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宅”行为的成因及效应研究

2019-12-21陈薇铜陵学院经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食堂宿舍大学生

文/陈薇,铜陵学院经济学院

1 “宅”行为的界定及特征

“宅”这个词最早是从日本传播过来的,原指疯狂沉迷于动漫游戏小说的一类人群,但在传入中国后受本土文化影响逐渐形成一种中国式的“宅”。就大学生而言,我们所说的“宅”主要是指几乎没有室外活动,日常生活完全依靠网络的一种生活状态,通常伴随着“宅”行为的还有自我满意度低、负面情绪较强等心理特征。

2 “宅”行为产生的原因

2.1 网络的发展及智能设备的普及

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了“宅一族”,使其得以稳定存在和不断发展。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是无论如何离不开网络的,因为它不仅扩宽了人们的视野还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丰富资源,早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全面普及,人们开始更加亲密地与这个世界接触,开始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如今人们通过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买到想买的东西、看到想看的风景。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开始习惯并依赖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2.2 自身性格原因

当问到“你觉得自己很宅的主要原因”时,很多同学回答因为懒或者因为不善社交,总的来说就是认为自己不擅长和别人交流同时又不愿意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与其出去面对一些不知道该说什么话的人,不如呆在宿舍里更让人舒适。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压力的原因,当代大学生每天都面临着很多压力,例如学业、情感以及就业等问题,有的人能够正确处理这些问题,而处理不好这些的人往往就会选择“宅”来逃避现实,逃避压力。

2.3 学习的需要

有时同学们选择宅着还有一种特殊原因就是需要学习,例如选择考研的人,其实他们也并不想失去一切娱乐活动待在图书馆或者教室里埋头苦学,只是他们做出了这个选择,而考研这件事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所以他们不得不宅。

3 “宅”行为存在的效应

3.1 个人效应:

由宅衍生出一个网络名词叫做“肥宅”,指那些总喜欢待在家里,既不爱出门也不爱运动并且身材肥胖的一类人群,虽然有的时候只是“宅一族”对自己的戏称,但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两者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学生的生活里,相比于学习和娱乐,运动好像已经成为了最无关紧要的事情。由于长时间待在室内且锻炼的时间几乎没有,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了体重居高不下的情况,在我们的问卷中有85%的同学都觉得自己有“宅”的倾向,其中51.6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轻微的肥胖问题。伴随着日益增长的体重,大多数“宅一族”的体测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慢慢地,连“八百米”都变成了一件让人惶恐的事情。此外,由于经常熬夜,他们很容易就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比如头痛、脱发、严重失眠等问题,其中的脱发问题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有研究表明“近三成大学生脱发”,究其原因还是长期熬夜带来的伤害。

除此之外还有社交问题,多数“宅一族”除了同寝室的朋友之外很少有其他的朋友,甚至在同一个班也有叫不出名字来的同学,也就是说他们的交友面很窄,基本不参与集体性的活动,这也就造成了他们社交能力弱且性格孤僻的状况。

3.2 经济效应:

本文主要分析“宅”行为对于校内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快递业、餐饮业、生活区超市。

3.2.1 快递业:经走访调查显示,铜陵学院校内四个主快递点平均每天能接收到800份快递,在“双十一”网购高峰期间更是能达到近1200件的惊人数量,同时“宅一族”网购的频率略高于非宅族,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网购来解决自己的需求,这在无形之中带动了校内快递业的经济发展。

3.2.2 餐饮业:大多数“宅一族”或是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或是被食堂的人山人海吓到望而却步,其点外卖的频率远高于非宅族,问卷中有45%的同学每周至少点一次外卖,3.6%的同学一周至少要点五次外卖,除此之外还有饮品类,由于食堂与宿舍有一定距离且食堂饮品价格与校外奶茶店价格相差无几,多数同学会选择外卖直达宿舍楼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食堂的收入,但同时又带动了校园周边餐饮业的发展。

3.2.3 生活区超市:这一方面涵盖的产品有很多,包括生活类用品、水果类、零食类等,对于“宅一族”而言,像生活用品以及零食这种能存放很久且价格比超市便宜的东西,他们更愿意在网上一次性买很多囤着,于是就避免了经常去超市的麻烦;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宅一族”会选择囤水果,相比于校内价格偏高、种类单一的水果和校外虽然价格稍低但距离较远的水果,他们大多选择在网上订购成箱的水果,不仅价格合适还避免了外出。这些行为在带动快递业发展的同时也减少了校内超市的经济收入。

3.3 社会效应:

宅行为的存在显然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把它叫做“宅经济”。就比如近些年来最为火热的“双十一”,从2009年的5200万元到2018年的2135亿元,从一个网络节日演变到今天这样一个全民疯狂购物的节日,“宅经济”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们既可以说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宅经济”也可以说是它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今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满足“宅一族”的产品,这既在一方面认可了这种文化,同时也鼓励了宅行为,使其更加稳定地存在并发展于这个社会中。

3.4 环境效应: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在大学里,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宿舍整体学习氛围较好,而有的宿舍整体比较混乱,经常是一个人影响一群人,随着这些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种消极行为影响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越演愈烈,久而久之整个学校都会处于一种消极的环境中。

4 “宅”行为的应对建议

4.1 个人方面

首先我们不能单纯地觉得“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强烈抵触,其次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积极的方面我们要将其保留并更好地发展,不好的影响我们也要充分认识了解,努力摈除,做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人。虽然我们说“宅”确实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但这个“宅”指的是那些过度沉迷其中、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实际上每个人多少都会有“宅”的倾向,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尺度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要勇于做出尝试,主动迈出第一步,“宅”着固然舒服,可是当我们走出宿舍去参加一个精彩的讲座、投身一个热闹的活动、尝试着结交新的朋友等等,那时我们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要比把自己封闭起来的生活要好得多。

4.2 学校方面

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鼓励同学们多参加课余活动;多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力支持社团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其次要引导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通过微博、微信、QQ等做好宣传,扩大影响力,号召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校方可以引入类似于“乐跑”一类的APP,使跑步锻炼成为期末考试的一部分,通过手机软件记录考试指标,作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硬性要求同学们加强体育方面锻炼,同时减少“宅”在宿舍的时间。

4.3 校内食堂和超市方面

学校食堂:由于大多数同学都觉得食堂人太多不如点外卖方便,所以食堂可以尝试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健全的系统接受同学们的网上订餐,领餐区和排队区分开管理,这样当他们本人来取时就不会太混乱;另一方面食堂也要提高烹饪技术,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增加饭菜的种类让同学们有更多的选择;也要加强食堂内部管理,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同学们的基本需求。

生活区超市:首先是商品价格,考虑到学生有限的消费水平,校内超市的价格水平应略低于其他大型超市,保持和网上差不多的水平,有区别地为商品制定合理价格。此外,还可以经常性地做出一些促销手段来吸引选择网购的同学,薄利多销也是一种营销策略;同时商品种类应该齐全,这样当同学们缺少什么东西的时候就能及时在超市买到而不是一味地通过网购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食堂宿舍大学生
学珍食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热得快炸了
食堂
学校到底是谁的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