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治理机制
2019-12-20孔令刚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对农业经济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1]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成为包括我国在内各国发展最不确定而又必须把握的重大时代潮流。[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以绿色、低碳、健康为主题,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纳米、新材料等领域的群体性科学技术突破和融合引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引发农业、医疗、工业、能源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健康等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手段。[3]
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全球化相互推动,也必将促进全球性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新科技产业革命或还将动摇旧生产力与旧生产关系,加剧现行教育、科技、就业、社保、法律法规等传统制度体系与新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对全球治理体系和各国经济社会制度带来新的挑战,也将带来生产力更伟大的突破,对生产关系和制度变革产生更深刻的影响。[4]在农业领域,农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加快推进,全球农业市场的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加快向3.0、4.0转变,农业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必须把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 更加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作,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农业深度融合,以“农业+”和智能化发展为引擎,完善对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农业机械化等政策支撑体系,构建智慧型的农业治理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选择。[5]新时代的农业现代化,不是数量规模型的现代化,而是质量效益型的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要顺应这一趋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等多个方面,不仅要求农产品质量好、农业产业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还要求农业经营效益高、农民收入多、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力,[6]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品质的农产品
农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品质是农业高质量的基本标志。农产品的高质量主要体现为高品质和高安全性两个方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品合格只是保障人们“舌尖安全”的基本线,不仅要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条底线,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新突破。生产的农产品在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基础上,口感更好、品质更优,营养更均衡、特色更鲜明即不仅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而且在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不仅要满足农产品量的需要,更要提供被市场认可、与需求层次提升相适应,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优质生态安全的高质量农产品及相关服务。[7]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着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大幅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从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需求更多向个性化具有地理标识特征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转变。二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提供更好的品质、品相产品,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味觉、视觉等品质性体验。[8]
2、高效益的农业产业
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是农业作为产业的基本价值和承载的基本责任。农产品生产效益和比较利益,决定着农户或农业企业增加农产品供给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赢利能力,才能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乡村战略背景下要以发展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的高效益。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科学集成各种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9]
实现高效益的农业产业,一是突出区域农业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和市场价值。[10]二是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深化农业与制造、旅游、科研、电商、创意、康养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整合重构,促进农业业态更多元、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农业增值空间不断拓展,把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和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创意、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农产品质量及附加值,让农业成为有奔头、有希望的产业。
3、高效完备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高效完备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关键在于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集约化是相对于粗放化而言的,包括单位面积土地上要素投入质量和要素投入结构的改善,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善和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专业化是相对于兼业化和“小而全”的农业经营方式而言的。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下,形成新经营主体和经营关系,让善经营者和善劳作者各司其职、各显神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就是通过深化分工协作,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要素生产率。组织化是相对于“小而散”的农户经营而言的,包括新型农业生產经营或服务主体的发育,及与此相关的农业组织创新。社会化是指建立在专业化、市场化基础之上的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的社会化,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结构优化,抗风险能力强,对需求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产业优势突出,综合竞争力强。
4、高质量的农业生态环境
高质量农业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洁净的资源来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更体现在运用先进装备和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集约化和节约化利用,不断改良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因此,需要重新定义农业与山水林田湖的生态关系,推进绿色发展,打造高质量农业生态。
一是要做好“减法”。扭转粗放使用和过度利用农业生态资源的生产方式,分类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清洁化,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普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节约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推行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同时适当降低耕地、牧场、草地、水资源等稀缺资源的使用强度,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高利用效率、改善资源质量,让长期过度利用的农业生态资源休养生息。[11]
二是做好“加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小麦玉米秸秆机械粉碎深耕还田作业方式和秸秆青贮利用方式,提升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五料化”利用水平,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结构和种养模式,培育全社会对发展高质量农业农村生态的价值导向。
5、高质量的农业发展要素
要素质量和结构,是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高质量聚集的农业发展要素,需要土地、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支撑,更需要人力资本、管理、技术、资金等经济要素的投入。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农业对优质资源要素和工业以及服务业发展成果的吸纳能力,把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与科技创新、组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体制机制建设等新发展要素,一并纳入农业生产和供给发展要素中,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通道,更注重通过金融资本、科学技术、先进装备、组织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的集约投入和深度开发,形成新的要素組合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为农业发展聚集更多高质量要素。[12]
6、高水平的农业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和农业企业的竞争,已超越纯粹产品竞争的层次,进入农企与农企之间、农企和消费者之间“场景”的竞争时代。中国农业产业的市场格局,要在两个方向上同步进行战略调整。一是由大型农企所引领的代表产业集中趋势的产业链归并整合;二是在市场和品牌竞争中呈现的代表市场和品牌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超细分态势。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发展,大宗农产品要在扩规模、降成本上下功夫,特色农产品要在增品种、提品质上下功夫,并且要超越早期散兵游勇、“野蛮”竞争的状态,形成与现代世界农业游戏规则相适应的“文明”形态,提高竞争水平,实现由农业贸易大国向农业贸易强国的转变。[13]
总体上来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农业产业总体素质和效率达到较高水平的发展,是农村、农业、农民协调发展,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是发展动力强、增长快、效率高、效果好的发展状态。[14]新时期,要以农业绿色发展推进质量兴农,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业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农业4.0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工业经历了从机械化生产、电气化大生产、信息化生产到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的4级演变。[15]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其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工业4.0”打破传统的行业界限,实现跨行业的重组与融合。农业作为工业生产原材料的提供行业和工业制品的使用行业,也必将融入这场时代的变革中。[16]纵观农业发展历程,历经农业1.0至4.0共4个阶段,即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农业1.0时代,以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农业2.0时代,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3.0时代和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农业4.0时代。
