岗位的机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根据行业和社会实际需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重视实践训练的环境,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企业运营与管理。根据旅游淡旺季调整教学实习时间及内容[7]。学生是大学城的主要消费群体,外出旅游具有明显的淡旺季。春游及各种节日是学生结伴外出游的旺季,学期结束返家票务需求大,这些时间是明显的旅游旺季。其他时间,则是出游淡季。可以在实习基地业务较多的旅游旺季安排学生进行实训项目,如旅行社产品线路设计、产品销售、导游带团、客户回访等工作。在旅游淡季,加大培训力度,如安排旅行社的资深导游培训导游带团技巧、旅行社外联和计调岗位工作等内容。学生既可以接受业务培训,知识技能得到系统提升,也可参与实际工作锻炼,提高实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安排多岗位轮岗为培养学生综合性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适应本专业各种岗位的能力,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参与多个工作岗位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参与实训的时间可安排为八个月,根据学生适应能力,安排学生每两个月或三个月参与一个实习岗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通过深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可以改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专业促成重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人才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与其他形式教学的结合,形成与行业实际需要和发展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