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村级建档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019-12-20王士娇

档案天地 2019年12期
关键词:沟村村务梯子

王士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档案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乡村同步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大崔庄镇石梯子沟村的村级建档工作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一个很好范例。

一、石梯子沟村建档基本情况

石梯子沟村现有289户,人口1230人,两委干部5名,党员48名,拥有山场面积4000亩,耕地670亩。村固定资产达到663.9万元,集体积累1000万元。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围山转”工程,有全国创先争优的先进人物村支部原书记“史明星”。该村现有档案管理室1间,档案室2间,展室2间,图书资料室5间,共162平方米。配齐档案装备及设施,并实现档案微机管理。档案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迁安境内村级建档时间最早

该村最早的档案为咸丰十年三月十二日(1860年4月21日)的土地文契,此地契为迁安市境内所存最早的档案。此外,还有民国文契3份。

(二)迁安境内村级档案数量最多

自1860年至今,档案室现存文书档案15737卷(件),为全市505个行政村现存档案数量最多的村,包含各类记录、工作计划、总结汇报、换届选举、人员任免、规章制度、土地及各业承包合同、契约、协议、土地权证存根、统计年报、计划生育、民事调解、村务公开、救灾救济、评先奖优、公益活动、退耕还林、矛盾排查、公章使用、村务工作日志等20多个门类。自1957年至2015年连续58年来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共846卷。图书室存有迁安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涉农部门的文件253份,图书7500多册。

(三)迁安境内村级建档工作荣获荣誉最多

荣誉室陈列的奖杯、锦旗、牌匾、奖状134件,各种证书217件。

2003年《档案天地》第6期以“以档案规范 促村务规范”为题对石梯子沟村档案工作进行报道,2004年3月21日《唐山劳动日报》头版以“石梯子沟村的活资源”为题进行报道;村务工作日志分别于2004年12月20日《迁安时讯》、2004年12月16日《唐山劳动日报》以“石梯子沟的村务日志”进行报道,并加注了编者“看似平常却精彩”的点评。

2007年8月4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档案局局长冯世斌到迁安市大崔庄镇石梯子沟村检查指导档案工作时,杨冬权对该村的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石梯子沟村现有最早的地契为“全国罕见”。石梯子沟村被国家档案局确定为全国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村。

二、村级建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村内稳定的环境、村务的有效治理,村风的文明,完善的村级档案工作是乡村稳定、乡风文明的重要基础。

(一)档案助力乡村治理,维护村内稳定

该村充分利用档案助力乡村治理,让档案在本村的有效治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石梯子沟村连续36年实现“六无”,即无上访告状、无治安案件、无经济案件、无刑事案件,无“法轮功”习练者,无“门徒会”人员,老百姓安居乐业。石梯子沟村连续24年被唐山市委、迁安市(县)委命名为“优秀党支部”“红旗党支部”;村集体获得各种荣誉139项,其中国家1项、省18项、唐山30项、迁安61项。

1.百年地契解决了与邻村边界问题

1994年1月20日,白羊峪村村民史顺在石梯子沟村境内建石灰窑。到1995年时,石灰窑初步竣工,结果大庄村干部告诉史顺此石灰窑的建设地址应划归为是大庄村村界,要想正常营业,就要向大庄村交纳一定的占地使用费。史顺听罢后立即找到当时时任石梯子沟村支部副书记张桂文,张桂文赶紧调查此事,查到渊源,经多方打听,获悉咸丰十年三月十二日(1860年4月21日)张姓祖先张福荣留有从大庄村吴凤彩手中购买这块地的永久性买地文契。1995年3月7日,大崔莊镇政府在石梯子沟村召开石灰窑建设现场会。会后,张桂文将查找到此买地文契提交给镇、村领导干部,确认无误后,证实史顺所建的石灰窑地址为石梯子沟村村境内。这份咸丰十年的买地文契解决了一场土地纠纷,免去了一场与邻村边界的问题困扰。这张文契也是迁安市现存最早的文契。

2.健全村务、财务档案,让村级各项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石梯子沟村规范管理村内村务、财务,特别是2017年市委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以来,石梯子沟村公布村级小微权力60项,并将乡村治理的工作都一一记录在案,使每项工作都做到了有据可查、有理可依,真正做到了村务、财务在阳光下运行。

石梯子沟村早在村民代表制度实行前的1988年就成立了以生产队长、会计为班底的村民议事组织,对换届选举、土地承包、低保优抚、评先评优、发展党员、干部工资等问题实施了科学民主的“一般问题举手,重大问题票决,特大问题签字”的表决机制,并由53人组成的村民代表大会拥有最后决定权。特别是对财务的开支实施了这一机制,500元以下开支由村书记、主任签字,500元以上开支由两委成员决定,5000元以上开支提交村民代表会讨论,理财小组每月一汇审,小组成员联名签票,31多年来无一例外,有档案记载的解决问题共计620件。2014年,该村老干部张会通过查阅本村会计档案,查找到“石梯子沟村两委干部连续任职满10年,退休后可以每月领到100元补助”的条文规定,解决了自己退休后的待遇问题,同时避免了一次上访事件。

自1997年4月1日起,石梯子沟村连续22年建立村务工作日志,详细记载本村干部出门办事,各级领导莅临指导工作,本村重要经济活动收支及其它村内重要活动。

2000年首创了“最佳评票奖”,并持续至今坚持19年,对坚持公平、公正、接近最终结果的村民给予奖励,引导村民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真正当家做主人。至今,有档案记载的共奖励15人。