农业1.0。体力和蓄力劳动农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其标志性成果为畜力机具和人畜粪便的使用。农业1.0利用简单的工具和畜力耕种,依靠经验来判断农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为单元从事生产,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性较薄弱。农业1.0在我国延续的时间十分长久,而传统的农业技术精华至今仍有广泛影响。[17]
农业2.0。机械化农业,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以“农场”为主要经营单位的时代。其标志性成果为合成化肥、农药、杂交育种、中小型机械使用。人们开始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生产工具,将落后低效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先进高效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
农业3.0。信息化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其标志性成果为转基因、无土栽培、缓释控肥、大型农机等新技术使用。现代计算机、电子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与机械化农业相比,农业3.0自动化程度更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更大。
农业4.0。智慧农业,其标志性成果为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技术、空间地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一种高度集约、高度精准、高度智能、高度协同、高度生态的现代农业形态,[18]是继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之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19]是智能化技术在农业全领域、全产业、全链条的应用,是农业产业链的智能化,代表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农业4.0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高度融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是以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以及环境友好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升级版。在农业4.0时代,农业生产实现生产者、农民、农业企业的无缝数字化高效对接,农产品精准生产。同时智能化应用在节水、节药、节肥、节劳动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农业4.0采用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运用物联网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使农业生产更具有“智慧”,从而生产出安全、高效、健康、绿色的农产品,促进农业产销向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農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治理体系
1、实施智慧农业工程
面向政府部门监管、生产经营主体,开发与应用科学业务协同与数据分享模型,发展农业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政务、农业信息服务等。建设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建立技术标准和监测体系。推进农业资源管理、农业应急指挥、农业行政审批和农业综合执法等实现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建成国家和省级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行业管理精细化和管理决策科学化 ;建成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农副产品和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基本达到或超过现在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农业信息化应用进入农业产业集成融合发展阶段,基本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三农”的完全融合,全国完全实现传统农业产业的数据化、在线化改造实现农业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融合,全面实现农业4.0的目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农业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
2、加快建设农业智慧治理的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支撑体系
加快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装备技术创新步伐,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加大对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S[20]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进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决策、变量施肥与施药等智能装备、农产品柔性加工、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加快3S、智能感知、模型模拟、智能控制等软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建成一批智能化的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物联网综合生产基地、家庭农场,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成套智能设备,形成与推广应用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建立数字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完善数字农业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
3、夯实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智慧治理数据基础
建设集智能管理、精准控制、全面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系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整合空间数据,将耕地资源、渔业水域资源、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区划、特色农业强镇、生产经营主体、村庄分布等数据上图入库,使农业农村资源数据立体化;整合农情调度系统、田间定点监测系统,集遥感信息、无人机观测、地面传感网等于一体,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技术体系,建立作物空间分布、重大自然灾害等的动态空间图,构建覆盖农业资源、乡村产业、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农机装备、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数据库,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全域地理信息图,以农业农村资源与业务数字化和可视化夯实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智慧治理数据基础。[21]
4、建设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系统
运用智能终端、遥感等装备和手段,构建实时、动态的全产业链数据采集体系和数据仓库。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数字化应用。加快建设省级耕地基本信息数据资源、农产品市场交易数据资源、农业投入品数据资源、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础信息数据资源等数据库平台,归集整理农业全产链信息。建立健全重点农产品监测预警体系和重要信息发布机制,提供农业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市场预警、政策评估、资源管理、舆情分析等服务业。以新型农业主体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集智能管理、精准控制、全面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系统,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搭建灵活、便捷、高效、透明的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
5、以“互联网+农业”为基础推动智慧农业全产业应用
加大对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以及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全产业链劳动生产率。建立高速度、短距离、少环节、低费用的流通网络,完善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紧扣农产品流通电商化发展趋势, 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个性化、品牌化、电商化,有效缓解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难题。利用电商平台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分享农业、众筹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和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22]
注释
[1]王赞新.抓住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N].经济日报,2018-10-25.
[2]王志刚.勇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头[J].求是,2015(1):6-12.
[3]王昌林.中国以改革创新推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01.
[4]易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影响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8(10):47-49.
[5]夏青.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时[J].农经,2019(2):19-25.
[6]宋洪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8(23):49-53.
[7]王赞新.抓住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N].经济日报,2018-10-25.
[8]钟钰.如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N].大众日报,2018-11-01.
[9]吕美晔.把握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内涵[J].群众,2017(9):17.
[10]郭玮.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N].农民日报,2016-2-16 .
[11]许贵舫.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N].河南日报,2019-05-31.
[12]郭雪飞,李春艳. “互联网”视阈下成都农业供给侧改革实践与路径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9(3):86-91.
[13]王铁军.产业竞争性决定中国农业国际话语权[J].农经,2015(8):18-21.
[14]张伟. 增优势创品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N].河南日报,2018-03-30.
[15]秦志伟.“农业 4.0”已露尖尖角[N]. 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5-09-20.
[16]邱爽.“现代农业4.0”概念下的供销社力量[N].中华合作时报,2015-09-15.
[17]蒋圣华.2015,农业4.0元年[J].中国农村科技,2015( 11):20-23.
[18]李道亮.农业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 农业信息化,2017(10):42-49.
[19]金涌.第六产业将助力中国迈向生态农业4.0时代[J].科技导报,2017,35(5):1.
[20]3S技术包括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21]胡青.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策略[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5):69-75.
[22]牛沐萱. 在农业4.0 时代如何做农业[J].农经,2018(9):56-58.
作者简介
孔令刚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