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讨

2019-12-20白文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白文

摘 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系统设计、科学规划,深入构建体制机制健全、教育教学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丰富的工作格局,努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变革,现代人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挑战。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着学业和择业的双重压力,内心充满着各种矛盾与困惑。来自国内各高等院校的资料显示,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身心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及轻生的主要原因。事实证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有研究显示,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与学校重视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稳定的重要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着力构建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引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服务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尤其近年来,高校应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育形式、方法和载体,强化管理与服务水平,促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1 领导高度重视,确保人财物充分到位,机构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健全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始终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高校应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需求。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设有心理咨询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和团体咨询室等基本区域,购买专业测评软件,配备专业心理设备。配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工作人员,选聘业务精湛的心理专业教师到中心兼职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心理研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每年划拨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用于组织专题辅导、讲座,征订报刊杂志以及师资培训、咨询劳务费支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项目,有力保障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的作用,调动一切力量,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况,预防和尽早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高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班级心理委员职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项工作规范,严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规范专业工作人员行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2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高校应主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致力于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课为基础,辅以“大学生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大学生情绪管理”等选修课,逐步建立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层面需求的课程体系,确保全体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3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责任带动学校各院(系)努力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努力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影响力。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通过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大型户外咨询宣传、经典心理电影展播、心理趣味運动会、心理剧表演等精彩纷呈的形式,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针对大学新生开展适应大学生活讲座,引导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实施心理测评,每年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测查,对于心理测评发现的问题学生,进行评估分类,并建立规范完善的约谈机制,及时进行教育、疏解或危机干预,并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针对毕业生开展择业心理指导,考研心理疏导,帮助毕业生在面对巨大的择业、考研压力面前,有效应对失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以理性平和的情绪对待挫折和挑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多形式普及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利用新媒体、校报、报栏等思想阵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举办各级各类讲座,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学专家来校讲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度。加强对学生心理社团的指导,积极鼓励心理社团自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筑学生自我成长的活动平台

4 努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遵循传统工作模式同时,应努力创新。

4.1 抓住网络主阵地,积极开展网络心理教育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的日益推广以及大量学生网民的出现,为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成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个重要阵地。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网络心理教育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网络开放性、平等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提示我们,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心理教育不易产生心理阻抗和逆反心理,它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高校应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工作。

4.2 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倡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多年来,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目前很多人对于高校心理工作的偏见依然存在,认为去学校心理中心接受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病的人。令人欣慰的是随着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不断深入,影响的不断扩大,学生们越来越愿意到心理中心来寻求帮助。从咨询的内容看,主要以心理发展和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为主,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人际关系、学习、情感、情绪调节、就业等。个体咨询的开展有效地解答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疑问,指导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看待并化解这些心理矛盾或心理冲突,避免踏入心理误区,使之走出心理困境,获得心理平衡与心理健康。但是近年来,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当代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走向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把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把服务的重点转移到广大学生群体而不是需要帮助的个别群体。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坚持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把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团体辅导。

4.3 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规范转介机制

各高校应注重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成立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认识以及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同时规范转介机制,注重畅通与精神疾病医疗机构之间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渠道,加强对患精神疾病学生康复及康复后的关注跟踪。

综上,高校要坚定不移地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预防健心、重在发展”为原则,围绕“健康成长、积极发展”的主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具备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应该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有力的支持政策,促进各项政策落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从而为保障校园安全与稳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