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教学创新浅析

2019-12-20高欢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课堂教学

摘 要: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是创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商品还是知识,唯创新者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更好实现服务育人功能,必须重新定义思政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块,精准把握教材内容,有效选择网络资源,注重教学方式的人文性,切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创新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可见,思政课建设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感达到历史新高度,如何发挥思政课堂教书育人的实效性,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不断创新思政课堂教学。

1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高职院校在校生已接近整个高校一般左右,高职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预防高职学生精神上的“软骨病”?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会强国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唯有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思政课课堂教学以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课堂活动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促进学生发展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服务者。

2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现状

2.1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思政课理论性比较强,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只注重应用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发展,忽视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没有应有学习热情,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课堂内打瞌睡、打游戏,需要老师反复提醒,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学习效果的实现。

2.2 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不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青年一代接续努力。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任重道远。老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只会把学生推入思政教育的反面,强迫学生知识的记忆只会让学生关闭听课的耳朵。第一,思政课教师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能力不足;第二,思政课教师知识储备不足,讲课吸引力有待提高。第三,没有集体备课的思政课教师,讲课口径不一致。

2.3 学校思政工作机制滞后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升上来的,而以往的中职学校几乎没有系统的思政工作机制,导致一些高职学校在转型过程中对思政工作的态度是:“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财物的投入不够;思政课教师兼职学院行政工作,事务性工作繁杂;没有把思政教学与学生思政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等,导致思政教学陷入师资少、经费缺、条件差,学生思政工作一团麻的尴尬境地。

3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创新思路

3.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

思政课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饱满的精神、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等展现自我人格魅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实现思政课效果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第一,传道者要信道。思政课教师是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思政老师首先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把《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做到脱口而出。193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2]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涵养的思政老师,往往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错误認知,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感召广大学生,使其真正意识到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斗。第二,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教学,革命英雄、红色故事、“感动中国”人物、优秀先进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辉事迹直抵学生心灵,倡导学生学习先进精神、践行先进所为。资历较轻的思政教师还可以利用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备课,学名师讲课,悟教学方法,有益于更快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各高校热衷于探究精品课穿插到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提前看精品课预习课程,然后走进教室与教师面对面解决课程内容中的困惑和难题。这种翻转课堂的教课形式更加立体化,学生不再仅仅是坐在教室的听众。学生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有益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这也是思政课创新教学的突破点。第三,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思政课教师要多走出去参加优质的培训。听名师的课真的可以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他们二十多年教学经验所呈现出来的课堂真的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启迪我们的思想,受益良多。

3.2 创新学生参与课堂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高,学生吸收的知识就越多。教师干讲已经远远不够,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策划好每一堂课。

第一,学生讲故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讲到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鼓励学生讲印象深刻的革命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这个灵感来源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分享革命英雄事迹,把这种形式从支部直接运用到课堂,学生们提前准备,课上讲解。主讲的同学讲得话语沉重,听的同学眼眶湿润,讲完请不自觉雷鸣般的掌声,其实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一颗赤子之心,思政老师们有责任用最好的方式挖掘出他们的真善美。第二,学生读原著。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每次课邀请学生读原著,结合课堂内容谈感想。其实每一个大学生都渴望成长成才,只是他们总是畏难总是不自信,思政老师有责任引领他们站到一个更高的思想高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学生走出去。思政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贵州是红色土地,红色资源是最好的育人素材,带领学生走出去思政老师责无旁贷。比如: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贵州省美术馆“追梦展多彩 感恩铸华章——贵州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等。还有志愿活动、校园安全文明宣传活动等都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真实的观察社会。实践课上指导学生作方案是关键的一步,每位同学有分工,带着任务实践收获会更多。

3.3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提高集体备课效能

思政课教材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照本宣科必然把学生推向教育的反面。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深耕教材,统一重点内容,统一经典素材,统一目标效果,确保课堂传播的文本、影音、图片是脱离低级趣味的,具有灵魂的启发性和思想的教育性。思政课教师应该是不遗余力的致力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担当时代责任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人民日报》2019年8月15日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9年5月4日

作者简介

高欢(1988-),女,汉族,湖南长沙,助理讲师,硕士研究生,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课堂教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