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强国”看银行学习效能提升
2019-12-21王锋
王锋
(华夏银行太原分行,山西 太原 030000)
一、引言
(一)当前在职培训的学习现状
当前部分银行投入较高费用建设移动学习平台,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往往虎头蛇尾,学习效能不高。除了传统的工学矛盾以外,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学习规划与运营走到了发展的“天花板”,培训管理、学习平台运营到底该何去何从。
(二)当前学习强国的学习现状
纵观当下培训界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学习强国APP(以下简称学习强国)。通过笔者对不同银行的观察,学习软件的关注度、使用率等活跃度指标持续走高。在手机应用使用排行上,学习强国已经超过微信,成为当前教育学习的新风口。
在全民娱乐化、社交化、碎片化的今天,“爆款”学习强国何以快速突围,成为流量高地,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学习运营模式值得每个培训管理者认真思考。
二、爆款应用产品的运营分析
奥尔特在《欲罢不能》提出,行为上瘾的体验设计需要具有目标、反馈、互动等要素,不断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学习强国短期内成为全民“爆款”软件,产品设计背后,恰恰是心理学原理的具体运用和有效实践。
(一)诱人的目标
设定适度的个人目标可以告诉你如何支配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强国通过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积分,根据个人积分在企业内部进行排名。排名则内化为员工自发学习的驱动力。
(二)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
积极反馈有助于强化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强国的积分规则,完成阅读、答题等任务,获得1-6分不等的积分。每完成一项任务,得分进度条“刷满”,结果的及时反馈促动学员积极地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
(三)毫不费力的进步
降低学习门槛,保护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强国以智能答题、专题考试等自测作为评估环节,在考题下面提供了答案解析,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确保学员准确完整掌握知识点。
(四)逐渐升级的挑战
适度的挑战,可以让学员体验到“心流”。学习强国在内容设计上多样丰富,学员根据时间安排选择试题数量、阅读字数或观看时长等,既适应了学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又满足不同学员在学习强度的差别。
(五)未完成的紧张感
人们喜欢情节完整、故事闭合、任务闭环,当任务产生时人们就产生了完成任务的需求。学习强国中每项任务的提示以及完成进度通过醒目的颜色和未完成的分数增强了学员学习的紧张感和完成任务的冲动。
(六)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增加社交元素,强化实时沟通。学习强国可以通过微信、钉钉等主流社交渠道传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积分兑换也是学习强国很具有引爆点的设计。积分可以对价生活所需,实现知识变现。
三、银行学习效能提升建议
(一)优化学习目标管理
银行开发的移动学习平台应专注于数字目标管理,将个人学习成绩通过个人和部门荣誉的形式体现。在学习中增加个人及所在部门的积分排名,得分最高的团队和个人的头像呈现在每日排行榜的封面。
(二)及时给予反馈和激励
在银行的移动学习平台运营当中,每一项学习任务在开始和完成的时,通过颜色、声音、动画等形式给予反馈,增强学习的仪式感,从而进一步固化学习的行为。
(三)降低培训评估的难度
培训评估不是培训项目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把培训评估作为一种手段,通过高频次、易记忆、简单友好的评估形式,同时,增加一些温馨提示或者学习补充材料,既降低了挫败感,又强化对知识点的学习。
(四)设计适度的学习挑战任务
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作为在银行学习设计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上,从数量和难易程度两个方面把握好学习任务的度,让学员感受到渐进式的进步和自我改善,产生愉悦的成就感。
(五)激发学员主动将任务闭环
针对银行已建立的移动学习平台,对于未完成的学习任务可以通过适当的图表、声音、弹框动画等形式,以及完成任务给予积极反馈,加大学习绩效前后对比的反差,形成学习未完成的紧张感。
(六)强化学习运营的社交属性
一是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社交场景,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认可,同时,帮助和引导学员寻找到有共同爱好的圈层。二是丰富学习积分的应用场景。学习的积分不仅用于银行排名,也要形成自身的应用价值。比如,学习积分可以兑换单位鼓励的电子书等。按照平衡记分卡的考核思想,将学习积分作为银行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四、总结与思考
本文应用心理学的思维方式,结合当前互联网的运营方式,分析学习强国成功运营的内在逻辑,为商业银行在职培训提供了崭新的思考方式和运营手段。除了以上操作层面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背后操盘手——培训管理者思维模式发生变化。
培训管理者不仅是学习的管理者,更是设计学习项目的产品经理。通过学习强国的案例告诉我们,培训管理者需要具备五个培训思维模式:一是用户思维,以学习者为核心,搭建平台,为学习者服务。二是简约思维,教学操作力求简单、快捷、高效、友好。三是流量思维,日活跃数、月活跃数是检验项目设计的重要标准。四是数据思维,学员的学习旅程和学习效果要数据化,所有的产品改善都离不开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五是跨界思维,行业及专业知识是基石,工作之外、生活之内的知识是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