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9-12-21李彩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监管金融

文/李彩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虽然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但是却早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模式并非完美无懈可击,而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制约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加之,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风险更高、影响范围更广的特点,互联网金融风险发生几率更高,破坏力更大,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主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与防范的重视度,为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 简单介绍互联网金融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1.1 法律政策方面存在的风险。现如今,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没有从法律层面来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性能以及运营模式作出明确规定与要求,加重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合法与非法之间界线的模糊性,降低了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约束力,以至于许多金融产品的合法性得不到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行业规范与行业标准,这些都在无形之中降低了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等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监督管理作用。另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也降低了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了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双方产生违约行为的几率,加剧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混乱现象,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1.2 业务方面存在的风险。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没有对其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降低了企业员工对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操作流程与操作标准的掌握度,增加了企业员工出现工作失误的可能性,另外,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相关资质审核标准较低,违规操作行为偶有发生,这些都提高了出现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几率。

1.3 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强。虽然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了互联网金融活动的便捷性与快速性,但是互联网金融系统自身也存在缺陷与漏洞。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因黑客攻击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增加了用户信息与企业商业机密被泄露的几率,给用户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市场方面存在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与金融企业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不同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的压力,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可能性。

1.5 金融合作方面存在的风险。互联网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虚拟性与隐藏性,这增加了互联网金融活动双方辨别和确认对方基本信息的难度,加之,当前社会征信系统还不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快速确认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信用情况,增加了用户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或者金融企业坏账的几率。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有待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依托网络平台来组织开展和完成金融交易活动,而网络系统存在技术漏洞,给黑客等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了用户信息被篡改以及资金被盗刷的可能性。

2.2 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标准并不高。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标准与要求较低,这也是造成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过多在增加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

2.3 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效果较差。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分类并不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而选择混合式经营模式,也就是同时经营不同类型互联网金融类型,降低了相关部门监管模式的统一性与有效性,增加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同时,这也极有可能因不同部门工作范围不明确等原因造成重复性监管或者监管漏洞的情况。

2.4 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平均素质有待提升。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或者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为了获得高利益回报而枉顾相关法律法律以及行业准则,经常违规操作,加之,部分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缺少基本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与发展意识,这些都导致了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的停滞不前。

3 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效果的措施

3.1 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计算机病毒的大肆传播以及各种钓鱼网站数量的增多促使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企业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度,实现了其对金融风险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的转变。主动邀请互联网领域与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来综合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系统的优势与劣势,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漏洞,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与解决方案,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应提高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最先进技术的使用力度,加快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的研发速度,提高对各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抵御与应变能力,最后,还应搭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与控制平台,及时发现并提醒即将发生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从而给互联网金融企业留下更多采取措施的时间,最大限度的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造成的各种损失。

3.2 提高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在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市场行情与把握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法律的形式来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的标准与要求,适当的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门槛,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违约或者违规操作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卷钱跑路等现象的治理力度。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在借鉴传统金融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优势的基础上来调整和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其法律体系的贴合性,主动提高对用户切身权益的保护力度,为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约束作用奠定了基础。

3.3 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模式。原有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模式较为传统落后,监管效率较低,监管效果也不理想,导致了监管风险系数较大的局面,因此,应在遵循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主动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与监管方法,学习借鉴传统金融行业监管模式的成功经验,比如,使用同时具备风险监测功能与风险控制功能的新型监管技术、提高监管机构内在管理机制等。

3.4 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促使互联网金融企业主动完善管理体系,严格规范自身的互联网金融操作行为,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互联网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强化员工的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促使员工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危害性,主动提升自身辨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能力。

4 小结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现状的研究力度,分析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从完善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改革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以及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不同的层面来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效率与管理效果,从而为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监管金融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