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19-12-20冉敏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关键词 公共管理类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甘肃省2019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甘肃政法大学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组织行为学》课程教改项目; 2019年度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项目(sfwm2019002)。

作者简介:冉敏,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府绩效管理、公共政策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让所有课程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所有高校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已经是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组织行为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近年来对此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将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作为教学改革目标,努力成为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课程。

一、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高校课程思政总体目标有机契合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主要依托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内容及特点为载体开展设计。目前,根据“所有课程都应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求下,专业课程不仅以专业知识有效讲授作为教学目标,更要求与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有机契合。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以“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为总体教学目标,围绕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得以实施。同时,各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也有着各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应将高校课程思政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者有机契合,设计一门专业课程应实现的具体教学目标。总之,高校课程思政总体目标需要以具体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托,将课程思政目标分析、分解到每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

(一)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应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

各个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虽因专业要求、课程内容不同体现出较大差异,但都应将“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目标分解,并根据高校自身学科发展特点加以实施,从而真正实现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同频。例如,“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应用组织行为学中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和理论模型,并了解的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行为学和管理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和形成健全人格,塑造学生人文情怀、各知识形成讲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专业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中外对比分析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因此,通过上述对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解构,可以较好的将课程思政的总教学目标完全融入新的课程教学中。

(二)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应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并对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将课程思政元素和专业本身特色结合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的实施不是一项短期的政治任务,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目标。组织行为学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我校行政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为培养目标,因此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也应将课程思政元素中的爱国主义、知法守法、公民社会责任等落实进专业课程体系中。例如,关于组织中人员多元化的管理策略实施,首先必须尊重每个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需要向学生讲解我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反对劳动歧视的内容,明确劳动力多元化的构成不仅是组织人力资源多元化的策略,更是需要遵守的劳动法规。

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尊重各专业特点,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并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应融入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具体流程应包括:发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教学准备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活动渗透思政元素、依托专业知识实现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落实、课程作业实现记忆固定,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实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依托专业知识实现思政元素的落实是重点和难点,也是课程思政建设成功的关键,是避免课程思政成为机械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一)挖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不能越位代替思政课程,但也不能缺位,需要通过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准备活动中融入课程。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关于人格和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中,对价值观内容讲解中融合进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确定,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真实的和具体的行动实现,激励学生投入祖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因此,课程思政講思政元素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要过于政治化,自然而然的实现思政元素的融会贯通,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促进价值内化。

(二)教学内容以“真实”为首要标准

当代大学生已不是只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校园信息的大学生,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他们是“重独立、讲个性”的“95后”“00后”,他们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时代,每天接收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信息。因此,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不能生搬硬套,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必须以真实和真诚打动学生,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中教师应真诚以待,以真实的自我来感染学生,以科学、严谨、真实的教学内容引导启迪学生,以新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

例如,关于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内容讲解中,对于如何鼓励和动员青年一代投身祖国各项建设事业,尤其基层建设事业时,不能单纯的以机械式、空洞口号式的方式鼓励,可以用老一辈归国科学家的故事为例,激励和感染学生。因为,当代大学生是追求真实信息,不接受无效的、虚假的机械宣传。因此,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教师对自己讲解的内容首先自己要相信是真实的、可信的、经得起推敲的,不能讲假话、空话和套话,并容许学生进行思辨的和质疑的讨论,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将思政元素内容进入学生的大脑,进入大学生的内心。

(三)课程思政建设应依托具体的专业知识

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避免机械化的思想教育,以具体的知识点自然切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会贯通。教师要依托具体的专业知识融入思政元素,是对其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课程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时事政治都有全面充分的了解,能从专业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并通过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实现上述目标。例如,关于组织中的创新的教学内容,以“中兴芯片事件”为案例,融入创造力三阶段模型的专业知識讲授,通过对我国芯片技术发展历史和前芯片产业发展政策分析,让学生在组织行为学专业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理解组织中创新行为产生的条件,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三、教学方法新颖多样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

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不同于基础教育,是更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形成、专业能力培养,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健康自我人格,不是以“闭卷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围绕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为目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开展教学活动。在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教学中,从早期的动机理论到当代动机理论、从动机的理论内容到动机理论的应用、从不同动机理论的比较和动机理论的整合,请学生们分析案例和参与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动机理论应用中的工作特征模型的应用设计,请学生列出具有某一种明显特征的工作,并针对多种特征不明显的工作,提出多样化的改进策略,通过课堂讨论每个学生都用心用脑,利用专业知识提出方案,教师再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要求以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为遵旨,以学生知识吸收和能力提升为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稳固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进行设计,并通过课程作业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的记忆固化,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作业是实现专业知识稳固、专业技能培养、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思政元素的固化也需要课程作业的稳固。课程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习题、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也可增加课程论文、课外实践调查报告等形成,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动脑动笔实现知识的稳固。例如,组织行为学中关于组织文化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课程专业知识学习,并紧扣公共政策时事热点、立足行政管理学术前沿,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学生通过课程论文的撰写,提高了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成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学生未来进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扩展教学影响,进行教学推广

课程思政的建设不应在空间上局限于校园和课堂、参与主体上局限于教师和学生,应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方针。一方面,课程思政应尽可能的动员各类社会资源,将外校专家学者、实务部门专业从业人员等引入课堂,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与校外资源的对接,扩大课程思政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的传播,可以实现学校、专业、课程和教师的品牌推广。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也应当有效的应用各类已有社会资源,拓展校外资源,积极与各类新闻媒体合作,扩展学校和教师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实现品牌化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Z].新华社,2016-12-08.

[2]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