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与结构性经济改革探究

2019-12-21张月清沈阳师范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常态供给政府

文/张月清,沈阳师范大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成为了近代以来世界上经济增幅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自我国1978年以来,我国平均GDP的增长率高达9.8%,迅速成为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而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有了放缓的趋势,自2015年以来,我国年均GDP增幅保持在6%至7%之间。就增幅速率而言,我国经济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开始进入放缓阶段,暂时处于发展的下行方向,但就总体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情况而言,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正在努力对于自身市场结构进行良性调整,在当今世界各国国内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仍然保持着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并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在这样的发展国情下,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 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我国党中央于2015年11月10日首次对于供给侧改革的建议进行明确提出,对于提高供给侧的供给质量以及供给效率进行了明确要求,目的在于是去除当前市场内的不必要产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减少当前市场内存在的供需错配问题,在我国经济整体下行的情况下,提高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展动力。与以往的大多数结构性改革有所不同的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改革重点在于对市场中的供给方进行主动调整,而不是对的经济总量的增幅进行加强以及投资,消费,出口的需求侧进行提高。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党中央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国情的一次大胆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对于经济下行的主动调整。新常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者提出,指的主要是在经历过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部分发达国家内部经济所发生的变化,指的是是国际层面的经济发展形势。而我国的新常态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黄益平教授所提出的,首次对“新常态”这一概念赋予了我国本土化定义,直至2014年底,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新常态概念进行了九个维度的解释,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国际收支,生产能力,生产优势,市场竞争特点,经济风险,资源宏观调控,市场竞争特点九个方面,彻底的从官方的角度对新常态的特征和新常态的概念进行定义。随着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概念的深入,社会中各界学者也纷纷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同学派的学者所表达出的不同观点之间也明显存在着理解性的差异。部分观点认为,所谓新常态的问题,是指我国经济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中所表现出的新机遇,新条件,以及新的供需上的错配和产能失衡等方面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表现为在发展中长期稳定存在的现象,并且由于市场中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和技术革新方面导致的生产结构变革,使得国内整体投资行业收益率走低,最终导致我国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在出口生产能力方面的经济增长动力都有所不足,其本质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不断被加强,自身需要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进行转型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从国际经济的角度而言,正是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转移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的转变期,需要承受该转型期所带来的结构调整的阵痛,同时也要受到前期经济环境影响的阵痛。

要想使得一国经济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使得市场经济类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能到得到充分的平衡,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失衡主要表现在市场中企业的投资能力持续下降,以及企业生产的产品产能过剩两方面。其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早期我国政府对于经济在做结构性调整时,对于需求端的期望值过高,而现实的需求量和期望中的预期需求量有着较大的差距,宏观经济中的需求部分开始走低,消费能力同比出现稳定下降的势态。而另一方面是由于早期在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追求GDP增幅,采取了相对粗放的生产和发展模式,在该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下,以重工业,化工行业为首的相关产业链中的企业生产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其次,由于市场中的供需错配,在重工业,化工行业的产品产能过剩的同时,而对比我国高端科研产品方面的产能却相对较弱,却在市场中有着较高的需求。基于这种情况,对于传统行业中存在着许多的“僵尸企业”进行整改和清理,是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旨在除去市场供给端的不必要产能和低端产能,从而达到提高供给方生产活性和生产空间的目的[1]其次,在供给侧改革的模式下,以往的后发模仿型经济,将不再具备以往的优势,在该消费升级的环境下,需要企业进行自身的消费模式创新,提高个性化消费来刺激消费需求,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来对我国消费模式进行主动的创新和升级。随着我国近年来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着劳动力适工人口下降的问题,这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辅助,来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2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实践路径

通过上述的文章分析并结合各方学者的观点,我们不难得出。要想适应好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再次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升温,提高未来可发展能力,进行主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极其有必要的。

