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调研
——以干部院校A单位为例

2019-12-21李红梅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财务预算事业单位

李红梅

(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0)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事业单位员工对预算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事业单位员工对待预算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到预算工作的执行效率,结合当期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事业单位缺乏对员工预算管理意识的培训,员工对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预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员工依然按照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不能按照新的预算制度规范地开展预算工作[1]。其二是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缺乏一定的民主性,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参与人数有限,而且主导意见多来自财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没有做到让财务部门全员参与,采取多方意见。另外,在进行预算规划时多为单位高层领导参与决策,基层员工对单位的预算谋划参与不足,导致基层员工对预算谋划的了解不足,在具体的预算中,缺乏统一的预算思想指导,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预算工作,导致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科学性不足。其三,事业单位对其预算目标的宣传工作不足,员工对单位的情况了解不足,导致预算工作过程中很可能脱离实际。

(二)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干部院校是事业单位,因此在其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行政化管理风格,这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共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严重影响了预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不能对干部院校的款项支出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不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的约束[2]。另外,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在预算工作过程中不能责任到人,在预算环节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无法发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效用。事业单位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利用经费开展公益性活动时容易盲目的决策,导致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定位不明,造成资源浪费,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行为需要一定的监督、约束机制保障预算工作顺利执行。

(三)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结合干部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预算执行不足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其没有问责机制,没有问责导致员工对预算执行工作重视度不够,因而容易产生懈怠心理,这是造成财务预算准确性不足的重要原因。另外,事业单位缺乏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员工没有进行一定的奖励,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事业单位在管理上行政化色彩浓厚,对预算执行的意识不足,导致预算部门趋于形式化,不能发挥其真正效用,从而阻碍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培养员工预算管理意识,实现全员参与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如今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上传下达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事业单位的管路需要。当前的干部院校在进行户部财务预算决策时要重视采纳基层员工的意见,只有让员工有参与感,员工进行预算工作才能更有积极性。另外,基层员工参与预算决策可以对单位的战略目标以及预算目标进行系统化的了解,对员工开展预算工作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3]。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全员参与预算工作,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在对单位员工进行宣传的过程中要向员工普及预算依据、设计等预算相关信息的宣传,要让员工对预算工作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只有如此,其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按照规范、科学的预算流程进行操作,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预算管理能力,还能促进单位的预算管理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企业的预算监督机制,保障预算工作执行

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其针对的是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而各部门的预算工作最终由单位员工完成,因此要保障事业单位所有部门的预算管理有序地开展,需要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通过对单位各部门的预算工作进行动态的监督,可以保证企业预算工作的效率,同时可以提升单位资金的利用率,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工作仅由财务部门完成,财务部门在开展预算工作时监督和执行二位一体,不能做到权职分离,使预算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在预算工作中容易产生懈怠行为,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监督预算工作,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可以保证预算工作的科学性,有效预防投机操作行为。为了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建立监督机制,还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职责进行细化,细化的目的是要让员工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可以建立问责制,对于不按要求进行财务预算工作的行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促使员工积极地进行财务预算工作。在监督部门对财务预算进行监督时,要注意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保证监督的连续性。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干部院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动态地进行分析,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果发现预算执行与预期有偏差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保证预算管理额的效率,促进预算执行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保证其预算工作高效的开展,需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开展预算工作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预算流程进行操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预算工作的规范性。事业单位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科目的设置包含单位的全部业务,这样单位在进行预算时才能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另外,事业单位要对其报销流程进一步规范,完善报销的审核体系,保证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是有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加强制度的管理和约束,才能进一步规范单位的预算工作,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合理化流动,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循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预算制度,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

三、结束语

预算管理工作是一种科学的经济行为,在如今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事业单位的管理具有粗放型的特点,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源合理化利用,容易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在如今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事业单位实施财务预算工作顺应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如今事业单位需要一种更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促进单位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可以为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估,单位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不能缺少财务预算,要依据预算结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执行事业单位的决策活动。事业单位要科学化发展,保证单位内部资金的合理流动,从而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财务预算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