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绿色足迹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9-12-20张劲杨新
张劲 杨新
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多年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已经进入频发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习近平长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早在陕北上山下乡期间,他就致力于兴办沼气、植树造林等绿色事业,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在中共河北正定县委任职时,习近平表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1985年到厦门任职,在领导编制“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中,习近平反复强调,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海上花园”风貌,通过自然环境(特别是海景)的保护,打造城景交融、自然人文有机统一的“鼓浪屿品牌”。曾经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不禁感叹:其生态观念超前得“令人吃惊”。
担任中共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后,在全国各地都大张旗鼓发展经济之时,习近平提出了要走生态保护、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的路径,明确了建设“绿色”工程的主张,尤其在《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中,他表示“要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发挥总体效益。”明确以“生态效益”为第一位的提法,在当时明显具有前瞻性。
由此可以理解,后来习近平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后的许多工作着力点,都是围绕着生态问题展开,提出了生态建省战略。在担任福建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后,习近平亲自参与《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制定,具体指导长汀县等地的环境治理工作。后来习近平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生态工程”建设构想,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响亮口号。可见,不论是担任职务的变化,还是分管工作的不同,习近平对生态问题的长期关注和认真思考,不仅一以贯之,而且具有明确的主张。他说:“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从习近平数十年的工作经历来看,其足迹的“绿色”特点,非常深重。
党的十七大后,习近平到中央任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更加明显。他在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我省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充分肯定山西省右玉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县委及十多任县委书记带领下,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沙丘荒山,建成树木成荫的良好生态。作为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小组组长,习近平将“科学发展观”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之一。在2013年5月的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表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此后,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更是踏遍中华大地,绿色印记更浓。
2012年底,是习近平担任党的总书记后第一次到外地考察,他尖锐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之后每次到各地视察、调研,他几乎都会针对生态问题提出要求和指示。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那里,是迫在眉睫、时所萦怀。
在长江流域,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底就“长江经济带”建设批示:要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初,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此,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如果长江经济带搞大开发,下面的积极性会很高、投资驱动会非常强烈,一哄而上,最后损害的是生态环境。过去已经有一些地方抢跑,甚至出现无序开发,违法挖河沙、搞捕捞、搞运输,岸线被随意占用等情况,如果这样下去,所谓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就变成了一个“建设性”大破坏。所以,他进一步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要共抓大保护,以刹住无序开发的状况,实现绿色发展。
在北疆,2016年到黑龙江省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到的是林区——伊春市,先去生态经济开发区规划展示厅,后到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指示林场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并指出:“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因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他还引用古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针对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具体提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口号。
在南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针对南宁的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指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赤峰市考察,在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听取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林场的造林护林工作情况汇报,然后亲自察看林区和林木长势,并与护林员直接交流,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的美丽中国。”而后是在自治区的自然资源厅,调研和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指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结合实际加强学习,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西走廊,在祁连山北麓实地了解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情况;9月,沿着黄河考察,再次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进入新时代,就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际来看,明显发生了从“要温饱”到“要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可见,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崭新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如今,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放眼国际社会,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行动纲领的执政党,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丰富,也是对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规律的自觉把握。2013年2月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表明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奇姆?施泰纳认为:“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与此同时,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公布了自主贡献的目标,由此带动全球160余个国家相继公布各自的目标。就实际成效而言,2019年3月的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北京20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中,可以看出“北京经验”的国际影响,中国治污的成绩和办法,得到了联合国官员、专家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4月在北京,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正式成立;6月在圣彼得堡,习近平总书记于“第23届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发表致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在国内,党的十八大后不久,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氣十条”,规定:2017年全国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显示,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74个重点城市污染天数比2013年减少51.8%,并系统回顾几年来的总体效果和主要措施。
在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选择怎样的生产和生活,如何才能真正培育绿色生活观念,并形成全体社会成员的绿色文化自觉,确立崭新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意识。将生态伦理教育和道德培育,不仅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而且能够融入全体公民的终身学习和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使之成为个人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自觉,并形成整个社会以环境责任为核心观念的文化氛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表彰塞罕坝几代人在河北荒漠造林的事迹,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重要论断,充分理解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目标定位,紧随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足迹,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方能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之梦。
(本文系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号:ZX2018-YB08)
(作者张劲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新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一书。该书主要收录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有关重要文件、文章,并就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解答阐释,是学习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权威辅导读物。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定价: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