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数据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

2019-12-21何洋中央财经大学深圳市前海管理局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贸易农产品

文/何洋,中央财经大学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

1 前言

国际经济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和地区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业活动。国际经济贸易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机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产品及其汇率政策都会影响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结果。在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模式中,各跨国单位在进行产品各项信息收集时,主要依靠外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但是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因素增多,依靠人力已经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因此,国际贸易迫切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能够实现对数量庞大、主体多元数据的收集、整理、储存和分析,根据不同的需求,筛选出最有益的信息,从而对有关决策提供支持。大数据技能够处理常规方式无法处理的大量复杂信息,而且由于其数据量庞大,所以数据的价值密度低,能够使用于各行各业。大数据运用于国际经济贸易,能够帮助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优选最佳的决策方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扩大销售渠道,推动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为国际经济贸易的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 大数据技术能够降低国际经济贸易的风险

国际经济贸易中潜伏者各种各样的危机和风险,其中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最具代表性。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投资项目的选择上,传统投资管理中,项目投资依靠项目负责人参考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其中负责人的主观意愿占很大的比重,最明显的体现出现在国际农产品贸易投资中。投资哪种农产品,选择哪一国家,农产品投资规模大小,都是国际农产品投资者要思考的问题,通常投资者会根据上一年度农产品的销售数据确定农产品的种类和投资规模,参考各国农产品报价和人力资源价格决定投资的国家,有时还要考虑到期货贸易的变动问题。在多种信息的包围下,负责人很难从中选取最有益的选项,实际决策过程中,负责人的主观倾向和合作惯性几乎就决定了项目的投资方向,不能很好地把控其中的风险。使用大数据对投资项目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和分析,可以将本国农产品产销数据、国际农产品出口国的产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得出农产品的整体供销情况,农产品一般消费市场稳定,生产规模就决定了供求关系,项目负责人可以选择将供大于求的国家的农产品转卖到供小于求的国家,以此获取贸易差价。同时,对国际总产品贸易整体供求关系的掌握,有利于跨国企业准确判断出农产品的采购价格,预算投资成本,加强对国际农产品贸易项目的把控程度。

财务上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对本企业的财务信息掌握不及时造成的,受企业财务工作实际的限制,财务报表通常以月报和年报的形式进行。国际贸易中会涉及到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影响,虽然单位货币的汇率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但是对于数额巨大的国际经济贸易来说,一分一厘的波动都会很大程度影响贸易的利润,与汇率波动的频率相比较而言,月报形式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严重滞后。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要想抓住汇率兑换的最佳时期进行贸易,就需要借助于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运用在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中,企业通过规范统一财务信息记录的形式,使局域网内的所有信息经过规范后得以录入数据库中,这一数据库就成为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企业通过大数据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数据库进行分析整合,可以时刻更新企业当前的财务报表,同时结合企业国际贸易中主要涉及到的几种货币的汇率变化和引起汇率变化的各国宏观经济政治信息,可以有效预测汇率趋势,选择对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有利的时机,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有效避开财务风险。

3 大数据能够优化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在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部分,以此来为企业获取最大利益,这是资本逐利性的本质体现。生产效率是指在消耗单位资源的情况下能够获取的回报大小。[3]生产性企业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其资源配置主要是在消耗相同资源的情况下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以此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利润,影响其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越是先进的技术,其生产效率就越高,在社会生产效率没有全面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获取的利润就会越高。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想投放到市场,就需要销售性企业将产品与消费市场对接,寻找最有利的消费市场,确保商品能够及时售出,并尽可能的提高出售价格以获取利润。在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中,生产效率与消费市场的对接需要市场部的专业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各个市场的投资环境,但是人力毕竟有限,收集到的信息不能很好地代表市场本身。大数据在这种市场调研中的作用很大,它能够将所有有关的信息收集整理,企业根据需要,对不同要素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都有一套评估市场的数据模型,大数据技术能将精确复杂的各市场数据带入数据模型中,生成可视化的市场因素评价表,使市场调研变得更加简单和精确,对企业决策的参考价值也更大。

4 大数据能够准确判断各地区的相对优势

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对优势上,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资源配置并不复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国际经济贸易中呈现相对固化的国际贸易分工:美国科研实力雄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主要承担研发、设计和金融投资的部分;西欧和日本、韩国等国技术上不如美国,主要承担技术含量高的商品的制造生产任务,;东亚、东南亚地区科技相对不发达,但是人口密度大,人力资源丰富且低价,主要承担大规模、低技术的制造成产任务;还有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和人力资源上都不占优势,其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主要方式是能源供给,中东地区的原油价格还一直是影响国际金融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新时代下,这种固化的国际经济贸易分工格局逐步被打破,各国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研发能力,以期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获取更多的筹码,提高收入,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中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近年来一直潜心发展科技,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有提出了“中国智造”,在多个领域中的专业技术已经达到了行业最高。[4]中国“一带一路”伟大蓝图的提出,更预示着国际经济贸易分工将正式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地区相对优势评估办法将不再适用,即不能再通过对各地区投入少量资金,测试各地区的投资发展空间和投资效率。大数据技术通过自身对庞杂数据的快速处理能力,可以将目标地区的文化、政治、人口、资源、市场、基建等多种因素纳入统计模型,综合分析变化中的地区优势,预测其转型发展的速度和成效,从而抢占先机,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地区扩大投资,为今后的盈利创造条件。

5 结语

大数据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能够在风险管控、资源配置,地区优势判断等重要方面为跨国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沟通,跨国企业可以增加对全世界相关产业的了解,扩展自己的贸易通道选择范围,此外,通过大数据对同类信息的汇聚能力,可以将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电子零售需求集合起来,统一运输,减少单个商品的运输成本,以此来拓展跨国企业的销售途径。大数据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能够体现在方方面面,需要国际经济贸易的参与者和研究者不断探究。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贸易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