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京津冀劳动保障共建共享推动首都核心功能提升

2019-12-21

时代经贸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京津冀劳动人力资源

张 丽 张 艳

一、引言

首都核心功能意指北京这一城市作为首都所承担的功能,即“四个中心”功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的战略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视察北京时针对北京的未来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4月30日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强调,要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即是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对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如何有序、有效地引导人口流动是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迫切需求。从劳动保障层面来看,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使其就业、居住和生活更加方便舒适,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环节。京津冀地区劳动保障领域共建共享是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的一个基本思路,有利于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进而促进首都核心功能的提升。

二、京津冀劳动保障共建共享对首都核心功能提升的意义

首都核心功能在提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的再配置。“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包括首都部分产业的转移和部分医疗、教育和行政事业性服务功能转移,将会带来两类人口流动。一是产业转移带来的产业工人和商贸服务业等从业者的流动。二是首都的部分医疗、教育、行政事业性服务功能转移带来直接人口和作为服务对象的间接人口流动。”北京非首都功能在疏解到津、冀两地的进程中,针对这两类劳动人口的迁移,需要劳动保障政策的大力支持。劳动保障的意义在于深入保护劳动者应有的权益,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进而引起人力资源在有效配置中合理有序地为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动力,有利于缓解首都核心功能区的人口承载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一)有利于缓解首都核心区人口承载力

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的“腾退步伐”加快,不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一般制造企业和制造环节有序迁出,使北京市各类企业明显减少,大批企业同产业园区进行对接,劳动人员面临着就业与再就业的问题。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就业需求,如果劳动保障能够形成各地一致的标准与待遇,那么,市场配置人才的效果就会明显地发挥出来。这不仅促进了低端企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转型发展的机会,而且有力地缓解了首都核心功能区的承载力。

(二)有利于提升首都核心区产业功能布局

就业支撑产业。劳动保障共建共享能够促进就业人口合理流动,以扩大就业规模和提升就业质量提升城市的产业功能布局。优化提升首都的核心功能,疏解非核心产业是关键。在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进程中,大量人口转移到河北地区,这部分人口具有特殊性,存在着把北京工资与社会福利水平与河北对比的心理偏好,从而对未来就业地点进行长远规划。在共建共享的劳动保障条件下,相关的就业待遇和公共服务水准提高,有利于京津冀区域产业劳动人口有序流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功能布局。同时,在劳动保障有了共享的机会基础之上,河北地区的其他资源优势相应显露出来,吸引人口入驻。比如,在一些新型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高新区等地,土地资源、住房优势将会聚集大批人口。这就是人才的聚集效应,有利于非首都功能疏解。

(三)有利于形成公开透明的政府调控渠道

共建共享是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地评估政府的政策执行力,保证首都功能提升过程中相关人口流动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增强河北人口聚集,更好地为提升首都功能提供智力支持。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正在打造新的高端经济增长极,形成世界创新的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布局发展前景方面,不能没有政府政策的有力调节与适度引导。高端人才的流动需要公开透明的信息提供渠道,京津冀劳动保障的共建共享正是提供政府政策供给的有效渠道。

三、京津冀劳动保障共建共享面临战略机遇与挑战

京津冀劳动保障共建共享是京津冀地区人才协同发展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在人才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一些成效。2011年4月26日京津冀三方签署《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书》,推动区域内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2015年10月29日河北人社厅和天津人社局共同签署了《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合作机制和集体劳动争议处置沟通机制。2016年10月27日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三地人社部门签署《推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深化合作协议》,在就业创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三地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签署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协议》明确了三地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与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的相互承认,从而“为推动人员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依据京津冀地区推进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协议以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协同发展协议,三地施行互认互通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资格,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政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地方标准也在谋求协同发展,并致力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以实现三地之间人力资源无障碍自由流动。2019年1月1日天津北京河北三地人社厅部门启用《京津冀劳动合同参考文本》,推进劳动关系工作协同。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京津冀三地劳动保障共建共享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

(一)京津冀三地对人力资源的统筹力度不够

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目前,北京地区的内部人力资源的调节力度有所显现,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从业人员数量减少,相应地,在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在城市发展新区从业人员也有所增加,在生态涵养区,从业人员明显地高于以往同期水平,这些地区是北京核心区疏解人员的重点区域,而整体来看,北京与天津地区的就业吸引力仍然远远高于河北地区,京津冀地区的人力资源流动缺少动力。

(二)京津冀三地社会保障领域差距较大

河北社会保障绝大多数指标都低于京津,河北与京津的公共服务存在差距,是京津冀劳动保障共建共享中的“短板”,受制于经济结构等诸多要素制约,不可能短时期内达到一体化目标的要求,需要逐渐缩小和京津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差距。“河北省财政投入低于京津是造成社会保障领域差距的原因之一,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投入仅为北京的三分之一、天津的一半。”

(三)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对高质量就业提出更高要求

新时代首都人才队伍建设既需要高精尖产业人才,也需要成熟的技能服务人员。北京着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和新业态,需要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业对于职业技能具有更高的期待,需要培训、鼓励职工提高技能、提升职业转化能力。因此,劳动保障对于各级人才提供的指标与约束条件缺少共同的标准。

四、推进京津冀劳动保障共建共享的对策

需要从劳动保障共享机制、程序规范、监管体系等方面着眼,建立完好的劳动保障体系推动首都核心功能提升。

(一)创设劳动保障共享机制

机制的效用在于形成有效的长期发挥调节作用的系统。创设机制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全面协调合作,并将眼光放长远,前瞻性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工作,依据劳动保障具体工作方针和劳动保障目标协调多项工作。需要构建劳动保障服务运行机制,发挥其在劳动者的就业信息收集、办理社会保险、获得劳动权益、进行技能培训等环节的功能作用。“对调整疏解企业职工安置、分流、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尽早研究转移人群在京津冀区域内社保同城化相关政策措施。通过引导企业主动转型或搬迁,有效降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实施风险。”在共享机制运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精细化地开展人力资源培训项目,进行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有目的地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从而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

(二)规范劳动保障共享程序

规范程序目的在于提升服务效能。以规范管理、提高效能为目标,搭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为京津冀地区的广大产业劳动者提供优化服务。共享程序在于公开劳动保障政策信息基础上精简流程。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公开保障标准,规范办事流程,推进宣传平台建设,提高政策知晓度,化解热点难点,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包括公布就业政策、链接相关规定细则等工作的细化,要能够促使劳动保障的宣传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有效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提供疏解出去的企业必需的劳动保障服务,夯实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社会根基。

(三)完善劳动保障监管体系

依据劳动法,构建相应的劳动保障制度以及社会保险等制度,使各级的企业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在企业工资分配、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劳动保障人事争议处理等方面,形成工作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劳动保障监察跨区域联合处置,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京津冀地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五、结语

总之,共建共享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是面向全体劳动者,在京津冀地区搭建起劳动保障共建共享的平台,在扩大就业政策、资金帮扶措施,增加就业数量,提高就业质量、劳动监察、咨询服务、争议调解仲裁等方面,共建平台,共享成果,形成社会合力。这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首都高质量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转型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便捷的服务,为北京功能提升创设基础条件,对于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京津冀劳动人力资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热爱劳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