2001年1月1日起,石梯子沟村重视公章的使用规范,严格控制公章的使用,并连续18年确立公章使用登记制度,建立公章使用登记册,将党支部、村委会两枚公章的用章时间、用章是由、用章人、批准干部、用章次数等一一记录在册,确保公章使用的规范性、严肃性。

(二)档案见证乡风文明

“民主得民心,公平促和谐”,该村由于坚持了民主管理制度,村里各项工作运行规范,党员群众心齐气顺,形成了良好的乡风,1990年以来该村先后6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村、10次被评为唐山市文明单位。

1.建立民生档案,记载为民办事

在村集体有一定的积累后,石梯子沟村两委为村民办理了很多惠及民生的事项。2003年开始村里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给予100元到200元的养老补助;2004年开始村里对大学阶段的学生每年给予400—800元的补贴;2005年家家看上了有线电视;每年订阅《河北农民报》150份、《迁安时讯》130份,及时让群众学科技、用科技;2007年开始村里还出资为村民上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对每一项涉及民生的开支,村内会计档案都有详细记载。

2.建立矛盾排查档案,及时化解民事纠纷

自2000年开始,该村连续19年将民事纠纷调解协议一一记录在案,建立“农村矛盾纠纷排查档案”,对民事纠纷调解排查情况,以档案的形式记录在案。至今,有档案记载的化解民事纠纷上百件。

3.建立村民事务代理制档案,服务群众

村里实施村民事务代理制,车辆保险、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交通事故纠纷等各类事务全由村干部无偿代理,并将每一项村民代理服务事项一一记录在案,当时村里惟一一辆轿车供村民外出无偿使用。至今,有档案记载的为村民代理事务950件。

(三)建立名人档案

石梯子沟村有闻名全国的“围山转”工程,有一位百姓的好公仆、人民的好儿子——史明星。史明星的先进事迹被拍成了电影《咱村书记史明星》、编辑成了赞歌《史明星赞歌》,宣扬了“当村官要当清廉官勤政官热心官做好人民公仆,做村民要做致富民遵纪民参政民当好集体主人”的公仆精神。

村委会设有史明星事迹展览室、史明星生前办公室,至今已接待3000余人前来参观学习。展览室以图片的形式分十个部分记载了史明星同志一生勤勤恳恳,忠于党的事业,带领两委干部、全村老百姓,在迁安创造了“十个第一”的先进事迹。史明星生前办公室摆放着办公桌和书柜及七个展柜,书柜里摆放的是史书记生前经常翻阅的书,办公桌上放着他的几本书和工作日志,展柜里摆放着史明星生前用过的物品、穿过的衣物及个人证件和荣誉,这一系列的档案是史明星同志带领全村人民开发石场、搞围山转带领全村人民走向富裕道路的历史印迹,见证了“百姓不富,我心不安”的崇高党性修养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四)档案记载乡村集体经济发展

石梯子沟背靠大山,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村支部带领全村百姓建起了村办采石场,并始终坚持石灰石集体开采、集体经营。2009年村里实行采石场机械设备股份制,制定了“一户不能落、一股5000、一户不超过2股”的方案,全体村民自愿集资,全村家家是股东,两年每股分红4750元,带动了百姓共同富裕。

1984年起,遵循“宜林則林、宜果则果 ”的原则,石梯子沟村在全县率先带领村民大搞“围山转”工程,当年挖水平沟60公里,栽植核桃、板栗、桃树6万余棵,修山路6公里,形成了1000亩的“围山转”果园,荒山秃岭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千亩围山转生态经济林”。1991年全国农业、林业现场会在迁安召开,石梯子沟的千亩围山转作为参观点,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人大副委员长王炳乾、国务委员陈俊生的充分肯定,陈俊生同志高度评价史明星是“改天换地的‘当代愚公”。2002年,按照“全部耕地全部树、全部山场全部林”的规划,石梯子沟村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村1000亩的水土保持经济林、3000亩的生态林已经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1996年,石梯子沟村把目光投向了旅游产业,依托北部长城、娄子山水库、“围山转”果园,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在迁安第一个搞起生态观光游。1997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22届生态观花节,每次多达2000人参加,扩大了石梯子沟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0年,村两委以村民入股的形式,把分散到户的果园流转到集体。2016年该村被列入河北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重点村,投资768万元修建道路331.2平方米,建立了两个石头标识,翻建明星广场。

本村现存的这些档案对当时的采石场开发、土地延包、退耕还林、承包果园流转、发展旅游业等工作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些档案既是当时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又为以后的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石梯子沟村村级建档工作的启示

总结近年来石梯子沟村档案管理工作,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强有力的后盾,石梯子沟两委干部档案意识明确,高度重视本村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档案工作与村两委其他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并实地参与指导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同时,村两委干部积极做好换届档案移交工作,保证该村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稳步进行,充分发挥本村档案在村务管理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二)专人管理,业务精通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专业人才是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支撑。该村一直设有专职档案员,从三点一线卷式归档到文书袋件式归档再到2017年的档案整理规范的新国标,该村的专职档案员对每一次档案整理标准都熟读于心,精炼于形。同时,对该村档案的登记、统计、利用等各方面工作都详细记录在案。

(三)服务现实,长效利用

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便民服务。乡村档案工作最根本的对象是农村居民,最终的目的也是服务农村居民。该村档案已在便民服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档案在服务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也在推动乡村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完善,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迁安市档案馆)

猜你喜欢

沟村村务梯子
多举措提升村务监督的有效性
木梯子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别了,半沟子
梯云纵
两办发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帮扶共建美丽乡村
梯子使用常见隐患
筑起 “防火墙” 监督“芝麻官”
柳河县推行村务监督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