2.1 去除传统产业中的过剩产能,将无效企业进行淘汰。当前我国以重工业为利的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所生产出的产能利用率仅仅达到65%左右,其中存在大批没有加入到市场优胜劣汰规则进行产能升级环节中的企业,盲目的进行融资和生产,为了企业生存进行为了生产而生产,去除这部分不必要的过剩产能企业有利于提高市场经济中的投资方资金活性,令企业将生产目标放在市场真正有需求的需求端上。同时要对当前市场中存在的供需错配问题予以良好的化解,首先要明确市场和政府的位置关系。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各部分都应该发挥好其自身应有的作用,首先应当以市场为主要导向,其次以改革企业作为改革工作的主体,并以政府作为监督和保证,来对当前的市场资源配置体系进行理清和规范,将过剩产能企业和无效产能企业进行市场经济规则的淘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做好自身本职的宏观调控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相应的激励奖励机制,来协助我国市场中的部分传统产业完成自己内发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防止由于限制性政策所导致的产业生产能力下降。企业作为改革的主体对象,应该主动配合政府政策,主动降低自身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低端产能部分,调整其生产线上的产品结构,内部主动进行科研研发以创新驱动为第一生产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只有在市场,企业以及政府三方通力协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对当前市场中存在着的供需错配问题,进行较好的调整和解决。

2.2 政府扶持新兴企业,改革现有管理制度

在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普遍存在着被迫遭受由于产能过剩所导致的恶性价格竞争战的现象,同时由于新兴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在其发展初期企业规模小,融资困难,相关风投机构对于其产业发展的预期缺乏相应的历史发展经验作为依据,这也就导致了企业在发展初期很难得到市场资金的支持。在这一情况下,政府应当对这些新兴产业进行主动扶持来带动整体市场中的高端产能发展和进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倾斜手段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向高端产能产业进行投资。除了通过政策手段来引导我国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外,其政策实行过程中的行政管理手段也会对改革的有效性程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府需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改革优化决议,主动进行政府职能上的转变,进行简政放权发展方向来提高市场经济的活性,通过内部优化行政体制来建立起对应当前我国国情下符合新常态形式的行政管理体系。

2.3 建立符合各地区发展情况的奖惩机制

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供给侧改革这一发展战略,政府应当主动从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本两个方向进行着手考虑,通过提高市场中企业资金流活性的方式来刺激企业转型生产。政府可以在财税体制这一部分,针对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税收改革,对微小型朝阳产业以及科技型研发产业进行税收上的减负,并设立相应的资金机构进行支持,例如近年来不断实行并得到深化的“科技创新券项目”,通过专项政策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到新兴产业的生产之中。其次在对金融资本调整方面,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尴尬局面,政府需要充分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转型经验,在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制定起对应的配套法规措施,提高金融资本和企业之间进行接触交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门槛以及贷款利息,将金融资本,朝着新兴产能和高端产能方面进行主动引导,对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社会资源且产能相对过剩的夕阳产业进行政策支持上的减少,提高政府对于过剩产能和污染性产生的管束能力,逼迫过剩产能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3 政府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面临着急需转型的时代背景,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新兴的服务需求以及服务业的消费水平要求也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变得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持续转变和升级,将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势态,其中服务业方面对于医疗保健以及教育,文娱和旅游方面的高端服务业将得到持续的需求方面的提高,要想将市场中资金的力量有效的注入给这些高端服务业,需要更加健全且具有极强目的性和导向性的相关金融政策来作为改革的政策依据和政策支持,从财税体制的方面来说。政府需要建立起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型的税收制度,从税收的角度来为我国产品供给端的新兴产品的竞争优势性带来保障。从金融制度的角度而言,需要对金融产品市场定价的范围进行继续拓展,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化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相关金融机构进行符合新常态发展需要的产业结构转型。

此外,政府还需对供给侧改革中的需求侧相关关系进行重视,对政策存在着的冲突性政策进行优化。对我国市场经济进行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其改革的主体和重点固然会放在供给侧方面,但也不能忽视需求侧的相关促进关系。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提高产能的有效产能占比,而传统的需求侧管理则是依据“三驾马车”的理论来执行和发展的,当前供给方的改革和需求端的发展理论正处于一种相互较为分裂的状态,但值得警醒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涵是在于创造有效的新供给,以满足当前市场环境中将长期稳定存在的新兴产业的高端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有相应的定力去应对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的长期性改革问题,要对改革任务和改革政策进行彻底坚持,充分意识到该过程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将政策深入贯彻,提高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能。

4 结语

总而言之,政府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之中,既要重视对于过剩产能的优化,促进过剩产能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和自发转变,同时也要妥善的对以往需求端政策和供给端政策改革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解决,实现多元政策之间的良性协调发展,有效地提高供给侧改革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常态供给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