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当代大学生诚信文化现状及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9-12-20刘一楠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

摘 要:诚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及当代公民的重要素质组成,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研究的重点。本文借助于本校诚信教育课题研究,通过分析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诚信文化现状及诚信缺失原因,思考重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的“立信”何以强化思政教育及其实效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实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诚信教育课程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诚信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是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当代中国也形成一套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及道德标准。无论从中国古籍将“诚”“信”分开诠释,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都能看到诚信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直接作用。

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该群体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更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诚信是大学生应知应会应备的必要素质,受到大学生主体特征、发展阶段、所处环境等多维因素影响,大学生成为必须研究的特殊群体。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群体整体价值取向正向趋势,能够对诚信及群体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认同感;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及全球化程度深化,我国负诚信现象凸显,并且已经将不诚信风气蔓延到大学生群体,陷入到诚信危机之中。本文由当代课程思政改革条限出发,就大学生群体实际探究诚信文化现状,并进一步探究失信行为的原因及现代高校教育的实效意义,以期对当代高校诚信教育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1 大学生诚信文化现状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整个诚信文化建设的主体。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公民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研究大学生诚信就显得格外重要。一直以来,当代大学生都被给予诚实守信等正向评价,实际上整个大学生群体也是整体正向、内部结构不平衡的状态,对诚信重要性能普遍认同,但对自身和群体诚信实际又持矛盾态度。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尤其是0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的现代,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影响。一面是对自我群体的诚信认同,一面是外在环境的负向动摇,三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当代大学生极容易对传统诚信原则产生怀疑,进而单向片面地强调个人利益及短期收益,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更新更广的时代内涵,体现在大学生的政治追求、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经济生活以及择业创业等方方面面,因而结合我们大学生群体特点及与诚信的关系,基本从政治诚信、学习诚信、择业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奖学贷信息不符、入党动机不纯、简历造假、发布虚假信息等等,都可以看成是大学生负诚信的表现。

2 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是由外部环境、现行教育体制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缺失相关。其中,社会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现代经济体制改革以及重智育轻德育对社会诚信的冲击;现行教育体制弊端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而应试教育在教育领域内的根深蒂固成为其主要诱因;最后,大学生群体本身素质存在一定缺陷,这是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综上,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造成的实际后果也是不可估量,因此对于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解决是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我国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不能逾越的课题,这既是教育者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使命。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在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诚信的道德意识、锤炼诚信的道德意志、形成诚信的行为习惯;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强化诚信实体性制度建设、程序性制度建设;在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践履时,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感,在集体活动中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进而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思维一体的诚信育人机制,根治诚信理念、塑造诚信形象。

3 立信的诚信校园文化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客体,学校教育成为整个诚信教育的重要一环。众所众知,学校教育目的是构建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使其在校期间打下良好的诚信根基,进一步对社会产生诚信辐射作用,进而服务于社會。本文借助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诚信教育课题为契机,结合课程讲授、主题展示、个案访谈,进一步围绕大学生诚信梳理学校教育模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以诚信教育为特色,自建校以来就格外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同时我校也具有浓厚的诚信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校名取于儒家学说“民无信不立”之意,而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毕生以“诚信”作为自己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准则,他认为会计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守信重诺,因此他借论语中民无信不立,取立信校名,并将“立信”作为立信会计学校的校训,而后又具体阐述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诚信解读,在实践中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构建形成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六环节六目标”诚信教育体系。

为响应诚信教育理念,2016年初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为衡量大家的诚信品德和道德素质,进一步让同学们在生活中真切的感受到诚信品质的存在,并且使大家能够培养自我约束力,于松江校区5/6号楼之间创建诚信货架。诚信货架的创办既建设了诚信文明的校园环境,也方便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为大家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同时,货品皆来自正规渠道,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以最高的性价比提供给广大师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诚信经营的氛围。成为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主阵地。

4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诚信制度在价值目标上追求的是对学生诚信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注重的是诚信教育功能,而不是侧重于对学生失信行为本身的惩罚。那么在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人作为教育主体,诚信养成作为人主体性发展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以及系统性原则,不断强调和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同时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三全育人”也正是这个体现。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是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更应该是有正确三观的年轻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理想和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进一步加强诚信自律、培养诚信学风,面对不诚信行为也应该学会说:“不!”。在教育方式上,就要打破以往单纯说教式课堂教学,增加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实践,让学生在讨论、互动以及实践中逐步认同诚信,并将诚信规范内化为个人素质,切实提高教育实效及学生诚信力。

参考文献

[1]朱坚强,张颖香.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第二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6)

[2]周莲.谈高校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10)

[3]范士凤.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之窗.2009(5)

[4]兰清.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

[5]刘小茜.大学生负诚信心理探析[J].素质教育.2015(8).

作者简介

刘一楠(1992-),女,汉,河南,硕士研究生,助教,毕业于上海大学,就职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