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12-21吴琼淮南市重竞技运动中心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发育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文/吴琼,淮南市重竞技运动中心

1 引言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其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水平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根据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在不断的上升,目前,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已经由过去的营养不良转变为了营养过剩,因此,加强国民体质锻炼,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已是刻不容缓。

2 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特点

2.1 可塑性高。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年龄段,其身体机能正在由少年时期的不成熟状态逐渐的发育完善,在这一阶段内,青少年的骨骼和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在该阶段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为身体打好基础,将显著提高青少年成年后的身体素质;反之,若在该阶段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锻炼,则同样会对成年以后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2 差异性。年龄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女孩发育较快。男孩的身体素质发育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7~15岁,为快速增长期;第二阶段为16~20岁,这一阶段是缓慢增长阶段;第三阶段为21~25岁,是人一生中的发育高分期,且发育平稳。女孩的素质发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7~12岁,为快速增长阶段;第二阶段为13~16岁,有相当一部分女孩的素质呈停滞状态;第三阶段为17-20岁,是一个缓慢增长阶段;第四阶段为21~25岁,身体素质发育趋于稳定。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男女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同性群体中由于家庭环境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同样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3 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及现状

3.1 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全平衡状态”。通过该定义可以发现,目前主流的看法是结合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共建青少年的健康机体。而身体素质无疑是心理素质的基础与前提。青少年几乎全部处于繁重的学习时期,在该阶段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依靠,则很容易陷入到萎靡不振、精神倦怠的不良状态中,久而久之自然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干扰,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不仅使得学生成绩下降,更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全面退化,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健康。

3.2 青少年群体身体素质现状。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这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在各地的报导中,青少年在运动或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身体多病、易晕厥、近视等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据文献[3]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高中刚入学的青少年的一般健康水平仅仅约50%左右,而在高中毕业时健康人群比例则下降至24.6%左右,不健康或亚健康青少年人群规模增长显著,而在对近视、远视的相关调查中,刚入学学生视力有问题的占46.69%,毕业时则增加到了74.20%

4 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教育模式的影响

我国长久以来在教育模式方面过于偏重应试教育,这导致了大多数的中小学 “重智育、轻体育”教育特点,在青少年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忽视了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在很多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方面,学校领导往往不能充分重视,管理也不够严格,导致体育课教学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这自然也对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形成了负面影响;有些中小学因土地资源紧张而导致操场面积狭小甚至没有响应的锻炼场地,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的正常开设自然无从谈起,这也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其锻炼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多数家长也只重视试卷分数,热衷于带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认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孩子活泼爱动的天性也逐渐被大量的试题和作业消磨殆尽,在成长过程中也就逐渐失去了体育锻炼的意识,再加上睡眠时间也因为大量的课后作业以及各种训练所占用,更进一步导致身体素质的不断下滑。

4.2 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

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生活中多了许多的电子设备,如个人PC、智能手机和Pad等,这也使得他们的生活中一部分时间从物理世界转移到了虚拟电子世界中,能用来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另一方面,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私家车已经非常普及,家长往往也出于安全考虑,选择开车送孩子上学,或者数个孩子结伴坐公交车、地铁或出租车上学,自行车和步行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少,学生也进一步丧失了体力运动的机会,身体素质自然逐渐下降。出门就坐车,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力活动的机会减少,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就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在饮食方面,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普遍出现了营养过剩的情况,加上青少年在自制力方面较差,也由于传统观念中的影响,家长也觉得青少年胖一些没关系,纵容孩子无节制吃喝,这都导致了营养的过度摄入,体重不断增加,免疫力也不断的减弱。

4.3 场地器材短缺的影响

虽然我国各地政府大量新建了健身场地并配套安置了各种健身器材,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较,人均体育锻炼场地面积仍然处于短缺状态,尤其在许多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器材短缺和场地受限更成为了青少年无法进行充分的活动与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公共场合的锻炼场地也频频出现了多人争抢的情况,例如近年来逐渐凸显的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体育锻炼场地方面的竞争矛盾,这也使得一部分青少年日常的体育锻炼无处可去。

5 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对策

5.1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宣传,鼓励学生户外运动

首先应当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应通过各种宣传途径,鼓励学生走出房门,进到阳光下,并最终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适宜的锻炼方式和锻炼内容,并由体育老师有针对性的展开体育锻炼指导,实现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模式,充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积极性,最终有效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运动机能。

5.2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确保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场地和锻炼时间

各级中小学校应当首先确保学生运动用地和相关设施的配置需求,并在课时安排方面预留出足够的体育课教学时间和课余运动时间,积极制定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计划,并由专门的教师负责监督与管理,确保学生的运动时间;如每天上午统一安排半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或在每天放学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兴趣小组等,同时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也应向学生开放。

5.3 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提高青少年锻炼的可控性和有序性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体育锻炼过程中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学生受伤情况,学校作为组织者,首先就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包括科学制定锻炼方案、安全常识、救护知识和组织管理技巧等;在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制定详尽的安全管理守则,对安全责任明确到人,尤其针对青少年运动特点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在硬件设施方面,需要定期对各类型的体育场馆、学校操场、公共锻炼场所内的配套器材进行检修与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在锻炼模式方面,要不断加强对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并把青少年运动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进行专项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真正实现科学锻炼。

6 总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可以说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因此,对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从中找出可行的应对策略是具有非常高的实际价值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入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必然会逐渐提高,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担当!

猜你喜欢

发育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探究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