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2019-12-20赵宏存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赵宏存

摘 要:新课改推行以来,初中语文教育产生了很大变化,除需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之外,还应该肩负起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这对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正确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数千年来,我国流传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但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快,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一代而言,严重缺少传统文化意识,传统的精神品德与价值观念也不断流失。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

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来沉淀的精神文明是保证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源泉。无论是仁义礼智信、还是百善孝为先,在文学作品当中都有着充分淋漓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单亲、留守儿童等家庭的增多,许多中学生在思想道德培养方面十分薄弱,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如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除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唤起潜藏在人们心中的文化信念和爱国信仰,增强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密切,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的重视。由于圣诞节、西方情人节等接入的涌入,很多学生逐渐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很多传统节日的由来都模棱两可、模糊不清。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助于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给予学生心理层次的洗涤,进而实现教学资源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2.1 挖掘有深度教学素材

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全知识结构、完善思想品质、树立人格的重要时期,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想要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除科学、合理的引导之外,还需要借助有深度、有趣味的教學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对语文教材进行仔细研究,从中找出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教学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整理、甄选,保证教材内容与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相吻合。

例如,教师可以以《桃花源记》为教学素材,该篇课文不仅是教学重点内容,并且还具备武陵人奇遇的趣味性、“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深度。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并对存在异议之处进行标注。然后,翻译文言文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理解,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当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有着基本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细节之处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为什么桃花源内的人们要杀鸡、设酒招待武陵人?”通过学生的思考与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可以对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待客之道有着清晰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古人所流传至今的礼仪之道。

2.2 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各种先进教学资源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课改背景下,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新的要求,教师除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与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之外,还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以生为主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音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呈现更好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出师表》 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历史故事为出发点,并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主题曲,烘托教学氛围。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出师表》朗诵的音频课件,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当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教师应该着重强调“亲贤臣、远小人”等关键字句,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讲授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品德、价值观念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与价值学习的融合。

2.3 开展多样化课外活动

想要将传统文化有效渗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单纯依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将教学目光由课堂之内转向课堂之外,在保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系列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拓展,进而使学生课堂所学内容能够得到进一步深化。不仅如此,多样化课外活动还有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活动主题,例如端午节,可以在端午节前后开展文化知识交流活动,让学生围绕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进行知识拓展,通过对相关古诗词、历史典故、名人名言、传统民俗等相关内容的收集汇总,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认知。同时,再由教师对所有内容进行讲解与阐述,以活动为出发点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充分吸收与传统。这样一来,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感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优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2.4 培养学生思维模式

对于学生而言,科学、有效的思维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对于学生语文思维模式的培养。例如,在讲授《如梦令》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核心思想的挖掘,从诗词作者写作的出发点、情感表达去理解和感悟,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古诗词美感和内涵的理解能力;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气魄和胸怀,进而深入理解作者所具有的矿大情怀。良好的语文思维模式除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之外,还能够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更加深刻、敏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数千年时间沉淀而成的,是中华儿女最为重要的精神宝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国家长久治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挖掘有深度教学素材、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模式、开展多样化课外活动、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这一系列途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统与弘扬。

参考文献

[1]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16+173.

[2]王艳.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08.

[3]张苓.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44.

[4]朱景雪.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65-66.

[5]王春霞.初中古诗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201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