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公办大学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9-12-20钱泳宏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公办国际化

钱泳宏

摘 要:当前,教育国际化进程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要求。主动迎接和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己成为目前地方公办大学的新职责。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不仅要开放观念,还要有法可依,更要平衡国内和国际双元素,才能创新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地方公办大学;国际化;发展路径

目前,地方公办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不佳,不仅软硬件基础薄弱,培养目标定位老套落后,培养方式简化单一,双语和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师资力量不足,开放和多元的国际化意识低,相关政策不到位并缺乏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措施、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同质化和低效能现象普遍等。国际化的新使命继续探索如何将国际化内嵌入地方公办大学的发展战略中去,探索切实可行并具备超前意识的路径方案。

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使命

国家高等教育顶层设计对大学的国际化使命有明确的界定。2015年12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同时确认了对外交流的法律意义。2016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和治理水平的总要求,国家将支持东部地区整体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支持中西部地区不断扩大教育开放程度,引导沿边地区要充分利用各自独特的地缘优势,大力推进与周边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形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國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是我国官方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将“国际交流合作”视为高校的又一项新使命。地方公办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依然面临种种困境,但地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均具备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地方公办大学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意义

教育国际化己成时代潮流、新建本科院校正蓬勃发展、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仍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当今以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为显著特征的二十一世纪发展高等教育,认真思考和研究地方公办大学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和路径建设,己成各地方公办大学校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

随着人类民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虽然正面临着保护主义的侵扰,但是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思路仍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地方公办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普遍较低。地方公办大学在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现状下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问题,学习和借鉴国际上高水平院校的国际化办学理念,拓展自身的教育空间,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地方公办大学弯道超车的关键策略。

我国高校之间竞争力的较量是实际存在的,地方公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是科学符合顶层设计的战略定位。国际化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新使命,要对课程、专业和学科的结构进行国际化调整,有针对性地制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实现自身特色化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给地方公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机遇。国际合作办学和交流可以提高专业和学科竞争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可以提升科研竞争力;国际化的课程培养体系的引进可以升高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公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得益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所提供的空间支持,也是地方公办大学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

3 地方公办大学国际化发展路径

3.1 树立国际化发展的开放思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国际交流合作不仅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的必要条件,大学在知识的发展、转让和分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国家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能够为全面开发人类的潜力做出贡献。实际上,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仅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穷的机遇,同时也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有利的发展环境。因此,为了在充满竞争性和挑战性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应顺势而行、谨慎应对,充分把握国际交流合作的历史时机和教育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积极为国家和大学的发展赢得空间和资源。坚持地方公办大学的教育开放发展,实现大学的历史使命。

3.2 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有法可依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服务方向的转变,符合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的大趋势。国际教育服务相关理论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可以为国际教育服务发展提供分析路径[1],我国国际教育服务的发展要着眼于长期规划,必须要在政策合法规体系完善的情况下,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当前,有关具体的政策和规则没有法律化,使得以国际交流合作为代表的国际化缺乏保障。当前需要尽快建章立制,在人员往来、师资培训、财务往来等各方面明确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才能顺利发展。

3.3 充分关注传统与国际的平衡

全球化仍是时代背景,探索如何解决好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的矛盾十分必要。高等教育的新时代使命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也要求其实现国际化发展。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则要顾及到具体国家的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国情。[2]国际化和本土化可以在高等教育领域并存,但要必须首先要协调好国外高等教育经验和坚持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以现代化为实质体现的全球化与民族教育传统的关系;高等教育体系的开放与高等教育市场保护策略;高等教育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关系。

3.4 创建国际化新大学的路径

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趋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要顺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必须要有明确的路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层面:一是借助汉语的世界影响力尽快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二是在全校的教学过程化管理中引入国际化的方案和目标;三是加强现有二级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细化和外向型拓展;四是促进师生的跨境流动、跨境联合办学、学位互认与学位联授互授、跨国合作研究、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和国际教育援助等方面的中外合作活动。

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要求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在这一进程中地方公办大学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温雪梅.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10:130-137.

[2]余小波.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3):118-119.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公办国际化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